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本世紀初,日本帝國主義為達到吞併朝鮮的目的,由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駐朝鮮首任統監。他收買叛徒,增兵漢城,逼朝鮮訂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安重根目睹祖國危亡,愛國志士殘遭捕殺,而救國無門,遂採用暗殺手段。

基本信息

影片資料

中文名稱:朝鮮經典電影之七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英文名稱:AhnJoongKeunKillItoHirobumi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1CD

發行時間:1979年

電影導演:嚴吉善

電影演員:李仁文

黃永日

俞京

朴奉益

編劇:白頭山創作團

導演:尹龍奎

攝影:鄭益漢

音樂:李學范

出品: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出品

地區:朝鮮

片長:上集01:16:53

片長:下集01:08:34

大小:上集699MB(733411328bytes)

大小:下集699MB(733452288bytes)

對白:國語

顏色:彩色

類型:戰爭

視頻:上集XVID720x35229.97fps1070Kbps

視頻:下集XVID720x33629.97fps1225Kbps

音頻:DolbyAC348000Hz立體聲192Kbps

譯製:上海電影譯製片廠1979年8月

翻譯:鄭玉在高宗文董兆萊

導演:蘇秀、揚成純

錄音:金文江、龔政

剪接:吳模鈞、裔國英

配音:喬榛畢克、胡慶漢、尚華等 

主要演員:

李仁文、黃永日、俞京愛、朴奉益、吳享文、朴太洙、鄭義兼、趙明善崔大植、吳英煥、李永和、李根友

配音演員:

喬榛畢克胡慶漢尚華吳文倫王惠伍經緯於鼎趙慎之李梓翁振新

劇情介紹

本世紀初,日本帝國主義為達到吞併朝鮮的目的,由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駐朝鮮首任統監。他收買叛徒,增兵漢城,逼朝鮮訂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安重根目睹祖國危亡,愛國志士殘遭捕殺,而救國無門,遂採用暗殺手段。他趁伊藤去哈爾濱會晤俄國財長之機,在車站擊斃了伊藤,最後被捕入獄,昂揚就義。

歷史人物

安重根

安重根於1879年出生於朝鮮海州,早年參加反日義兵運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半島的侵略擴張。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刺殺了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和吞併朝鮮半島計畫的主要策劃者、曾四度出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1910年3月26日,年僅31歲的安重根在中國大連的旅順監獄被日本關東都督府高等法院判處絞刑。朝鮮和韓國分別稱安重根為“愛國烈士”和“義士”。

1909年10月21日,安、禹二人登上去哈爾濱的郵政列車。列車運行途中,乘務員對旅客介紹說,列車在前方的綏芬河車站停留1小時9分鐘。安重根突然想起了在綏芬河火車站邊上行醫的劉敬輯。列車一到綏芬河,他們便走出車站,來到劉氏診所。安謊稱去接從朝鮮來的家屬,因不懂俄語,求劉給找個翻譯。劉敬輯說他兒子劉東夏俄語好,正巧要去哈爾濱買藥,就一同走吧。

22日21時15分,安重根、禹德淳、劉東夏所乘列車到達哈爾濱火車站,出站後三人坐上一輛帶篷的馬車,來到了埠頭區列斯亞那街(今道里區森林街)28號的金成白家住下。擁有俄國國籍的金成白是建築承包商,也是哈爾濱“朝鮮民會”的會長。

當晚安重根在《遠東報》上看到這樣一條訊息:“前韓國統監伊藤博文將乘東清鐵路總局之專列,於25日下午11時從寬成子站(今長春火車站)出發前往哈爾濱,會見俄羅斯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他推算,整個旅程要10小時40分,伊藤到哈爾濱應該是26日上午9時以後。想到即將發生的事,安重根感慨萬千,用漢文和朝鮮文寫了同一首詩:

丈夫處世兮/其志大矣時造英雄兮/英雄造時

雄視天下兮/何日成業東風漸寒兮/壯士義熱

忿慨一去兮/必成目的鼠竊○○兮/豈肯比命

豈度至此兮/事勢固然同胞同胞兮/速成大業

萬歲萬歲兮/大韓獨立萬歲萬歲兮/大韓同胞

(兩個○○代表伊藤)

寫完詩,安重根讓劉東夏向金成白借50元錢,作為義舉經費。劉走後,安重根又提起筆來,用漢文給《大東共報》主編李剛寫了封信:

敬啟者:今月九日(公曆10月22日)午後八點下車,到此留宿於金老爺聖伯氏(即金成白)家。而明日(公曆10月23日)《遠東報》所載,則該伊哥(指伊藤博文)今月十二日(公曆10月25日)自寬城子出發,搭乘俄國鐵路總局特送花車,同日下午十一點到達哈爾濱云云。故弟等與曹友道先氏稱以弟之家眷迎接。弟等欲去距寬城子幾十里之某站行事,謹望諒察。成事在天,伏望同胞善禱保佑。從金聖伯氏借了50元錢,萬望代為償還。大韓獨立萬歲!禹德淳安重根

安重根和禹德淳都在名字下面蓋了圖章,禹蓋的是方章,而安重根則蓋上了刻有教名“KoreanThomas”(朝鮮人托馬斯,安重根在漢文中將托馬斯寫成“多碼獻”)的圓形章。此章他一直攜帶於身,在26日刺伊藤後遭俄國軍警逮捕時弄丟了。劉東夏沒見到金成白,這封信便放在劉那裡,後來讓日本檢察官沒收了。

10月24日一早,安重根和禹德淳從金成白家出來,商討計畫。他們認為在寬城子下手比較有把握,可旅費不夠。寬城子與哈爾濱之間有個叫蔡家溝的小站,兩邊的列車須在此相會停車,於是決定在蔡家溝行動。他們請從海參崴來哈爾濱的會俄語的曹道先同去,又讓劉東夏留在哈爾濱打聽伊藤到達的確切日期、時間,往蔡家溝拍電報。

安重根、禹德淳、曹道先於24日上午9時登上開往寬城子的列車,12時左右到達蔡家溝。這是個小站,車站的候車室和辦公室合用,房下的半地下室是俄國人開的小賣店,安重根三人便在小賣店吃住。安頓已畢,安重根讓曹道先用俄文寫下電文:“到達蔡家溝,有事請通知。”給車站的俄國電報員發往哈爾濱金成白家。然後曹又問俄國事務員車次情況,回答說每天列車往返3次,今晚接伊藤的專列從哈爾濱出發,經過這裡去寬城子,將於26日上午6時經此回哈爾濱。傍晚,在哈爾濱金成白家的劉東夏回電了:“明天到。”再晚些時候,接伊藤的專列經過蔡家溝駛向寬城子。安重根發現,劉東夏的訊息有誤,26日早6時,專列在此經過,即使有人下車,當時天還不太亮,很難辨別哪個是伊藤,此外這裡的巡警和憲兵比他想像的還要多。

10月25日一早,安重根便同禹德淳研究對策:在蔡家溝和哈爾濱兩地行刺,禹留在原地見機行事。安則於中午12時乘火車返回哈爾濱,再次住進金成白家。當晚,蔡家溝車站來了不少俄國憲兵、巡警,重點監視小賣店,店門被上了鎖,禹德淳和曹道先被困在半地下室內。10月26日早6時,載著伊藤的專車鳴笛駛過了蔡家溝站,禹、曹二人只能聽著列車呼嘯而過,直至被捕。日俄的兩位要人這時已到了中國。俄羅斯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一行於10月13日當地時間11時30分,在莫斯科乘坐直達哈爾濱的專列,於10月24日早8時30分到達哈爾濱。10月25日,他在局長霍爾瓦特的陪同下,視察了東清鐵路管理總局,戈氏在此發表演說:“俄羅斯帝國在此修建的鐵路,是永久性的。我們要平衡各國的勢力範圍,因此,在哈爾濱與伊藤公爵的會晤就顯得十分重要。”

伊藤博文臨行前對外說去中國旅行觀光。10月14日下午5時20分,他從日本大磯車站乘上開往下關的列車,16日在大阪乘鐵嶺丸商船從百舌鳥港出發,18日到達中國大連。10月21日,伊藤參觀了日俄戰爭時的旅順203高地;24日他參觀了日方“滿鐵”經營的撫順煤礦,當日伊藤到達奉天(今瀋陽市),在會見中國地方政要時,他施壓道:“此次在哈爾濱與俄財相會談,是要探知俄國政府的態度。這事關日俄在滿洲的利益,更會影響大清的政策……如果日本不從滿洲擊退俄國人,貴國主權便難以確保,那么今天的情形如何是可想而知的。日本付出了二十萬人的性命和數十億元的財力,才取得了今日的結果。”10月25日,伊藤到達寬城子,晚11時,他登上了俄國為他特備的專列。1909年10月26日一大早,安重根檢查了白朗寧手槍,將8發彈頭刻有十字的子彈上了膛。槍和子彈是他在俄國煙秋時和尹致宗換的。安重根換上了舊西服外套,戴上運動帽,把手槍放在右兜。

上午7時,安重根坐馬車來到哈爾濱站,俄國官兵忙著做歡迎準備,同時也加強了警備。戒備雖嚴,可安重根還是隨著日本的歡迎隊伍進入了候車室,這是因為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川上在本月告訴俄方,只對歐洲人、中國人查看通行證,日本人則一律放行。在俄國人眼裡,安重根外貌裝束與日本人無異。在候車室里有個小賣店,安重根就坐在那裡等待。

9時整,俄國專列駛入站台。戈果甫佐夫登上列車,與伊藤博文見禮、寒暄,20分鐘後,戈氏對伊藤說:“稍後有宴席款待公爵。如蒙閣下能檢閱我的儀仗隊,我將十分榮幸。”伊藤博文說:“能在哈爾濱一睹貴國軍隊的威儀,非常高興。”

這時日本僑民舞動太陽旗大喊“歡迎”,俄國軍樂隊奏響了樂曲,伊藤已走下車來,在眾人陪同下開始檢閱。安重根此時起身走進站台,站在俄國儀仗隊後面。人們的眼睛都注視著伊藤,只見他按順序檢閱俄國軍樂隊、儀仗隊、各國領事團、中國儀仗隊、日本歡迎隊伍。檢閱完畢,伊藤等人折返,距安重根5米左右,將要走過去時,安重根閃電般地抽出手槍,在敬持槍禮的俄國士兵的空當間,向伊藤射出了三發子彈。安重根怕打錯了人,又向跟隨伊藤的幾個日本人開了四槍,場面頓時大亂。俄國憲兵沖了過來,安重根拋掉手槍,用俄語高呼三聲:“高麗亞烏拉!”(朝鮮萬歲)然後從容被捕。伊藤身中三彈,被戈果甫佐夫和南滿鐵路總裁中村扶上了專列。中村是除伊藤外的四個中彈者之一,但子彈打在褲子上,沒傷及皮肉。其他三人是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川上俊彥傷了右臂,伊藤隨行秘書森泰二郎傷了腹皮,南滿鐵路理事田中清次傷了左腿。安重根射向伊藤的三發子彈分別命中了左肺、左腰和腹部,隨行的醫生及趕來的俄日醫生全力搶救,可內臟出血太多,伊藤還是死了。中午11時40分,俄國專列載著伊藤的屍體駛向大連。安重根則被帶到火車站內的俄國憲兵派出所,簡單審訊後,日方便來要人。晚上9時許,安重根被移交到秦家崗義州街27號(今南崗區花園街97號)的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關在地下室里。俄當局下令逮捕哈爾濱周圍所有可疑的朝鮮人。安重根刺死伊藤的2個小時後,禹德淳、曹道先在蔡家溝車站被捕。在哈爾濱被抓的有劉東夏、金衡在(哈爾濱東興朝鮮學校教員,同時也負責《大東共報》哈爾濱支局的工作)等13人,金成白雖擁有俄籍沒遭逮捕,也受到了問訊。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長洲五傑,明治後三傑,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個內閣首相,第一個樞密院議長,第一個貴族院院長,首任韓國總監,明治憲法之父,立憲政友會的創始人,四次組閣,任期長期七年,任內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使日本登上了東亞頭號強國的地位。不過從本質上上說,他在日本統治集團里還算是文治派。

青年時即參加“尊王攘夷”運動。1863年留學英國學習海軍,回國後與高杉晉作等積極從事倒幕運動。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後,任外國事務局判事,以後歷任大藏少輔、民政部少輔、工部大輔、工部卿、內務卿等職。1882—1883年赴普魯士研究憲法,歸國後致力於訂定日本憲法,並訂定華族制度、內閣制度、皇室典範,設立樞密院等。1885年起四任日本首相。1888年起三任樞密院議長,1889年國會組成,又任貴族院議長。是中日甲午戰爭的主要策劃者,戰後任和談全權代表,脅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並一度任台灣事務總裁。1898年9月曾來中國,維新派欲請其贊助新政,戊戌政變猝發離去。1900年組織立憲政友會,自任總裁。1904—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以元老身份,指導戰爭。1906年任特派大使,與朝鮮簽訂《日韓協約》,任第一任韓國統監,積極推行朝鮮殖民地化政策。自1884年1907年由伯爵、侯爵遞升為公爵。1909年10月26日在中國哈爾濱車站被朝鮮愛國者安重根刺死。

歷史影響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爾濱的義舉,不但震驚了遠東,也震驚了世界。當天這條簡短的電報“伊藤博文今日在哈爾濱被一朝鮮人彈斃,刺客已被獲”一發出,全球報刊爭相報導這一特大新聞。

日本報刊、朝鮮親日報刊和一些西方報刊罵安重根是暴徒、無知之輩;以法國為代表的另一些西方報刊和朝鮮的多數報刊,是以客觀的態度中性地報導了事件;而中國和俄國的韓文報刊則稱讚安重根是愛國志士、和平代表者。當時上海的《民吁日報》、《上海時報》、《上海申報》,天津的《大公報》,香港的《華文日報》等許多中國報紙都對義舉做了大量報導。《民吁日報》在一篇社論中評論道:“今日韓人飛此一彈……抵萬人之哭訴,千篇之諫書”,“10年前,日本巧取豪奪,破我陸師,殲我海軍……如今日本之視我已如俎上之肉,不快其口服不能自止。”

安重根殉國後,中國各界名人紛紛題詞。孫中山的題詞是:“功蓋三韓名萬國,生無百歲死千秋。弱國罪人強國相,縱然易地亦藤侯。”章太炎題寫了“亞洲第一義俠”,還有蔡元培等二十多位名人題了詞。身在日本的梁啓超作了一首《秋風斷藤曲》,其讚頌部分為:“黃沙捲地風怒號,黑龍江外雪如刀,流血五步大事畢,狂笑一聲山月高。”

五四”前後,中國各地紛紛演出反映義舉的戲劇。周恩來鄧穎超天津南開讀書時便參加了《安重根》(又名《亡國恨》)的演出,由鄧穎超扮演安重根。20世紀30年代,田漢領導的南社劇團也演出過《安重根刺伊藤》。周恩來曾說過:中日甲午戰爭後,中朝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是在20世紀初,安重根在哈爾濱刺殺伊藤博文開始的。蔣介石也於1972年為安重根義士紀念館題詞:“忠烈千秋”。

早在20世紀初,有關安重根的韓文版著述便有數種,也有德國人和俄國人寫的相關書籍。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的國小教科書也都有安重根事跡的課文。朝鮮在1979年為紀念安重根誕辰100周年,拍攝了故事片《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朝鮮在新世紀也拍攝了《安重根傳》。

安重根的紀念館、紀念碑遍及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甚至日本。在中國旅順、哈爾濱都有不同形式的安重根紀念場所,20世紀90年代,哈爾濱上演了歌劇《安重根》,還出版了幾種相關著作。

當年在旅順日俄監獄,安重根為日本人寫了二百餘幅題詞,現已發現約六十餘幅。其中一幅“為國獻身軍人本分”,是臨刑前應看守他的日本憲兵千葉十七所題,在日本的安重根紀念碑上就刻有這首題詞。隨著時間的推進,題詞還陸續有所發現,2008年在中國拍賣行亮相的一幅《臨敵先進為將義務》,以55萬元(人民幣)成交。

圖書信息

基本資料

作者:阿成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1月
ISBN:780005741
頁數:400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版次:1

本書目錄

總序
群星閃耀的天空
2000年後新作
刀削麵
恍記
鴨舌帽
沒有傳說的城市
魚從我的頭頂飛過去
文革旅遊
金黃色的杏
舉目蒿菜
李甲去北京念大學的日子裡
兩兒童
等等
處女作
沉塘
成名作
年關六賦
代表作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影響或爭議最大之作
良娼
印象記
王老師的幸福生活
對話錄
靈魂記錄者
後記
著作目錄
大事年表
影集
手跡
小傳

作者介紹

阿成,1948年生於黑龍江省張廣才嶺的一面坡鎮,生長生活在素有教堂之國的哈爾濱市。當過臨時工、司機、夜大的教員、工會幹事、俱樂部主任、編輯、總編室主任、副總編,現任哈爾濱市文藝雜誌社(《小說林》、《詩林》)總編輯、編審,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從197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曾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國作協“抗戰題材”優秀小說獎、《中華文學選刊》優秀小說獎,以及東北三省優秀作品獎等。曾出版小說集《年關六賦》(中文版)、《良娼》(法文版)、《空墳》(英文版)、長篇小說《忸怩》、隨筆集《哈爾濱人》(台灣版)、《胡地風流》等二十餘部作品集。發表的小說多次被選入《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國家級選刊,被收入多種優秀作品選集。

朝鮮文化藝術代表作

朝鮮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傳統,並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朝鮮人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朝鮮政府和朝鮮人民十分重視文藝工作。朝鮮強調:文藝必須為朝鮮革命現實服務,必須具備民族形式和社會主義的內容。金正日指出,要採取發動民眾的方法發展文學藝術,實現文學藝術的大眾化。即讓全體人民都積極參加文學藝術活動,要求人們都會寫文章、畫畫,會作曲、唱歌、彈奏樂器、跳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