丁儒

丁儒,字學道,又字維賢,祖籍淄州濟陽(今屬河南蘭考),生於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早年應科舉不第,於唐麟德元年(664年)隨諸衛將軍曾溥鎮守龍溪,入贅曾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總章二年(669年),閩南“蠻獠嘯亂”,曾溥年老告退,朝廷派歸德將軍陳政率府兵3600人屯守龍溪,丁儒被任為軍咨祭酒,甚得陳政信任,凡事都與之商量。唐軍遠戍南方,疲病交加,而土著居民嘯聚山林,出沒無常,唐軍窮於應付,困守軍營,雙方相持不下。丁儒令士兵編扎竹筏,在北溪上游搭成浮橋,暗渡軍士過江,襲破土著山寨,進軍梁山盤陀嶺,唐軍聲威大振。不久,土著武裝大舉反攻,迫使唐軍退守九龍嶺待援。

鹹亨元年(670年),唐援軍入閩,與陳政守軍會合,屯守柳營江西岸。後用丁儒策略,綏撫土著,安置歸順者於“唐化里”;派人深入山林,勸諭土著居民,開展互市,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促使歸附;對少數頑固作惡者,則加以圍捕。

儀鳳元年(676年),唐軍進駐雲霄鎮。次年,陳政因勞病故,其子陳元光襲職,丁儒以父輩舊吏輔助陳元光整軍經武,推行教化,開啟山林,發展經濟。陳元光在丁儒的輔佐下,轄地安寧,百姓安居,建州條件日漸具備。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朝廷詔準建州開府,任陳元光為漳州刺史,丁儒被任為漳州別駕。丁儒在任苦心勞形,跋涉於窮鄉僻壤,鼓勵軍士紮根漳州,與土著居民和睦相處,開發漳州。主張“勸農重本”,開渠引水,造壩挖塘,防澇抗旱。

丁儒歸閒後,定居於龍溪白石鄉,募民填海圍墾,築堤御潮,引柳營江水灌溉埭田,使斥鹵之地逐漸淡化,利於耕種。 丁儒後又奉檄任事,景元元年(710年),在巡視各地時染瘧疾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