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待客》,中國文言文,講述了身在相位的王安石便飯招待蕭公子的故事。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飢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數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譯文

王安石當宰相的時候,兒媳家的親戚蕭家的一個兒子來京城,於是這個蕭公子就來拜會王安石,王安石就約他吃飯。第二天,蕭公子穿著華麗的衣服來了,他以為王安石一定會盛宴款待他。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讓他入席,果品蔬菜之類的菜都沒有準備,那個蕭公子心裡就有些責怪王安石了。

酒過三巡後,先上了兩枚胡餅,又上了幾塊切成小塊的豬肉,旁邊只擺著菜湯。蕭公子平時非常嬌慣任性,這時候也就不再舉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餅中間很少的一部分,而餅的四邊他動也不動。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餅拿過來自己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的告辭了。

注釋

①子婦之親:兒媳婦家的親戚。
②京師:京城。
③翌日:第二天。
④饌(zhuàn):準備食物。
⑤方:才。
⑥果蔬:泛指菜餚。
⑦酒三行:指喝了幾杯酒。
⑧臠(luán):切成小塊的肉。
⑨箸:筷子。
⑽謁:拜見。
⑾啖:吃。
⑿蕭氏子:蕭家的一個兒子。
⒀置:放置
⒁心怪之:對此責怪(王安石)。
⒂去:離開。

文言知識

說“頗”。“頗”的義項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這往往要隨上下文決定它的含義。上文“蕭氏子頗驕縱”中的“頗”要作“很”解,意為蕭氏的獨生子很驕橫放縱。

又,“其婦年五十,頗有姿色”,其中“頗”要作“略微”解,因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為人正直,鄉里頗有望”,意為他為人正直,在鄉里很有名望。

簡評

王安石的品質

王安石不屑那些酒囊飯袋的小人,蕭氏子雖人品不壞,但似乎是一個嫌貧愛富、阿諛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動絕妙的諷刺了那些貪名貪利的人,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親戚他也不失原則,嗤之以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