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評傳》

《紀昀評傳》

本書敘述了紀昀非同尋常的一生經歷及思想的各個側面,展現了他的精神風采及18世紀中國的文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在人們習常的觀念中,紀昀(紀曉嵐)是一位博洽多聞的大學者,一位機智敏捷、口諧辭給的名士,一俠長於目錄學的編纂學家,一位喜談狐鬼的文言筆記小說家,一位著名的文論家、史評家與詩人,對他同時又是一個足以代表一個時代的思想家的地位,卻少有注音。

本書以紀昀曲折起伏的人生經歷為經,以其涵蓋面廣闊的文化思想為緯,以十八世紀中國文化的特定形態為大背景,不僅系統展示了紀昀的精神風采與思想特色,對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特定地位加以重新厘定,而且透過紀昀思想的述評,對十八世紀中國文化的精神潮流,提出了創新的見解。

作者簡介

周積明,1949年11月生,浙江鎮海人,現任湖北大學中國文化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著有《文化視野下的》、《中國文人雅風尚》、《中國古文化的奧秘》、《中華文化史》、《從殷墟到紫禁城》。主編《影響中國文化的100人》。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哲學史研究》、《社會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

文摘

有“十全老人”之稱的乾隆帝不僅以赫赫武功著稱於史,而且雅好舞墨弄文,“平生結習最於詩”《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五《題郭知達九集注杜詩》。,大凡“天時農事之宜,蒞朝將事之典以及時巡所至,山川名勝,風土淳漓,莫不形諸詠歌”《御製文初集》,卷十一《初集詩小序》。。一生詩作竟達四萬一千八百餘首,其數量之巨,幾與《全唐詩》相埒。由此而來,乾隆帝身邊總少不了文士聯句唱和。如錢陳群深於詩學,“家居以後,(上)每歲錄寄御製詩百餘篇,命之和,陳群既和韻,並寫冊頁以進”《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九《懷舊詩》。。張南華“詩才敏捷,每日宣召至再至三。詞館諸臣,艷稱奇遇”余金:《熙朝新語》,卷十。。紀昀一入翰林,便以常人不及的捷才與文思,贏得人們廣泛的注意與讚許,“當時即有昌黎北斗、永叔洪河之目”劉權之:《紀文達公遺集序》。。乾隆二十一年秋,紀昀“初登詞苑班,即備屬車選”曹仁虎:《熱河懷人》,載王昶編《湖海詩傳》,卷二十五。,以纂修《熱河志》扈從承德。途中紀昀“屢與賡和”,頗得乾隆帝“天語嘉獎”,“自是仰蒙知遇”《紀文達公遺集》,卷四,《恭和聖制出古北口作原韻》附註。,成為深得乾隆帝榮寵的文臣。
在民間,流傳著不少乾隆帝與紀昀君臣對句的妙趣橫生的故事。

一天,乾隆帝在便殿中和群臣閒談,提及《論語》中的“色難”一辭,以為“此二字最難屬對”。紀昀卻隨聲應答:“容易。”乾隆笑言:“那么你就試對一下看看。”紀昀答道:“適才臣已對過了。”乾隆帝仔細回味,方覺“容易”正是“色難”的絕妙佳對,不禁掀髯失笑,群臣也無不佩服紀昀的捷才。

乾隆帝對子部書籍十分熟悉,他多次集《論語》中的句子為上聯,以此相難紀昀,然而,紀昀總是隨口應答,毫無窘色

譬如,乾隆帝一次出的上聯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紀昀則對以“有寡婦遇鰥夫而欲嫁之”。不但對仗工整貼切,而且戲謔有趣。

乾隆帝五十大壽那一年,率紀昀等群臣東巡登泰山,在東嶽廟北的彌高岩前,乾隆帝想起《論語》中“仰之彌高”之句,一時集成頗難應對的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他語音未落,紀昀已念出了下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對得自然流暢,無懈可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