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風景》

《人造風景》

《人造風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是一部藝術電影,該片為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的關於中國的靜態照片賦予了生命,揭示了一個處於危機中的全球化世界的陌生而熟悉的狀況,山姆•吉爾(Sam Geall)說。“整部電影都是要你反省自己。它關係到我們所有人,不只是在中國的人。”

《人造風景》人造風景

英文名稱:Manufactured Landscapes
發行時間:2006年
電影導演:Jennifer Baichwal
地區:加拿大
語言:英語

簡介 

一個長達五分多鐘,在福建省一個超大型的工廠內拍攝的移動鏡頭,揭開了 Jennifer Baichwal的紀錄片《人造風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的一系列動人心魄的景觀。她跟隨以拍攝工業風景著名的攝影師Edward Burtynsky,深入到中國福建的工廠區和回收工業垃圾的鄉村工場、四川境內的三峽大壩、天津的煤礦基地、上海的新富人家和窮困弄堂,還有孟加拉國的拆船廠,在紀錄Burtynski的工作的同時,發展出另一條交織著強烈的傷痛情懷和批判精神的敘事線索。

相關信息

《人造風景》
上月在倫敦蛇形畫廊的書店看到Burtynski的新書《中國》,在強大的影像力量的衝擊之下,我的內心升騰著一種難以名狀的痛楚。這個外國人紀錄了我們最難以忘懷的歷史時刻,一個領土廣闊、人口超載的國家,因謀求發展而付出的巨大代價。如果這個國家最後終於強大,我們應銘記今天它的每個家庭、每個個人在財產和心理上的雙重付出。就算家園夢破,流離失所,就算環境污染,禮崩樂壞,為了一個更好的明天,我們也要接受,這就是國運啊。
《人造風景》
我真幸運,在多倫多的時候被安排與Burtynski和Jennifer Baichwal作了一次關於中國的公開討論。這使我有機會看到了《人造風景》,在Burtynski凝固不動的影像之外,我看到了活動著的人與物,還聽到了聲音。儘管一個多小時的討論無法深入許多的問題,但卻令我的心情直到現在仍無法平靜。我真希望這部影片還有Burtynski的攝影作品能在中國放映和展出,讓更多的人可以分享。我開始努力,我一定要促成此事。

《人造風景》

我在倫敦的英國電影協會拜訪了貝齊沃爾。訪談一開始,我問她最初為什麼她會被吸引到伯汀斯基那些描繪工廠生產線、拆船廠和堆積成山的電子垃圾的大幅照片上來。“當我第一次看見伯汀斯基的作品的時候,”她說,“我被它們毫無說教地改變環境意識的能力所震驚了。”貝齊沃爾的前一部電影包括神秘作家保羅·鮑爾斯的一幅肖像,她說,她被這幅圖像的“朦朧”和神秘感所吸引。“它們看起來很美,但是你在看的是一堆垃圾。當你面對其中一幅畫面的時候,你的思維經歷了一次空翻——我想,它把你帶到了一個不同的地方。”

中外環保題材的影片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污染,如今環境問題已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人類未來的命運更是令人擔憂,各個國家的導演們磨拳擦掌,深層次挖掘了人類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長遠目標與短期利益、善與惡、正義與貪慾之間的掙扎和覺悟,推出了一系列以環保為題材的影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