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以後》

《天黑以後》

《天黑以後》不僅再度出現了中國人的形象,更以象徵手法,描繪了隱匿於日本社會縱深處的一種“惡”,隱含著作家對日本民族的批判和對於這個民族未來向何處去的擔憂。書中仍然採用村上春樹最擅長的平行線結構,以即將去北京留學的女孩瑪麗救助一名被日本惡客凌辱的中國女孩這一情節展開故事。與我們熟悉的村上小說不同,《天黑以後》不再是創造都市的落寞或奇遇,不再是把玩孤獨,取代西方爵士樂和窗外霏霏細雨的是深夜11時52分開始發生在一座現代化大都市裡的惡——因受害一方不敢報警而可能永遠消失在異國夜幕下的惡,掩蓋在衣冠楚楚下的普通人的惡。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內容簡介

村上在書中塑造的白川,可以說是日本這個民族“惡”的典型,他敬業、勤奮、文質彬彬,但生活刻板,觀念頑固,施暴後行若無事,還繼續加班,絲毫沒有作惡的意識。著名翻譯家林少華教授在譯後記中寫道:“這種惡,既不同於恐怖分子的惡和極權主義的惡,又不同於太平洋彼岸霸權主義的惡,更不同於殺人放火等一般刑事犯罪分子的惡,它發生在日本社會又不局限於日本社會,因而是更應警惕的惡。”村上本人在寫完《海邊的卡夫卡》後,就表示自己下回“想寫既是象徵性的又有細部現實感那樣的惡。歸根到底,惡這個東西,是同卑鄙、怯懦、想像力匱乏等素質聯繫在一起的。”其實對“惡”的挖掘一直橫貫村上的小說世界。他認為,寫小說是為了尋求與他人之間同情的呼應或靈魂的呼應,“為此就必須深入真正黑暗的場所、深入自己身上真正惡的部分,否則產生不了那種共振。”村上曾表示,他作為小說家最終想寫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那樣包括“惡”在內的具有多重視點的“綜合小說”。除了創作本身的需要,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村上對日本的歷史和現狀的思考和憂慮,以及由此產生的責任感。他在一次與心理學家的對談中,一再強調日本戰後“儘管進行了許許多多重建,但本質上絲毫沒有改變”,沒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清算,沒有將那場暴力相對化,反而採取了一種“曖昧”以至“狡猾”和“偽善”的態度,因而他對日本日後的走向懷有深刻的危機感。村上表達出的,是廣博的悲憫情懷和知識分子應有的良知,更是對於超越民族的善的彰顯和對日本式惡的鞭撻,這在當代日本作家中是不多見的。故事發生在冬天的東京,時間跨度只有晚上12點到早晨6點七個小時,採用兩條平行線結構,分別敘述一對年輕的姐妹,一個在黑夜中昏睡,一個在思考和行動。 女孩十九歲,漂亮,是由不法中國人偷運到日本被迫接客的“妓女”。小說開始不久,悲慘場景就出現了:天黑以後她在情愛旅館接客時,因突然來了月經而被一個叫白川的日本人打得鼻青臉腫,衣物也被搶走,赤身裸體蜷縮在牆角吞聲掩泣,床單上滿是血跡。半夜在餐館裡獨自看書的女主人公瑪麗因為會講中國話,通過吹長號的大學生高橋的介紹,被旅館女經理找來當翻譯處理這場“麻煩”,故事情節由此鋪展開去。

作者生平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村上春樹(1949——),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1979年以處女作《且聽風吟》獲群像新人文學獎。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等。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地深具影響。繼《挪威的森林》在中國銷售超過100萬冊之時,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天黑以後》又引進中國,該書不僅再度出現了中國人的形象,更以象徵手法,描繪了隱匿於日本社會縱深處的一種“惡”,隱含著作家日本民族的批判和對於這個民族未來向何處去的擔憂。

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為國語教師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婦的長子。出生不久,家遷至兵庫縣西宮市夙川。“我生在關西長在關西,父親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親是船場一商家之女,可說是百分之百的關西種。自然每天講的是關西方言。所受教育帶有相當濃厚的地方主義色彩,認為關西以外的方言都是異端,使用‘標準語’的沒一個地道之人。那是這樣一個世界:棒球投球手則非村山莫屬,食則清淡為主,大學則京大為貴,鰻魚則烤制為上。”(《村上朝日堂的反擊》)1955年6歲4月,入西宮市立香櫨園國小就讀。“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親喜歡書,允許我在附近書店賒賬買自己中意的書。當然漫畫、周刊之類不行,只限於正經書。但不管怎樣,能買自己中意的書實在讓人高興。我也因此得以成為一個像那么回事的讀書少年。”(《村上朝日堂》) 1961年12歲4月,入蘆屋市立精道初級中學校就讀。“講起過去的事來,當時(60年代前期)我家每月讓書店送來一冊河出書房的《世界文學全集》和一冊中央公論社的《世界文學》,我便一冊接一冊地看,如此送走了中學時代。由於這個緣故,我的讀書範圍至今仍只限於外國文學。或許可以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吧,總之最初的機遇或環境基本決定了一個人的喜好。”(《村上朝日堂》) 1964年15歲4月,入兵庫縣神戶高級中學就讀。該校為新聞委員會所屬。“反正我就是喜歡看書,一有時間就看文學方面的書,以致怎么用功國語的成績也過得去。英語方面,由於一上高中就以自己的方式涉獵英語筒裝書,對英文閱讀本身是有信心的。但英語成績不怎么樣,因為沒有理會那些技巧性的小東西。記憶中成績也就是中間偏上一點。若是當時的英語老師知道我如今搞這么多英語翻譯,想必會覺得莫名其妙。社科方面世界史很拿手。為什麼呢,因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為中央公論社的《世界歷史》那套全集上國中時我就已反覆看了二十遍。記得全集廣告詞有這樣一句話:‘歷史比小說更有趣’。”(《轉而悲哀的外國語》) 1967年18歲聽從父母勸告,準備考國立大學。經常去蘆屋圖書館。1968年19歲4月,到東京,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就讀。在目白原細川藩邸的私立宿舍“和敬寮”寄居半年,後退出。“經營者是臭名遠揚的右翼分子,宿舍長是個陸軍中野學校出身的面目可憎的漢子。而我這樣的人居然未遭驅逐,很有點不可思議。時間是1968年,正是學潮迭起的年代,我也正血氣方剛,對什麼都憤憤不平。”(《村上朝日堂》)後來遷往練馬區寄宿。距離最近的車站是都立家政,幾乎不去學校,在新宿打零工,其餘時間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樂酒吧里。1969年20歲4月,《問題只此一個,沒有交流68年電影觀感》在《早稻里》發表。遷入三鷹市一間宿舍。“由於情緒好,在一家當鋪買了支長笛。練習時,隔壁房間一個吉他少年提議吹哈比曼,於是每天都吹《memphisundergronud》結果在我記憶中,三鷹市就是(memphisundergronud》。”(《村上朝日堂》)1971年22歲以學生身份同陽子結婚。入居陽子夫人父母家(其父母在文京區千石經營床上用品店)。1974年25歲在國分寺開爵士樂酒吧。開店資金500萬日元。250萬為夫婦打零工存款,其餘由銀行貸款。“起始覺得找工作也未嘗不可,便去幾家有關係的電視台轉了轉,但工作內容實在無聊透頂,只好作罷。心想與其乾那樣的工作,還不如自己好好開一家小店。開店可以親自採購,親自動手做,親自為顧客服務。終歸,說起我能做的事,也就是開爵士樂酒吧了。反正我就是喜歡爵士樂,做事也想做多少同爵士樂有關的。”(《村上朝日堂》)店名取自在三鷹寄居時養的一隻貓的名字。後移店至千馱谷。1975年26歲3月,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美國電影中的旅行思想》。1979年30歲在澀谷區千馱附近的神宮球場了寫小說念頭,隨後每晚在餐桌上揮筆不止,寫罷投給“群像新人獎”評審委員會。投稿的原因在於“有字數限制”。6月,《且聽風吟》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走出校門後幾乎從未提筆,剛開始寫得異常吃力。唯一給我鼓勵的是菲茨傑拉德那句話:‘如果敘述與人不同的東西,就要使用與人不同的語言。’但畢竟不是件容易匐。邊寫邊這樣想道:40歲時肯定能寫出像樣些的東西來。現在仍那樣想。獲獎固然讓我欣喜萬分,但我不願意受有形物的束縛,已經不再是那樣的年紀。”(《群像》)7月,《且聽風吟》由講談社印行。1980年31歲在澀谷區千馱谷一邊經營酒吧,一邊從事創作。3月,發表譯作《失卻的三小時》(菲茨傑拉德著,載於《happyend通訊》)。4月,發表《開往中國的慢船》(載於《海》)。6月,《1973年的彈子球》由講談社印行。7月,發表《讀米歇爾-克萊頓的小說令人想入非非,從“說謊方式”想到“熵的減少”》(載於《happyend通訊》)。9月,發表《街,以及不確切的壁》(載於《群像》)。12月,發表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譯作《殘火》、《酒精中》(均系菲茨傑拉德著,載於《海》)。發表《窮嬸母的故事》(載於《新潮》)。 1981年32歲決心從事專業創作。酒吧轉讓他人,移居千葉縣船橋市。3月,發表《紐約煤礦的悲劇》(載於《brutus》。4月,發表《袋鼠晴日》(同上),由此至1983年在該刊發表系列短篇。5月,譯作《菲茨傑拉德作品集》由講談社印行。7月,與村上龍的對談集《walkandrun》?(慢慢走,別跑)由講談社印行,作為“同時代的美國”系列隨筆發表《疲勞中的恐怖??史蒂芬?金》(載於《海》)。9月,發表《被誇大的情況??圍繞越南戰爭的作品群》(同上)。11月,發表《無政府主義??弗蘭西斯同〈地獄啟示錄〉》(同上)。12月,同廣告詞撰稿人系井重里合寫的《夢裡相會》,由冬樹社印行;《與朋友永久運動的終結》於《文學界》邊載。是年開始作為編委參與《早稻田文學》的編輯工作,為時一年半。《且聽風吟》由國中下屆同學大森一樹搬上銀幕。 1982年33歲 2月,《青心學院大學??面臨危機的自治與基督教精神》於《朝日周報》連載,作為“同時代的美國”系列隨筆發表《反現代的現代性??約翰(阿賓格的小說》(載於《海》)。5月,發表《都市小說的形式與發展??昆德拉與昆德拉以後》(同上)。7月,發表《事先備好的犧牲者的傳說??吉姆?莫里森/德阿茲》(同上)。8月,發表《尋羊冒險記》(載於《群像》)和《下午最後的草坪》(載於《寶島》)。10月,《尋羊冒險記》由講談社印行,該作獲“野間宏文藝新人獎”。11月,發表《泥土中她的小狗》(載於《昴》)。12月,發表《悉尼的綠色長街(台譯:雪梨的綠街)》(載於《海》臨時增刊《孩子們的宇宙》)。 1983年 34歲 1月,發表《螢》、《燒倉房》(載於《中央公論》)。2月,發表《e?f式地看〈e?f〉》(載於《中央公論》)。4月,發表《作為符號怕美國》(載於《群像》),短篇集《去中國的貨船》由中央公論社印行,發表《我打電話的地方》等7篇雷蒙德短篇譯作(載於《中央公論》),發表《通過“沙灘男孩”長大的我們》(載於《penthouse》)。6月,發表《避雨》(載於《in?pocket》)。由此至翌年10月隔月在該刊發表小品。7月,雷蒙德短篇譯作集《我打電話的地方》由中央公論社印行。9月,短篇集《袋鼠晴日》由平凡社印行。10月,發表《游泳池邊》(載於《in?pocket》)。11月,發表《關於穿制服的人們》(載於《群像》)。12月,發表《盲柳與睡美人》(載於《文學界》),同插圖畫家安西水丸合寫的《象工廠的happyend》由cbs索尼出版社印行。是年初次赴海外旅行,在希臘參加雅典馬拉松賽。《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插圖短篇集《象廠喜劇》出版1984年35歲1月,發表《跳舞的小人》(載於《新潮》)。2月,發表《計程車上的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男人》(載於《in?pecket》),在《翻譯世界》連載《村上春樹的簡裝書生活》(至6月號)。3月,同攝影師稻越功一合寫的《波畫波語》由文藝春秋社印行。4月,發表《三個德國幻想》(載於《brutus》)和《現在為了死去的女王》(載於《in?pecket》)。6月,發表《獵刀》(載於《in?pecket》)。7月,《螢?燒倉房及其他》短篇集由新潮社印行,《村上朝月堂》由若林出版企畫社印行,發表《迪斯尼?威爾遜與加利福尼亞神話的緩慢的死》(載於《小說新潮》臨時增刊“大專欄”)。10月,發表《嘔吐1979》(載於《in?pecket》)。12月,同上中健次對談(載於《國文學》1885年3月號)。是年夏赴美國旅行約6個星期。1985年36歲4月,在《mariclair》連載譯作《牧熊》(johnirving著),在《周刊朝日》連載《村上朝日堂》(至翌年4月)。6月,《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10月獲第21屆“谷崎潤一郎獎”;雷蒙德短篇譯作集《夜幕下的馬哈魚》由中央公論社印行;發表托洋曼短篇譯作《無頭鷹》(載於《小說新潮》增刊);發表《小說中的制度》(載於《波》)。8月,發表《再襲麵包店》(載於《marichair》和《象的失蹤》(載於《文學界》)。10月,短篇集鏇轉木馬鏖戰記》由講談社印行。11月,譯作連環畫《西風號遇難》(c.v.奧爾茲巴格著)及連環畫《羊男的聖誕節》(與插圖畫家佐佐木合著)印行。12月,發表《家庭事件》(載於《lee》和《朋胞胎與沉陷的大陸》(載於《小說現代》附冊),評論電視劇化電影的《電影冒險記》(同川本三郎合著)由講談社印行。1986年37歲1月,發表《羅馬帝國的崩潰?1881年印第安人起義?希特勒入侵波蘭以及狂風世界》(載於《月刊角川》和《擰發條鳥與星期二的女郎們》(載於《新潮》)。4月,短篇集《再襲麵包店》文藝春秋社印行。6月,《村上朝日堂的反擊》由朝日新聞社印行,發表波爾短篇譯作《滴翠島》、《世界盡頭》、《志願講演者》、《彌天大謊》、《方便屋》、《一個小姐的肖像》、《馬戲團與戰爭》(均載於《東京人》創刊號至秋季號)以及《科西嘉島冒險記》(載於《mariclair》12月號)。是年,移居神奈川縣大磯町。10月,在義大利羅馬滯留10日,後赴希臘。11月,《朗格爾漢斯氏的午後》由光大社印行。留居希臘米科諾斯島。1987年38歲1月,留居義大利西西里島。發表波爾短篇譯作《文壇游泳術》(載於《文學界》),《“thescrap”懷念80年代》由文藝春秋社印行。2月,留居羅馬。3月,赴博洛尼亞。4月,赴希臘的科西嘉和克里特旅行。6月,回國。紀實性小說《日出國的工廠》由平凡社印行,發表《反正去過希臘》(載於《winps》)。7月,波爾短篇譯作集《世界盡頭》由文藝春秋社印行。9月,重赴羅馬。《挪威的森林》由講談社印行,上下冊暢銷430萬部;發表《“octoberlight”所放之光》(載於《青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春與讀書》)。10月,參加雅典馬拉松賽。11月,翻譯c.d.b.布萊恩的《偉大的德斯里夫》,由新潮社印行。12月,譯作連環畫《特快列車“北極號”》(c.v.奧爾茲巴格著)印行。1988年39歲2月,發表《羅馬喲羅馬,我們必須準備越冬》(載於《新潮》)。3月,赴倫敦,翻譯托爾曼的《憶伯父》,由文藝春秋社印行。4月,回國。《司各特?菲茨傑拉德book》由tbsbritannica社印行。回後國取得汽車駕駛許可證。8月,返羅馬,同攝影師松村遇三結伴赴希臘土耳其採訪旅行。先去希臘東北部阿索斯半島上建有希臘正教修道院的聖可索斯山,之後驅車由伊斯坦堡進入土耳其,用21天沿國境線繞土耳其週遊,途經黑海蘇聯伊朗伊拉克國境、地中海、愛琴海,最後折回羅馬。此次遊記首先刊載於《03》(1990年1?2月),大幅修訂後以《雨天炎天》為書名由新潮社於1990年8月印行。9月,譯作《andotherstories??珍本美國小說12篇》由文藝春秋社印行。10月,《舞!舞!舞!》由講談社印行。 1989年40歲 4月,發表《雷蒙德的早逝》(載於《新潮》)。5月,赴希臘羅得旅行。6月,發表《電視人的反擊》(載於paravion》)和《飛機》(載於《eureka》)。7月,駕駛私家車赴德國南部、奧地利旅行。《村上朝日堂喲!》由文化出版局印行,《小而有用的事》由中央公論社印行。9月,譯作連環畫《無名的人》(c.v.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翻譯托爾曼的《一個聖誕節》,由文藝春秋社印行。10月,回國,即赴紐約。譯作《原子時代》(t.o’brien著)由文藝春秋社印行,發表《我們時代的民間傳說》(載於《switch》和《上等瑕玉??p.奧斯塔的〈幽靈們〉》(載於《新潮》。11月,發表《眠》(載於《文學界》)。 1990年41歲 1月,回國。《電視人》由文藝春秋社印行。以《神園漫步》等為題發表希臘、土耳其遊記(載於《03》)。2月,在居住地澀谷區千馱谷目睹奧姆真理教競選眾議院議員的宣傳活動。5月至翌年7月,八卷本《村上春樹作品集1979?1989》由講談社印行,發表《傑克?倫敦的假牙,突如其來的個人教訓》(載於《朝日新聞》)。6月,敘寫作為希臘義大利“常駐旅行者”的體驗並收有同陽子夫人的照片的《遠方的鼓》由講談社印行,發表《托尼?瀑谷)(載於《文藝春秋》)。8月,《雨天炎天》由新潮社印行。10月,譯作《談一下真正的戰爭》(t.o\'brien著)由文藝春秋社印行。11月,譯作連環畫《哈里斯?巴蒂克之謎》(c.t.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1991年42歲 1月,赴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任客座研究員。“1月去美國領事館取簽證的時候,正值海灣戰爭爆發。我們在駛往赤坂的計程車中聽到美軍用飛彈襲擊巴格達的訊息。我們不認為那是個好去處。雖說戰場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遙遠,但去一個打仗的國家並在那裡生活畢竟不是件開心的事。可是一切手續都已辦完了,作為我們除了赴美已別無選擇。結果固然沒有受戰爭的直接影響,不過坦率說來,當時美國那激昂的愛國氣氛是不怎么令人愉快的。”(《繼而悲哀的外國語》)。4月,發表《綠獸》、《部男》(載於《文學界》臨時增刊《村上春樹book》)。12月,譯作連環畫《天鵝湖》(c.t.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 1992年43歲由於延長美國滯留期限,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講現代日本文學,內容為“第三新人”作品讀解,副教科收為江藤淳的《成功與夫落》。10月,《奇鳥行狀記》(或譯擰發條鳥編年史》)第一部開始在《新潮》連載(至翌年8月),《國境南?太陽西》由講談社印行。 1993年44歲 1月,發表《非故弄玄虛的小說誕生??同雷蒙德交往的10年》(載於《朝日新聞》)。6月,譯作連環畫《神奇的掃帚》(c.t.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7月,赴麻薩諸塞州劍橋城塔夫茨大學任職。11月,翻譯《歸來的翻空貓》(格溫著),由講談社印行。 1994年45歲2月,《繼而悲哀的外國語》由講談社印行。4月,《奇鳥行狀記》第一部《賊喜鵲》和第二部《預言鳥》由新潮社印行。在普林斯頓大學與同為該校客座教授的河合隼雄進行公開對話,題目為“物語在現代日本的含義”。6月,赴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旅行(兼採訪。由大連經海拉爾、中國一側的諾門坎蒙古的烏蘭巴托去哈拉哈河東側的舊戰場察看。此次紀行發表於《馬可?波羅》(9?11月)。7月,夫婦去千葉縣倉町旅行,當地出身的安西水丸同行。旅行目的之一是“補償在蒙古期間糟糕透頂的飲食”。12月,發表《襲擊動物園》(載於《新潮》)。 1995年46歲3月,美國大學春假期間臨時回國,在神奈川縣大磯家裡得知捷運毒氣事件。6月,退掉劍橋城寓所,驅車橫穿美國大陸至加利福尼亞,之後在夏威夷考愛島逗留一個半月回國。8月《奇鳥行狀錄》第三部《刺鳥人》由新潮社印行。9月,在神戶市與蘆屋市舉行自選作品朗誦會。“由我來朗誦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但我還是盡力做了,哪怕有一點點用處也好,人們說我不習慣出頭露面,其實也是和大家一樣的人。既無什麼技能,又不善言辭,所以很少出場。給人拍照也不喜歡。雖說拍照也不至於狂蹦亂跳或咬斷小指。”(《spa》10月第4期)。11月,同河合隼雄對話。發表《盲柳與睡美人》(載於《文藝界》)。 1996年47歲 12月,獨自採訪東京捷運毒氣事件62名受害者,每5天採訪1名。2月,發表《第七個男人》(載於《文藝春秋》)。《奇鳥行狀錄》獲第47屆“讀賣文學獎”。5月,《村上朝日堂周報?漩渦貓尋覓法》由新潮社印行。6月,翻譯《利穿心臟》(米歇爾?吉曼著,作者系書中主人公??因連續殺人而自求一死的犯人之胞弟),由文藝春秋社印行。發表《列剋星敦的幽靈》(載於《群像》)。11月,短篇集《列剋星敦的幽靈》由文藝春秋社印行。12月,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去見村上春樹?河谷隼雄》由岩波書店印行。 1997年48歲3月,經採訪東京捷運毒氣事件受害者寫成的《地下》由講談社印行。6月,《朝日村上堂是如何鍛造的》由朝日新聞社印行。10月,《為了年輕讀者的短篇小說導讀》由文藝春秋社印行。12月,《爵士樂群英譜》(和田誠插圖)由新潮社印行。1998年49歲4月,《邊境·近境》由新潮社印行。5月,《邊境·近境——攝影篇》(松村映三攝影)由新潮社印行。6月,漫畫《毛絨絨軟蓬蓬》(安西水丸作畫)由講談社印行。7月,《地下》的續篇《約定的場所》(獲1999年度桑原武夫獎)由文藝春秋社印行。10月,《CD-ROM版朝日村上堂》由朝日新聞社印行。翻譯馬克·斯特蘭多的《狗的人生》,由中央公論社印行。1999年 50歲4月,《斯普特尼克戀人》由講談社印行。5月,翻譯格雷斯·佩利《最後瞬間的劇變》,由文藝春秋社印行。赴北歐旅行兩個星期。8月—12月,發表“地震之後系列”——其一《UFO降落釧路》,其二《有熨斗的風景》,其三《神的孩子全跳舞》,其四《泰國之旅》,其五《青蛙君救東京》(載於《新潮》1999年8—12月號)。2000年,51歲2月,短篇集《神的孩子全跳舞》由新潮社印行。2002年,53歲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印行。2004年,55歲長篇小說《After Dark》(天黑以後)印行。2005年,56歲插圖小說《奇怪的圖書館》出版。2006年,57歲短篇集《東京奇譚集》出版。

作者作品列表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長篇小說:著作年代 日文書名 大陸譯名 台灣譯名 英文譯名 1979年 風の歌を聴けKaze no uta wo kike 且聽風吟 聽風的歌 Hear the Wind Sing 1980年 1973年のピンボール1973-nen no pinbōru 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 1973年的彈珠玩具 Pinball, 1973 1982年 羊をめぐる冒険Hitsuji o meguru bōken 尋羊冒險記 尋羊冒險記 A Wild Sheep Chase 1985年 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Sekai no owari to hādoboirudo wandārando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Hard-Boiled Wonderland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 1987年 ノルウェイの森Noruwei no mori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 Norwegian wood 1988年 ダンス・ダンス・ダンスDansu dansu dansu 舞!舞!舞! 舞·舞·舞 Dance Dance Dance 1992年 國境の南、太陽の西Kokkyō no minami, taiyō no nishi 國境以南太陽以西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South of the Border, West of the Sun 1992年-1995年 ねじまき鳥クロニクルNejimaki-dori kuronikuru 奇鳥行狀錄 發條鳥年代記 The Wind-Up Bird Chronicle 1999年 スプートニクの戀人Supūtoniku no koibito 斯普特尼克戀人 人造衛星情人 Sputnik Sweetheart 2002年 海辺のカフカUmibe no Kafuka 海邊的卡夫卡 海邊的卡夫卡 Kafka on the Shore 2004年 アフターダークAfutādāku 天黑以後 黑夜之後 After Dark 短篇小說集:發表年代 日文名稱 中英譯名 發表於 1980年 中國行きのスロウ・ボートChūgoku-yuki no surou bōto 開往中國的慢船(A Slow Boat to China)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0年 貧乏な叔母さんの話Binbō na obasan no hanashi A 'Poor Aunt' Story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1年 ニューヨーク炭鉱の悲劇Nyū Yōku tankō no higeki New York Mining Disaster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1年 スパゲティーの年にSupagetī no nen ni The Year of Spaghetti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1年 四月のある晴れた朝に100パーセントの女の子に出會うことについてShigatsu no aru hareta asa ni 100-paasento no onna no ko ni deau koto ni tsuite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On Seeig the 100% Perfect Girl One Beautiful April Morning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1年 かいつぶりKaitsuburi Dabchick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1年 カンガルー日和Kangarū-biyori (A Perfect Day for Kangaroos)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1年 カンガルー通信Kangarū tsūshin The Kangaroo communique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2年 午後の最後の芝生Gogo no saigo no shibafu The Last Lawn of the Afternoon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3年 鏡Kagami鏡子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The Mirror)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3年 とんがり焼の盛衰Tongari-yaki no seisui The Rise and Fall of Sharpie Cakes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3年螢Hotaru螢火蟲(Firefly)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3年 納屋を焼くNaya wo yaku Barn Burning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4年 野球場Yakyūjō 棒球場(Crabs)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4年 嘔吐1979Ōto 1979 Nausea 1979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4年 ハンティング・ナイフHantingu Naifu 獵刀(Hunting Knife)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4年 踴る小人Odoru kobito跳舞的矮人(The Dancing Dwarf)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5年 レーダーホーゼンRēdāhōzen lederhosen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5年 パン屋再襲撃Panya saishūgeki麵包店再襲擊(The Second Bakery Attack) 麵包店再襲擊( The Second Bakery Attack ) 1985年 象の消滅Zō no shōmetsu 象的消失(The Elephant Vanishes) 麵包店再襲擊( The Second Bakery Attack ) 1985年 ファミリー・アフェアFamirī AFEA 家務事A Family Affair 麵包店再襲擊( The Second Bakery Attack ) 1986年 ローマ帝國の崩壊・一八八一年のインディアン蜂起・ヒットラーのポーランド侵入・そして強風世界Rōma-teikoku no hōkai・1881-nen no indian hōki・Hittorā no pōrando shinnyū・soshite kyōfū sekai 羅馬帝國的瓦解‧一八八一年群起反抗的印地安人‧希特勒入侵波蘭‧以及強風世界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The 1881 Indian Uprising, Hitler's Invasion of Poland, And The Realm of Raging Winds 麵包店再襲擊( The Second Bakery Attack ) 1986年 ねじまき鳥と火曜日の女たちNejimaki-dori to kayōbi no onnatachi 發條鳥與星期二的女人們The Wind-up Bird And Tuesday's Women 麵包店再襲擊( The Second Bakery Attack ) 1989年 眠りNemuri 眠(Sleep)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9年 TVピープルの逆襲TV pīpuru no gyakushū 電視人(TV People)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89年 飛行機―あるいは彼はいかにして詩を読むようにひとりごとを言ったかHikōki-arui wa kare wa ika ni shite shi wo yomu yō ni hitorigoto wo itta ka Aeroplane: Or, How He Talked to Himself as if Reciting Poetry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89年 我らの時代のフォークロア―高度資本主義前史Warera no jidai no fōkuroa-kōdo shihonshugi zenshi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A Folklore for My Generation: A Prehistory of Late-Stage Capitalism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90年 トニー滝谷Tonī Takitani 東尼瀧谷Tony Takitani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91年 沈黙Chinmoku 沈默(The Silence)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91年 綠色の獣Midori-iro no kemono 綠色的獸The Little Green Monster The Elephant Vanishes 1991年 冰男Kōri otoko 冰男The Ice Man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91年 人喰い貓Hito-kui neko Man-Eating Cats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95年 めくらやなぎと、眠る女Mekurayanagi to, nemuru onna 盲柳‧與睡覺的女人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96年 七番目の男Nanabanme no otoko 第七個男人The Seventh Man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1999年 UFOが釧路に降りるUFO ga kushiro ni oriru UFO in Kushiro after the quake 1999年 アイロンのある風景Airon no aru fūkei Landscape with Flatiron after the quake 1999年 神の子どもたちはみな踴るKami no kodomotachi wa mina odoru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All God's Children Can Dance) after the quake 1999年 タイランドTairando 泰國Thailand after the quake 1999年 かえるくん、東京を救うKaeru-kun, Tōkyō wo sukū Super-Frog Saves Tokyo after the quake 2000年 蜂蜜パイHachimitsu pai Honey Pie after the quake 2002年 バースデイ・ガールBāsudei gāru Birthday Girl 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2005年 偶然の旅人Gūzen no tabibito 偶然的旅人Chance Traveller 東京奇譚集 2005年 ハナレイ・ベイHanarei Bei 哈那雷灣Hanalei Bay 東京奇譚集 2005年 どこであれそれが見つかりそうな場所でDoko de are sore ga mitsukarisō na basho de 不管是哪裡,只要是能找到那個地方Where I'm Likely to Find It 京奇譚集2005年 日々移動する腎臓のかたちをした石Hibi idō suru jinzō no katachi wo shita ishi 日日移動的腎臟石The Kidney-Shaped Stone That Moves Every Day 東京奇譚集:2005年 品川猿Shinagawa saru 品川猿A Shinagawa Monkey 東京奇譚集 2006年 東京奇譚集東京奇譚集 隨筆:1983 - 象工廠的Happy End(象工場のハッピーエンド)安西水丸/插圖 1984 - 村上朝日堂(村上朝日堂) 1986 - 村上朝日堂的捲土重來(村上朝日堂の逆襲)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1986 - 朗格漢島的午後(ランゲルハンス島の午後) 1987 - 懷念的一九八0年('The Scrap', 懐かしの一九八〇年代) 1987 - 日出國的工廠(日出る國の工場)安西水丸/插圖 1989 - 村上朝日堂 嗨嗬!(村上朝日堂 はいほー!) 1994 - 終究悲哀的外國語(やがて哀しき外國語) 2001 - 村上收音機(村上ラジオ) 旅遊文學:1990 - 遙遠的太鼓/遠方的鼓聲(遠い太鼓) 1990 - 雨天炎天(雨天炎天) 1998 - 邊境·近境(辺境·近境) 2000 -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報導文學:1997 - 地下鐵事件(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 1998 - 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Ⅱ(約束された場所で) 2004 - 雪梨! 翻譯:1996 - バビロンに帰る(Babylon Revisited) 1996 - 心臓を貫かれて(Shot In The Heart) 2002 - 誕生日の子どもたち(Children On Their Birthday) 2002 - 英雄を謳うまい(The Complete Works of Raymond) 2003 - キャッチャー?イン?ザ?ライ(The Catcher in the Rye) 2006 - 大亨小傳グレート・ギャツビー(The Great Gatsby)共同創作作品:1985 - 羊男的聖誕節/佐佐木MAKI 繪圖,村上寫作 1996 - 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與河合隼雄共同寫作 1998 - 爵士群像/和田 誠 繪圖,村上寫作 2003 -爵士群像2/和田 誠 繪圖,村上寫作 改篇:2004 - 短篇小說〈東尼瀧谷〉改篇成電影,由市川隼執導;趣聞:村上春樹至29歲起才開始寫小說,在過去七年內曾經想寫什麼卻什麼也寫不出來。首作〈聽風的歌〉寫作動機源於某日觀賞職棒球賽時於外野席喝啤酒,看到養樂多隊洋將大衛·希爾頓(John David Hilton)擊出一支二壘安打後的所見光景。村上稱這是“一種契機刺激了心中的某種不尋常東西”讓他投入寫作。

善與惡(譯 序)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說起來,村上春樹的小說的確常有中國人出現,如“青春三部曲”《且聽風吟》、《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中傑氏酒吧的老闆傑,《去中國的小船》中的中國老師中國女孩和中國推銷員,而且總的說來都屬於正面形象。傑話語不多但善解人意、富有愛心,又有幽默感——“他雖說是中國人日語卻說得比我俏皮得多”(《且聽風吟》)——無論和“我”還是和“鼠”都相處得很融洽,以致《尋羊冒險記》中的“我”把一張金額“好厲害” 的支票看也沒看就交給了他。《去中國的小船》中的中國女孩是“我”打工時碰上的十九歲女大學生,“說長得漂亮也並非不可”,並且“幹活非常熱心”,“我”誠懇地向她表示“和你在一起我非常愉快……覺得你這個人非常非常地道”。對於去外面一所國小考試時偶爾見到的負責監考的中國老師,二十年後“我”還能記起他的形象和他考試前說的那句話:“抬起頭,挺起胸,並懷有自豪感!”對於相隔十幾年相逢的高中同學、推銷百科事典的中國人,“作為我也不明所以地覺得親切”。2003年我在東京見村上,村上特意強調這個短篇是根據小時候在神戶的“親身體驗寫出來的”。2004年9月,村上新出了這部名叫《天黑以後》的長篇小說,裡面再次出現了中國人、中國女孩。女孩同是十九歲,同樣漂亮甚至更漂亮,但不是大學生,而是由不法中國人偷運到日本被迫接客的“妓女”。小說開始不久,悲慘場景就出現了:天黑以後她在情愛旅館接客時,因突然來了月經而被一個叫白川的日本人打得鼻青臉腫,衣物也被搶走,赤身裸體蜷縮在牆角吞聲掩泣,床單上滿是血跡。半夜在餐館裡獨自看書的女主人公瑪麗因為會講中國話,通過吹長號的大學生高橋的介紹,被旅館女經理找來當翻譯處理這場“麻煩”,故事情節由此鋪展開去。很難認為這個中國女孩的遭遇是這部小說的重心,所占篇幅也並不大,但她無疑是上下縱橫、虛實交錯的小說空間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點(point)。圍繞著這個點,不同的人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情愛旅館女經理、職業拳擊手出身的阿薰對白川大為憤慨:“為了不讓報警,渾身上下剝個精光。卑鄙的傢伙,一文不值!”為了不饒過這個“暴打無辜女孩的傢伙”,她費了不少周折把監控攝像機里的白川頭像用電腦列印下來,送給那個在背後操縱“妓女”的中國男人,以便由中國人將白川的耳朵割掉一隻。瑪麗則說“看第一眼我就想和她成為朋友,非常非常想……我覺得那個女孩現在徹底留在了我身上,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好像成了我的一部分”。而高橋經過沉思後,則認為瑪麗的姐姐愛麗正在另一個類似情愛旅館的地方“遭受無謂的暴力,發出無聲的呻吟,流著看不見的鮮血”。事實上愛麗也在仿佛是白川辦公室那樣的房間裡沉睡,醒來後但覺身體變成了空洞,“迄今為止使她成其為她的器官、感覺、血肉和記憶被某人之手熟練地剝奪一空。結果,自己變得什麼也不是,徹底淪為僅僅為外部事物的通過提供方便的存在。”於是,愛麗的處境和中國女孩的遭遇之間果真有了一條令人深思的隱喻性紐帶。就這三個人態度來說,顯然是“善”或類似“善”的情感的流露。這裡,作者無疑肯定了“善”或類似“善”的力量,“善”(愛心)最後使瑪麗和愛麗雙雙獲得了解脫和再生,也可能使白川少一隻耳朵“戴不成眼鏡”、使中國女孩的遭遇不至於在異國夜晚完全化為零。不過相比之下,作者的注意力似乎更在於由中國女孩的遭遇這個“點”所折射出來的“惡”。惡的化身當然是白川,但白川的惡不同於那個騎越野摩托穿黑皮夾克留褐色馬尾辮強迫同胞接客的中國男子的惡。概括起來,白川的惡或白川式的惡有這樣幾個特徵:一,“身高、體形和髮型都極為普通,在大街上走碰頭也幾乎留不下印象”,是個外表沒有任何個性特徵的普通傢伙,但用阿薰的話說,“普通的傢伙才最凶不過”。而這同愛麗房間裡用半透明面具掩住面部特徵——這也是其“真正令人懼怵之處”——的“無面人”在實質上正互為表里。二,衣著考究,整潔利落,文質彬彬,根本看不出是嫖妓之人,“更不像野蠻毆打對方剝光衣服拿走那一類型”。三,作為電腦技師,不僅敬業,技術上也是“頭號高手”。無論多么複雜的故障都能手到病除,用他的話說就是情況再糟糕也能“把球擊進穴位。”。四,近乎怯懦地神經質,精神壓力大。下班前“以嚴峻的神情久久凝視”和檢查自己映在鏡子裡的臉。回家後睡不著覺,“身體在訴說實實在在的疲勞,無奈腦袋裡有東西不讓他睡,有什麼堵著不動,而他又無法躲開那個什麼”。五,絲毫沒有作惡意識和愧疚感。回家前他在辦公室一件件取出從妓女身上剝下的衣服,臉上自始至終浮現出“這樣的物件為什麼會在這裡呢”的神情,冷靜得儼然“在發掘不遠的過去的寒傖的遺蹟”。這些特徵表明,白川確乎是個普普通通的公司職員,他身上的優缺點也是常人可能有的優缺點,全然看不出是個 “卑鄙的傢伙”,甚至他本人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卑鄙。說不定,他是單純地從交換價值這一角度看待自己的行為的——我出了錢,作為交換,你提供性服務;而你因突然來了月經未能提供,作為交換,理應挨打,一如因為我是電腦技師所以電腦壞了該我加班維修,因為加班晚了所以該由公司出錢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讓我搭計程車回去,理所當然,天經地義。換言之,白川式的“惡”已不再是常規形態、傳統形態的惡,不再是“絕對惡”,而屬於超出善惡標準的、甚至超出了惡的惡,因而有可能是現代社會中更帶有普通性、更可怕的惡。其實“惡”很早就已出現在村上筆下,乃是橫穿村上小說世界的另一條幹流——雖然此前我們注意的大多是其作品主人公自我呵護之餘的“善”、愛心或溫情——例如《尋羊冒險記》中的“先生”、《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的“夜鬼”、《奇鳥行狀錄》中的渡邊升和剝皮鮑里斯,以及《海邊的卡夫卡》中的“父親”或“瓊尼·沃克”等。但這些作品中的惡大體是“絕對惡”,並且比較模糊:人物形象模糊、行為方式模糊、時間地點模糊。但《天黑以後》中的則是“相對惡”。並且人物形象清楚:年齡三十五六,扎領帶穿皮鞋,架一副金邊小眼鏡,“長相給人以知性的印象”。行為方式清楚:揮拳毆打、剝光衣物拿走。時間地點清楚:晚間10時52分,“阿爾法城”情愛旅館404房間。惟一模糊的就是惡與善的界線或者惡的本來面目,而這種模糊的惡或“無面人”的惡恐怕正是交換價值至上的、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的惡的主要形態。它既不同於恐怖分子的惡和薩達姆式極權主義的惡,又不同於太平洋彼岸霸權主義的惡,更不同於殺人放火等一般刑事犯罪分子的惡,它發生在日本社會又不局限於日本社會,因而是更應警惕的惡。而村上本人也早已透露了這方面的信息。他在2002年一次接受採訪當中談及寫完《海邊的卡夫卡》之後的打算時說:“往下我想在小說中寫的還是關於惡的,想從各個角度去思考惡的表現和形態……下回我想寫既是象徵性的又有細部現實感那樣的惡。歸根結底,惡這個東西並非獨立存在的,而是同卑鄙、怯懦想像力匱乏等質素聯繫在一起的。”(《村上春樹編:少年卡夫卡》,)村上春樹為什麼要把“惡”安排為流經作品的一條幹流呢?為什麼對“惡”的發掘如此執著呢?我想首先是因為創作本身的需要。他在《海邊的卡夫卡》出版後不久接受採訪時說:“關於惡我始終都在思考。我認為,為了使我的小說具有縱深感和外延性,惡這個東西恐怕還是不可缺少的。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描寫惡。”他認為寫小說是為了尋求同他人之間的Sympathy(同情)的呼應性或靈魂的呼應性,“為此就必須深入真正黑暗的場所、深入自己身上真正惡的部分,否則產生不了那種共振。即使能夠進入黑暗之中,而若在不深不淺的地方適可而止,也還是很難引起人們的共振的——我想我是在這個意義上認真構思惡的”。(《村上春樹談〈海邊的卡夫卡〉》,見《文學界》雜誌2003年4月號)村上不止一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次地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是“自己心目中形式最理想的小說” (其次是《群魔》),他就是想寫這種包括惡在內的具有多重視點的“綜合小說”。眾所周知,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兩部作品在窺測、發掘和剖析人性內涵方面可謂出類拔萃之作。其次一個原因,在於村上對日本的歷史和現狀的思考和憂慮,以及由此產生的責任感。他在1995年11月與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對談中,一再強調日本戰後“儘管進行了許許多多重建,但本質上絲毫沒有改變”,沒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清算,沒有將那場暴力相對化,而採取了一種“曖昧”以至“狡猾”和“偽善”的態度,因而他對日本日後的走向懷有深刻的危機感,並且是從二十九歲開始寫小說以來就懷有的。但在“冷戰和經濟起飛時期,畢竟有一個社會框架,社會中還存在類似自然治癒力那樣的東西,而現在自然治癒力正在社會混沌狀態中搖晃和衰弱,frustration(失望)日益加深,所以才會發生奧姆真理教事件”。(前引《文學界》)這使他愈發覺得日本在短時間內就可能出現相當大的變化,可能發生什麼甚至已經在發生了,這也促使他放棄了以前的 detachment(不介入),開始深入思考commitment(介入)這一問題。而如果要commitment,就勢必把筆鋒指向“惡”——歷史的惡、現實的惡、絕對的惡、相對的惡,以至超越善惡的惡。“尋找與社會上通行的善惡等基準和規範不同的線路,是村上作品重要的motif(主題)”。(森達也《對二元論社會的反抗》,)應該說,這一主題在《天黑以後》中得到了相當充分的體現。當然,關於這部小說的主題也有不同的看法,這裡略舉一二,以備讀者參考。2004年9月19日和11月12日《朝日新聞》分別發表了三浦雅士香山理佳的評論。前者認為:“歸根結底,主題在於每一個人所懷有的秘密,不能訴諸語言的秘密、不能互相談論的秘密。不,秘密本身不是主題。對於懷有不能互相談論
《天黑以後》《天黑以後》
的秘密所帶來的悲哀,別人根本無法消除,所能做的無非悄悄並排坐下而已。此乃村上春樹獨特的主題、獨特的鏇律、獨特的哲學。”後者表示的則是另一種觀點:“新作《天黑以後》講的是少女在一個晚間獲得再生的故事。似乎是說如今年輕人的再生和成長已不再發生於同社會相關的場所,而只能發生於在飲食店那種狹小空間所接觸之人的範圍內。在這裡,村上大概想通過即物式描寫來正面迎擊年輕人的莫名其妙和日本社會的莫名其妙。”關於本書,最後還需要指出饒有興味的一點:書中以愛心使姐姐也使自己獲得再生的女主人公瑪麗,是個會講中國話的女孩,她從小上的是“中國人學校”,大學是在外國語大學學中文,並且即將赴北京留學。在村上二十幾年前寫的《去中國的小船》中,“我”坐在港口石階上,“等待空漠的水平線上遲早會出現的去中國的小船。我遙想中國都市燦然生輝的屋頂,遙想那綠接天際的草原” 。現在,去中國的小船終於從水平線出現了,主人公即將朝著中國出發了……最後我想說的是,這篇譯序中有的觀點是在同此書的責任編輯上海譯文出版社沈維藩先生電話交談中產生的,因此不妨視之為我們共同的觀點。另外,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的小林康博先生和北京的顏峻先生為我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音樂等方面的疑難問題提供了熱情而極具專業水準的幫助,在此謹一併致以誠摯的謝忱。

參考資料:

1.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982191
2.http://baike.baidu.com/view/39744.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