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震長空》

《聲震長空》

一九四零年,黨中央決定在王皮灣籌建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屢建戰功但身患疾病的蘇志豪擔任電台隊長,他帶領戰士們及當地的老鄉鑿石、開洞、安裝設備。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聲震長空》《聲震長空》
出品:山西電影製片廠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編劇:辰天莫申張敬民

導演:陳力

攝影:黃山

音樂:何訓友

主演:侯勇 周莉 陳澍

故事梗概

剛從魯藝畢業的殷佳茹、鄭之鈺奉命到電台報到當播音員。殷佳期慣講上海話,播音時心慌憋不住尿,受到隊長蘇志豪的批評。鄭之鈺不安心在電台當播音員,想上前線為親人報仇,就給上級寫信,受到指導員關祥瑞的批評。

電台試播時,動力系統出現問題,隊長蘇志豪迅速排除故障。經過緊張、堅苦的準備,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三十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試播成功,受到黨中央、毛主席的表揚和鼓勵。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及時播出了黨中央的聲音,延安文藝界用各種文藝形式現場直播《黃河大合唱》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滿腔憤怒……

一九四六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黨中央決定在瓦窯堡建立備用廣播電台,殷佳茹等一部分戰士在轉移瓦窯堡途中,敵機開始轟炸王皮灣,殷佳茹又返回王皮灣協助蘇志豪播音。敵機濫炸、炮火連天,二人不顧生命危險,繼續播出黨中央的指示,炸彈炸塌了播音室,蘇志豪負傷。

胡宗南占領延安後,黨中央決定在晉冀魯豫建立二、三線廣播電台。殷佳茹、鄭之任等戰士在指導員關祥瑞的帶領下,奔赴晉冀魯豫創建新的廣播電台。蘇志豪仍然堅持留在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工作。

一九四九年三月,蘇志豪與九分隊全體戰友在北平重逢,北平新華廣播電台開始播音。殷佳茹與蘇志豪結為伴侶。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時,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奉命向南京國民黨廣播電台喊話,命令南京國民黨電台轉播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的節目。但蘇志豪終因積勞成疾為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獻出了生命。根據蘇志豪的遺願,把他安葬在延安清涼山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那天,延安的老鄉們手捧各色供果,從四面八方擁向蘇志豪安息的清涼山,趙老漢的礦石收音機傳出毛主席的聲音,震撼了祖國山川大地……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走過了光輝的歷程,今天已經發展成覆蓋城市和鄉村的網路。她的第一聲,是一九四零年冬天,在延安,人們用生命奏響的。

該片反映了人民廣播事業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所發揮的重大作用,濃縮了人民廣播事業創建、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表現了一代青年投身革命後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革命鬥志和高尚的敬業精神,歌頌了老一代廣播人在戰爭年代的艱苦奮鬥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主創人員介紹

《聲震長空》是第一次將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搬上銀幕的影片,該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座廣播電台——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的創建過程和發展歷程為經,以中國革命不同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緯,全面、準確地反映了黨的新聞喉舌——人民廣播的創立和其初期發展演變的軌跡。影片描寫了人民廣播在不同革命歷史階段發揮的重要作用,歌頌了老一輩廣播戰士崇高的思想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填補了中國電影表現黨的新聞工作的一個空白。

作為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聲震長空》不同於其他同類型影片,它沒有將領袖人物推向前台,而是以廣播電台的一群播音、技術和編輯人員等普通人的戰鬥和生活為主線。通過這些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從而折射出中國革命不同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微見著。這種巧妙的構思方式,使政治性極強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更貼近觀眾。在人物命運的發展中,承載了一個關於人生價值的重大主題,從而使該片具有了深層次的人文思想。

《聲震長空》成功塑造了廣播電台的隊長、播音員、技術員、編輯和陝北老鄉等英雄人物。這個英雄群體從一九四零年籌建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到12月30日開始播音、從上皮灣遷移到瓦窯堡、從瓦窯堡到晉冀魯豫、從晉冀魯豫到北平、一直到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他們

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通過人民廣播事業10年發展歷程,反映了在皖南事變、抗戰勝利、國民黨發動內戰、胡宗南進攻延安、北平解放、南京解放、開國大典這些重大事件中,人民廣播發揮的重大作用。這兩條主線互相交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為了增強影片的聲畫效果和可看性,攝製組特意選擇了陝北作為外景地。一座座山峰之間,活躍著一群執著的戰士;藍天白雲下延安人民慶祝抗戰勝利;炮火硝煙中,廣播戰士奮不顧身,忠於使命、堅守崗位;身姿翩政、聲震山谷的安塞腰鼓;悠揚動聽的陝北民歌……

影片著力營造出濃郁而鮮活的陝北風情和聲畫效果,真實的表現了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播音的情景,使人感到既親切又新鮮,使一部重大題材與重要主題共具的影片,擺脫了嚴肅與沉重,而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和浪漫色彩的氛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