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湖赤衛隊》

《紅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主題歌唱響半個世紀,經久不衰,演出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深受觀眾喜愛。《洪湖赤衛隊》被譽為“20世紀華人經典歌劇”。

基本信息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洪湖赤衛隊》主題歌唱響半個世紀,經久不衰,演出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深受觀眾喜愛。 《洪湖赤衛隊》被譽為“20世紀華人經典歌劇”。

簡介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歌舞劇《洪湖赤衛隊》 THE RED GUARDS ON HONGHU LAKE(1959年)

導演謝添 徐楓 陳方千

編劇
梅少山 張敬安朱本和 楊會召歐陽謙叔
作曲:張敬安 歐陽謙叔

主演王玉珍 劉淑琪 夏奎斌 傅凌 章繼超 陳仁萱

上映:1959年

類型:劇情片

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

故事梗概:1930年夏,洪湖地區的彭家墩土豪彭霸天趁紅軍開闢新宜之機,勾結國民黨保全團,妄想復辟。洪湖赤衛隊黨支部書記韓英和大隊長劉闖,執行縣委的戰略性撤遲的指示,並在我打入敵保全團的地下黨員張副官的配合下,巧襲彭家墩,並奪得敵人的武器彈藥。彭霸天不肯善罷干休,威逼百姓說出赤衛隊的下落。

為挽救鄉親,韓英不幸被捕。彭霸天為使韓英屈服,施盡詭計,但均不見效。彭又抓來韓母,母女相互支持。彭遂決定殺害韓英。張副官為營救韓英中彈犧牲。韓脫險後,處死了叛徒,率領赤衛隊配合紅軍作戰,消滅了國民黨保全團。

創作始末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中西合璧 音史結合

洪湖赤衛隊是一支在1930年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戰鬥中屢建功勳的農民武裝。1958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決定將其英勇事跡搬上舞台作為進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演節目,並很快組成了由朱本和、張敬安、歐陽謙叔、楊會召、梅少山等人參加的劇本寫作組,作曲則由張敬安、歐陽謙叔負責。實際上,在整個戲的創作中,張敬安起了總負責人的作用,從編劇到音樂創作再到排演指揮都是他一手指導的。

張敬安領受這一任務後立即帶隊深入洪湖進行採風、體驗生活,並很快拿出六場歌劇的定稿本。劇本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湘鄂西工農紅軍為擴大蘇區,與彭占魁的地主武裝白吉會展開了英勇鬥爭。赤衛隊支書韓英為保存革命力量,牽制敵人,說服隊長劉闖,撤退進入洪湖。彭占魁利用叛徒,暗地搜湖。韓英為掩護民眾被捕,在敵人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地下黨員張副官設計救韓英脫險,自己壯烈犧牲。韓英返回洪湖,懲除叛徒,擊潰敵軍,與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作為歌劇音樂創作至關重要。為了使這場反映洪湖革命鬥爭事跡的歌劇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張敬安以湖北天沔花鼓戲以及天沔潛江一帶的民間音樂為歌劇音樂基調,創作了《洪湖水浪打浪》 (重唱部分歐陽謙叔續寫)、 《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等膾炙人口的歌劇唱段。尤其是《洪湖水浪打浪》一經演出便不脛而走,成為人們喜愛的一首歌。在中國歌劇選曲中,也只有《白毛女》《北風吹》《江姐》《紅梅贊》能夠與之相提並論。這首是張敬安根據洪湖當地的一首民歌“湘水謠”改編而成的,原句是“湘河水呀,黃呀么黃又黃……”不過,張敬安在改編時將原先音樂中所透出的濃濃的哀怨一掃而空,原本“年年洪水衝破堤”,變成了優美的“四季野鴨和菱藕”了,經過改編後的《洪湖水浪打浪》在悠長流麗的鏇律起伏中透出濃郁的抒情氣質,歡快而又富有激情,抒發了革命者家鄉的熱愛和幸福生活的憧憬。這首歌與劇中千里洪湖荷花蘆葦船帆的優美背景融為一體,柔美中顯示出雄偉豪邁的氣魄,別有一番情趣。

與同時期歌劇相比,歌劇《洪湖赤衛隊》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將民間音樂個性化、戲劇化,使音樂與歷史史實有機地融於一體,給人以至深的藝術享受。《洪》劇每一場戲都有一首主題歌,並由這些主題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鏈。如赤衛隊出發時唱起了《赤衛隊之歌》 ;鬍子爹的孫女到彭霸天的家裡賣唱時唱的是《手拿碟兒敲起來》 ;赤衛隊從彭霸天家裡成功劫槍後唱《這一仗打得真漂亮》 ;韓英和秋菊讚美家鄉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韓英被俘以後在監獄裡唱《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赤衛隊和上級失去聯繫後,回憶過去,懷念韓英,嚮往未來時唱《放下三棒鼓,扛起紅纓槍》 ;隊長劉闖失去韓英後,意識到自己擔子很重,決心排除萬難時唱《大雁南飛》 。這種由主題歌組成故事鏈的創作也是張敬安將歐洲歌劇主題貫穿發展的手段和中國傳統戲曲板腔體結構原則有機融合的效果,它營造了連貫的戲劇衝突,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起了很好的作用。有人以“中西合璧,音史結合”來評價歌劇《洪湖赤衛隊》的創新是很有道理的。作為歌劇《白毛女》後建國文藝史上的經典之作,《洪湖赤衛隊》突出展示了人民民眾創造歷史的蓬勃奮發風貌,突出展現了一個特定時期、一個時代的主題精神,從而在歌劇藝術史上永綻里程碑的光芒。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一個好的歌劇音樂固然重要,但演員的表演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該劇的成功也得益於演員出色的表演。劇中女主角赤衛隊支部書記韓英由王玉珍扮演,隊長劉闖由夏奎斌扮演,韓英母親由劉淑琪(夏奎斌夫人)扮演。《洪》劇演員們大多生長在城市,對於當年赤衛隊的革命鬥爭生活自然隔膜也較深。為了使演員們充分把握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張敬安多次帶他們到洪湖老區體驗生活,織漁網,唱漁歌,與農民們同薅一田草,同駕一條,還請老赤衛隊員給演員講當年革命鬥爭故事。在革命老區經過一番生活體驗後,大家對於自己的角色也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女主角王玉珍當初接手這部戲時,壓力很大,作為一個青年演員如何在舞台上塑造韓英這個巾幗英雄的形象,她心中一點底也沒有,而且對於劇中韓英的台詞總感到有些口號化。然而,當她與劇組同志們一起到洪湖體驗生活,聽赤衛隊員講當年革命鬥爭故事後,她便不再有這種感覺了。王玉珍感到他們的每一句話都不是口號,都凝結了烈士們的鮮血生命,聽完他們的英雄事跡,她的感覺立刻就豐滿了,學會用心去體會這個角色。每一句台詞都是革命英雄們發自內心的吶喊。有了這種感覺,演起來也就順手應心。

“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全劇人員的共同努力,1959年歌劇《洪湖赤衛隊》終於要與觀眾見面了。這幕反映洪湖革命鬥爭的戲究竟演得如何,洪湖人民最有發言權,於是劇組將演出第一場試演放在了洪湖。公演那天,整個劇場座無虛席,演出過程中劇場里不時響起熱烈掌聲。演出結束後,人們還意猶未盡地在回家路上唱起了《洪湖水浪打浪》。儘管這次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劇組並沒有因此輕鬆下來,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在後面,那就是進京匯報演出。為了保證進京演出成功,劇組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深入工廠農村進行演出,虛心聽取觀眾意見,邊演邊改,《洪》劇也因此越演越好。頻繁的演出也使劇組與洪湖人民的心也貼得更近了,只要老區人民有什麼要求,大家都會義無反顧地滿足他們。

演出反響

周恩來、陳毅、李先念看戲打賭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1959年金秋十月,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之際,《洪湖赤衛隊》帶著湖北人民的囑託,進京演出,並在當時眾多國慶獻演節目中一炮走紅,演出劇場場場爆滿,北京大街小巷一時響起了《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聲。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安排,1960年1月5日《洪》劇第一百場是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的。周總理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劇場觀看,並被劇中那優美的音樂和生動的劇情所感染。演出結束後,周總理還上台和全體演員一起高唱“洪湖水浪打浪”,唱完後,又同演員們親切交談起來,當總理談到《洪湖水浪打浪》這首歌時激動地說他活了六十五歲,才找到了一首真正的革命抒情歌曲。這首歌,周恩來總理唱了十幾年, ‘文革’中,他不能公開和大家一起唱,就一人悄悄地哼,直到他去世前還深愛著這首歌。

《洪湖赤衛隊》是歌頌賀龍元帥領導革命事跡的,賀龍元帥對這齣戲的評價自然也引起人們的關注。在為賀龍進行專場演出前,當劇組了解了賀龍在洪湖鬥爭的光輝業績後,心裡激動不已,能在賀老總面前藝術地展示他所領導的洪湖人民鬧革命的情景,大家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因而在演出時更加用心,傾情接受賀龍元帥的檢閱。這場演出,演員們與其是演戲,勿寧說是在用生命投入戰鬥。當劇中赤衛隊撤退時高唱“賀龍領導鬧革命”的隊歌時,大家沒有想到音符,而是在激情高唱;韓英母親在牢中唱“賀龍、賀龍,快領同志打回家鄉”幾乎是喊出來的。每每演到動情之處,演員們也是咽喉哽塞、聲淚俱下,令在場觀眾感動不已。這場傾情演出不僅僅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也贏得了賀老總的高度評價。演出結束後,賀龍上台與演員一一握手,表揚演員演得太好了,完全把洪湖人民當時的鬥爭情景演出來了。接見完演員後,賀老總又與大家進行了座談,並提出了很好的改進意見。當談到韓英這個角色時,賀老總親切地問扮演韓英的王玉珍是否知道峰口河,王玉珍使勁地點點頭。賀老總說:“那時候,敵人把我們的同志的頭砍掉滾到河裡,那條河都變紅了,那鬥爭殘酷呀!……”賀老總的話使王玉珍深受啟發,她再次用心去貼近韓英,注重自己所演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揭示,再演出時感覺不一樣了,韓英的形象也因此更加豐滿。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進京獻演反響強烈,演員所到之處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而最令他們難忘的是賀老總給他們的那份“特殊禮遇”。那是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後不久,劇組接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好訊息,說是賀龍元帥為了慶賀《洪湖赤衛隊》一百場成功演出,1月9日要在北京飯店宴請大家。宴請那天,大家早早地來到了飯店,令大家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賀老總這次宴請竟然匯聚了梅蘭芳老舍等許多知名藝術家,還有一批部長和將軍,真可謂盛況空前。開宴之前,時任財政部長的李先念由於要會見外賓,只得臨時趕來向賀老總請假,並向老鄉們表示歉意,賀龍風趣地對李先念說:“別忘了,您還差老鄉一餐酒。”李先念爽快地答應了(幾天后李先念還真的請大家“撮了一頓”)。在大家落座時,賀龍還特地請王玉珍、夏奎斌、劉淑琪等主要演員坐在他身邊,並起身斟滿一杯茅台,笑著向大家敬酒,並說:“感謝湖北人民排出了一台好戲,把洪湖人民鬥爭的歷史搬上了舞台。”他還稱讚劉闖這個角色演得好,戲中的布景也很不錯,說當年的洪湖就是這個樣子,並建議把洪湖赤衛隊拍成電影。當談起當年在洪湖的種種往事,賀老總感慨萬千,讚揚洪湖人民對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談到洪湖的飲食時,賀老總對家鄉特產篙菜黃顙念念不忘,說是如果再到洪湖一定要吃洪湖的篙菜煮黃顙。賀老總的談笑風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洪》劇此次晉京獻演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全劇組人員,獻演結束回到湖北後,劇組對北京演出進行了總結,並在原有基礎上對《洪》劇進行了進一步修改,使其更趨完美。當一年後的1961年《洪湖赤衛隊》第二次進京公演時,觀眾的反響依然不亞於初次晉京演出的盛況,周總理、陳毅、李先念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再次觀看《洪》劇演出,並對改進後的演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使大家感到很是欣慰。在這次演出過程中,還發生了一樁周總理與陳毅、李先念“打賭”的趣事。戲中第二場有這樣一個場景,劉闖與赤衛隊到彭家墩去摸莊劫槍。當劫成功後,劉闖拔出閃閃發光的短刀,插上“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邊,今天來借槍,明朝打江山”的紙條後,亮刀甩出,不偏不倚正釘在彭霸天后廳的上。劉闖“這一手”引起了陳毅和李先念嘖嘖稱讚,說:“劉闖有兩下子,甩刀子堪稱一絕。”但周總理卻哈哈一笑說:“劉闖表演得是不錯,但我敢打賭,他那個甩刀子動作是假的。”陳毅和李先念不服氣了:“您怎么知道這個動作是假的呢?”周總理說:“因為劉闖的刀是從45度的角度甩出去的,然而刀子扎在匾上卻成了90度,這就露出了破綻。劉闖的功夫就在於將刀子藏得很好,所以你們不容易看出來。”但陳毅和李先念還是不服氣,於是找了一個秘書到後台找到扮演劉闖的夏奎斌問個究竟。夏奎斌對總理明察秋毫的眼力很是佩服,對這個秘書說:“總理是對的,我那個甩刀子動作確實是假的。”陳毅和李先念聽了秘書來報,這才不得不服輸了。被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被許多電影院一天放映24小時

歌劇《洪湖赤衛隊》在北京首演成功後,為使全國人民都能看到這齣好戲,賀龍元帥提議將其搬上銀幕,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由兩廠聯合拍攝,由謝添出任該片導演,參與電影拍攝的演員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馬。但當影片開拍時,有人提出最好將演韓英的王玉珍換掉,理由是王玉珍長得不漂亮,不夠明眸皓齒。事情反映到周總理那裡,周總理對此很是生氣,他說:“真是胡鬧,演韓英是演英雄又不是演人。”周總理“一錘定音”,韓英角色之爭便由此告息。

《洪》劇開拍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糧食奇缺。由於吃不飽,加上每日工作量大,演員們體重急劇下降。扮演隊長劉闖的夏奎斌體重從159斤降到了118斤,身上的肋骨都凸出來了,臉頰也凹了許多,這下可急壞了導演。為了劉闖能精神飽滿地在銀幕上立起來,謝添只好找來一團棉花塞進了夏奎斌的口中,以便讓他的腮幫子鼓起來。這個小方法雖然解決了問題,但夏奎斌可遭了不小的罪,由於棉花在口中長時間摩擦,嘴裡都打了泡甚至出了血。儘管如此,他還是一聲不吭,一直到將戲全部拍完。與夏奎斌的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扮演韓英的王玉珍卻是越來越“胖”了,原來由於缺乏營養,王玉珍患了“水腫”,身上一按就是一個印。這下又急壞了謝導。電影裡關於韓坐牢房吃苦頭一場戲需要一個“瘦”的韓英,要是王玉珍再這么胖下去,可怎么拍電影啊。謝導為此特別照顧王玉珍每天吃一小碟黃豆,以補充營養。

儘管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但是大家卻無怨無悔,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洪》劇拍好。經過數月的奮戰,彩色影片《洪湖赤衛隊》終於拍完了最後一個鏡頭。與舞台版的《洪》劇相比,影片《洪湖赤衛隊》除了原舞台劇的全部精彩唱段外,由於一些場景是實地拍攝的,演員更容易入戲,因而顯得更加真實和生活化。1961年影片在全國一經公映,便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全國各大影院掀起了一股《洪湖赤衛隊》熱。1962年,電影《洪湖赤衛隊》獲得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

電影《洪湖赤衛隊》的拍攝的成功對於《洪》劇演職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鼓舞,他們根據影片拍攝得來的經驗對《洪》劇又進行了新的改進,並受到了好評。截至“文革”爆發前,歌劇《洪湖赤衛隊》創下了連演800場、場場爆滿的紀錄。至今,這幕歌劇在舞台上演出場次已達一千多次,這在戲劇史上還是不多見的。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文革”爆發後,隨著一大批革命家被打倒,一批歌頌革命事跡的優秀影片也遭禁錮。電影《燎原》、《怒潮》等因被指為劉少奇彭德懷樹碑立傳而被打入冷宮。歌劇《洪湖赤衛隊》也未能倖免。1967年12月11日,《湖北日報》發表文章稱《洪湖赤衛隊》是為湘鄂西根據地創始人賀龍樹碑立傳,並揭發說:“王任重親自組織為這個劇所狂熱吹捧的某某(即賀龍)專場演出,大陰謀家、大野心家某某觀看之後,興高采烈,再三叮囑一定要拍一個彩色故事片。”不久,隨著賀龍元帥被打倒,歌劇《洪湖赤衛隊》被列為“反黨黑歌劇”,從此從人們的視線消失達十年之久。

然而,烏雲終究遮不住太陽的光輝。1976年金秋十月,隨著“四人幫”的倒台,觀眾要求《洪湖赤衛隊》等一批優秀影片復演的呼聲也越來越高。1977年元旦過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在參加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出的話劇《淮海大戰》時突然提出要看電影《洪湖赤衛隊》,這下可難住了政委廖漢生,因為當時賀龍尚未平反,放這部影片顯然有些“不合時宜”。看到身為賀龍外甥女婿的廖漢生面露難色,羅瑞卿生氣了,他說:“賀龍跟著毛主席鬧革命,一把菜刀起家打出了一片紅色江山,這部片子為什麼不能看?”廖漢生見羅總長發怒了,便找到軍區電影供應站站長從封存庫里找出了這部影片的拷貝。第二天晚上,羅總長、粟裕將軍與前線話劇團演職人員一起觀看了《洪湖赤衛隊》。儘管多少年過去了,但當大家重新看到這部電影時,還是被深深地打動了。當電影進入尾聲時,禮堂里隨著銀幕響起了“跟著賀龍鬧革命,才能打勝仗”的呼號聲。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羅瑞卿看《洪》劇的訊息不脛而走,湖北省歌劇團受此鼓舞將《洪湖赤衛隊》重新搬上舞台,許多人將《洪》劇的這次公演看作是為賀龍平反的信號而歡欣不已。果然,時隔不久,賀龍的問題便得到了平反,電影《洪湖赤衛隊》也由此成為“文革”後解禁的第一部影片,許多電影院一天放映二十四小時,觀眾依然是絡繹不絕。而復排的《洪》劇不管演到哪裡,人們都歡呼雀躍:“洪湖赤衛隊又回來了!”

1993年,歌劇《洪湖赤衛隊》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並被觀眾稱為“20世紀華人經典歌劇”之一。

發展過程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首排於1958年,1959年10月作為湖北省國慶10周年的獻禮劇目首次進京演出,便一炮走紅,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瑰寶。整台歌劇講述了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洪湖地區革命根據地的情況。
1977年1月23日,被“四人幫”打入冷宮10年之久的優秀歌劇《洪湖赤衛隊》在武漢重新公演。《洪湖赤衛隊》是湖北省歌舞劇團創作演出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為配合打倒賀龍同志,這部優秀歌劇被打入冷宮。粉碎“四人幫”後,湖北省歌劇團將《洪湖赤衛隊》重新搬上舞台。許多人把此劇公演看作是賀龍即將平反的信號。

40多年來,《洪湖赤衛隊》優美動聽的鏇律蕩漾在一代又一代觀眾的心間;作為中國民族歌劇瑰寶,其演出場次達到1000多場,推動著神州大地一波接一波紅色經典的浪潮。

大事記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1958年底,湖北省地方歌劇團開始創作《洪湖赤衛隊》。

1959年10月,歌劇《洪湖赤衛隊》進京獻演。

1960年9月,電影《洪湖赤衛隊》開拍。

1961年,電影《洪湖赤衛隊》公映。

1962年,電影《洪湖赤衛隊》獲得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

1976年,電影《洪湖赤衛隊》重新公映。

1999年,歌劇《洪湖赤衛隊》復排公演。

迄今為止,歌劇《洪湖赤衛隊》已上演1000多場。

王玉珍簡介

《紅湖赤衛隊》《紅湖赤衛隊》
王玉珍,女,1935年3月生,湖北仙桃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劇演唱家。14歲時被選入湖北省文化藝術工作團(後改名為湖北省歌劇團),繼1959年在歌劇《洪湖赤衛隊》中首次成功扮演女主角韓英後,1960年在電影《洪湖赤衛隊》中又成功地塑造了韓英形象,並先後赴朝鮮日本香港等地演出,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紅海內外,成為中華民族的經典鏇律。1981年調中國音樂學院任教授、民族聲樂研究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湖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副主席,全國人大第三、五屆代表,北京市人大第八、九屆代表,被國家授予“優秀人民藝術家”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