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是一部沒有戰爭的炮火硝煙,卻是一場戰爭中壯麗的詩史。影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基本信息

概述

海報海報

影片《印度支那》是個劇情曲折的言情故事。在導演處理下,頗能拍出亂世兒女的盪氣迴腸感,中南半島的美麗風光也增添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影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劇情介紹

《印度支那》《印度支那》

法國占領越南的最後年代裡,被法國貴婦收養的越南公主愛上了法國軍官。當公主投身於獨立運動時,軍官也追隨她而去。最後軍官被殺,公主成了革命者,他們的孩子被貴婦帶到法國撫養成人。大時代背景下悲劇的冷與人物情感的暖交織在一起,正如兵刃的冷與亞熱帶的風。

她,伊玲,富有,飽滿,像一扇陽光下裝滿風的帆,她單身,有十萬五千畝橡膠園,還有一個女兒,那是別人的女兒,越南的公主,叫卡美,父母死後,她領養了她。伊玲無奈地用自己的方式周鏇在眾多追求者中,她愛上了海軍軍官詹。不幸的是養女卡美也愛上了她,當卡美告訴她,她愛上了詹,不嫁給他會死。這時,我分明看見,伊玲的感情被微風吹成了碎片,揚滿了她的整個天空,他們,一個是自己深愛的女兒,一個是自己的愛人。我想,那一刻,她一定在感嘆,這個世界是如此地荒謬,而自己就是一支在荒謬中飄著的羽毛,無助和無奈。

最後,詹和卡美遠走高飛,去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尋找信仰,捍衛愛情。他們是幸福的。而作為母親伊玲卻在時光里迅速老去,容顏變遷,時代變遷,惟一沒有變的,只有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它依然在惆悵中保持著一份寬厚的溫情。她是那樣的暖,而她的女兒卡美卻是那么地冷,那么地堅決和倔強。她們的感情在越南的天空下,在不同感情和觀念中交織,像一道富麗的彩虹,彩虹下站著一個叫詹的幸福男人。在此刻,這個男人的幸福已經不重要,而那感情的美已經跨越時空的界限,幻化成人世間最美的母女情深。30年代的印度支那(越南)系法國殖民地。本片描述生於越南的法國女子艾莉安收養了越南少女卡蜜兒,母女感情甚佳。當時,共產黨剛剛成立,革命分子常攻擊官僚貴族,安全部長蓋對艾莉安特別照顧,但艾卻鍾情於年輕英俊的法國海軍軍官尚巴提。不料女兒卡蜜兒也愛上了尚巴提,甚至還逃婚追到荒涼的北方,誓要與尚巴提一起生活。

幕後花絮

這個劇情曲折的言情故事在導演處理下,頗能拍出亂世兒女的盪氣迴腸感,中南半島的美麗風光也增添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影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德納夫憑本片於90年代再度走紅。攝影乃本片的真正明星,為影片增添了一絲《亂世佳人》的氣派。

相關評論

影片準確地抓住了那個時代的政治氣氛,把渺小的個人置於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下,渺小的更加渺小,宏大的更加宏大,

《印度支那》《印度支那》
對抗歷史個人是無奈的,因其無奈,才更加凸現悲劇氣氛,生命的真諦莫不如是。人物命運的大起大落,故事情節的大開大闔,亂世成就的傳奇,掩藏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卻讓本來也許平淡的一段感情變得迴腸盪氣,從中國邊境到西貢,成千上百的戲台上重複著讓和卡美的愛情,流傳四方,讓人感動,也更讓人為艾莉安心底那段一開始就被掩抑卻始終無法釋懷的感情唏噓不已。

讓死了。最初他為了自由,背叛了艾莉安的愛情,最後,也是為了自由,他背叛了印度支那的革命,政治立場上的模糊不定和首鼠兩端的態度的確很不讓人讚賞,所以他的死也是意料之中的。只是我覺得這個人物本來就是游離於政治之外的,在他的身上,更多地是體現了一種有關理想主義的執著,而無關其他。讓畢生追求的是自由,可就像那隻盤鏇在哈朗灣迷宮般水域之間的蒼鷹,始終沖不破重重陰霾,他和艾莉安之間的關係,似乎有著印度支那和法國關係的隱喻,這種隱喻在卡美和艾莉安身上體現得更加分明,默認的如母女一般的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的關係,家庭內部的衝突實際上就是殖民地對宗主國進行抗爭的縮影。

法國人導演雷吉·瓦格涅的立場並不完全站在殖民者一方,《印度支那》里無意宣揚法國的殖民文化,甚至有些處理還相當激進。在龍灣挑選勞工的一幕與《根》里描寫的美國當年販賣黑奴野蠻行徑如出一轍,荷槍實彈的法國士兵的嚴陣以待和衣衫襤褸的勞工疲憊不堪的面容的對比,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海報海報

但是,導演更多地還是通過鄉愁情緒來表達一種無名的失落,藉此自然地形成對殖民文化無言的質疑和批判。世外桃源一般的寧靜村落,碧藍的天,澄澈的水,這些刻意捕捉的美景和流離失所的難民、逃亡的革命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卡美並沒有那么激進,最初的選擇多少帶有命運的推動,可在去往龍灣的一路上,沿途的“景致通過她的眼睛象血一樣地流入她的心底”,最終“她心裡裝的是整個印度支那”,這樣的轉變抽象而富有象徵意義。從安逸尊貴的安南公主到後來的越共黨員,真實的生活讓她飽嘗了這個國家正在遭受的苦難和不幸,法國人教會她的自由和平等觀念催生她的成長,而且再不回頭。如果說抗婚出走只是出於少女對愛情夢幻的追求,那么後來她的轉變已經有了厚重的現實基礎,艾莉安所說的“永不死心的亞洲人”的個性,在卡美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讓死後,艾莉安費勁千辛萬苦終於見到出獄後的卡美,兩人再次緊緊擁抱,卡美問起孩子,哭了,但仍對母親說“去法國吧,帶著他,你的印度支那已經不存在了,它死了”,是啊,印度支那已經沒有了,而卡美也再不是從前溫順的女兒了。告別過去,卡美選擇了一種決然的姿態,忘記過去,包括所有的恩寵、所有的快樂和憂傷,不必回首,才能重新開始和獲得自由。卡美後來參加了革命,為更多人的自由奮鬥去了,直到多年後作為越南談判代表團的成員也來到了日內瓦

沒有想像中激動人心的母子相認,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無論痛苦還是歡樂,回首隻是徒添悵然,年輕的依廷選擇忠於他現在擁有的一切,一種舒適的文化,他對艾莉安說“你才是我的母親”。那艘遊船上,艾莉安嘆息“明天法國將永遠失去印度支那了”,其實她的印度支那早已經不存在了,在卡美出走後,在讓死後,有關印度支那的記憶隨之片片破碎,紛飛散盡。

浮生若夢,她失去了曾經擁有的一切,她所愛的人最終都離她而去,曾經以為永久的聯繫,男人和女人,印度支那和法國,都在世事滄桑變幻間瓦解崩潰。我總覺得,艾莉安才是最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歲月蹉跎,韶華漸逝,人生的苦痛紋路在她不動聲色的眼神和表情之間延伸不盡。

最後她只留給我們一個優雅的背影,她在凝視什麼,是如流水般流不盡的往昔,還是記憶中的印度支那,還是卡美,還是讓?

精彩影評

電影在陰晦的越南霧氣之中飄然而至,蒼涼的開始。清晰的鼓點,敲擊在心上,遙遠而鈍重。

《印度支那》《印度支那》

二十年代的印度支那,潮濕的,沒有邊界的六千英畝的橡膠園。艾麗婭娜,種植園的主人,海軍軍官讓的情人,越南公主卡米利的養母,形單影隻地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回憶中。這裡,不是法國,這裡,是頹廢奢靡風雨飄搖的印度支那。
讓和艾麗婭娜的愛情如同印度支那的天氣一樣,激盪的熱情,潮濕的情慾,陰晦的未來。“年輕的時候,以為世界上的事情是不可分割的:男人和女人、高山平原、凡人和上帝、印度支那和法國。”在電影開始五分之一的時間裡,這段愛情就結束了,然而,上帝是不肯善罷甘休的。
在某一天之前,卡米利,只是一個被母親寵壞的女兒。直到遇到了讓的那一天起,上帝那玩笑的手指撥動著她的心弦。愛上他,不可抗拒,高於一切主義。當她驚聞艾麗婭娜與讓之間的一切,使她拋下一切去找讓。途中“景致通過她的眼睛像血一樣流進她的心裡”,最終“她心裡裝的是整個印度支那”。
讓死了,卡米利參加了革命,艾麗婭娜離開了印度支那,印度支那獨立了,從此這裡叫做越南。
讓和卡米利的愛情是堅韌的,徹底的,執著的,像是割橡膠的刀刃,鋒利,明亮。而艾麗婭娜和讓的愛情是粘稠的,曖昧的,散發著凜冽氣味的,像是割破橡膠樹後流出的白色的橡膠汁液,白色的血液,抑或,白色的眼淚。
棵棵成行的無數橡膠樹、始終瀰漫無法散去的濃霧以及沉默地單調工作的勞工。畫面沒有盡頭,生活沒有盡頭。那裡蘊藏著力量,但順從超越了一切。無聲、靜止、波瀾不驚、從混沌走向消亡。在讓被譴至龍島途中,迷宮般的哈隆灣水域上空低飛著一隻鷹。有力量的,有方向的,卻被茫茫煙雨而迷濛。

《印度支那》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沒有戰爭的炮火硝煙,卻是一場戰爭中壯麗的詩史。沒有情話的纏綿悱惻,卻讓人感到了青澀的沉重的糾纏不休的感情。整部電影靜若止水,卻在平靜的水面下面涌動著不息的暗流。在你剛剛離開螢幕的時候,並不會表現出來,可是漸漸地,它會如同那濃濃的霧氣,揮之不去。
印度支那,法國人心目中浪漫的,奢華的,頹靡的昨日時光。《印度支那》,如同那忘不到盡頭的橡膠林,緘默不語,凝固著白色的眼淚。

主要演員

《印度支那》凱薩琳·德納芙
凱薩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

女,生於1943年10月22日,法國巴黎

星座: 天秤座

法國影壇常青樹,有“冰美人”之稱,集美麗和高貴於一身。生於巴黎演藝世家,13歲跨入演藝圈,在明星姐姐引薦下進軍影壇。1963年主演《瑟堡的雨傘》後逐漸走紅,1966年主演《白晝美人》 ,成為國際知名明星。40年來在法國影壇的地位巋然不動,尤其是成為全球各地藝術院線追捧的影人。

《印度支那》文森特·佩雷斯
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男,生於1962年6月10日,瑞士洛桑市

星座: 雙子座

身高: 182cm

法國演員,生於瑞士。外形俊俏,擅長言情喜劇,曾被選為全球最性感的講法語的人。父親是西班牙人,母親是德國人,自己在瑞士長大,曾在瑞士的攝影學院就讀,當過幾年攝影師,後來隻身到巴黎進入國立戲劇學校研讀,1985年參加電視劇《恥辱》演出,翌年初登舞台。連線在《大鼻子情聖》 、《印度支那》等中扮演銀幕情人,成為法國影壇新生代明星,表演更趨成熟,獲得多項凱撒獎,並且向編導方面發展。

精彩劇照

《印度支那》《印度支那》

影片欣賞

線上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uEjRfkDSps/

電影下載: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5%8D%B0%E5%BA%A6%E6%94%AF%E9%82%A3&id=0

越南電影

提到越南電影,恐怕最容易想到就是導演陳英雄和他的“越南三部曲”。在法國殖民主義的統治下,越南沒有自己的電影業,電影院上映的都是外國影片。1945年“八月革命”後,越南中央新聞通訊部成立了電影機構,組織了第一個電影巡迴放映隊。本期任務讓我們來盤點越南電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