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貿》

《中國商貿》

《中國商貿》雜誌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管主辦的中國商貿界專業類期刊,1992年,按照當時商業部部長鬍平指示《中國商貿》雜誌正式創刊,現任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為第一任主編。經濟在發展,時代在變化,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商品供大於求的時代,一個流通決定生產的時代,一個零售業引導消費升級的時代。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國商貿》《中國商貿》
《中國商貿》雜誌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權威核心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5-5800;國內統一刊號CN11-3443/F。郵發代號:46-84。本刊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收錄期刊,“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中國商貿》雜誌以時效和實用為標準,探討中外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分享高等院校研究實踐和創新成果;同時,也為政府和學界提供決策和理論參考。為進一步提高我刊的學術質量,豐富刊物內容,現面向各界徵集優秀稿源。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來搞請註明《中國商貿》投稿)

期刊信息

刊名:中國商貿
ChinaBusiness&Trade
主辦:中國商業聯合會
周期: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中文;
開本:16開
ISSN:1005-5800
CN:11-3443/F
郵發代號:46-84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商貿
創刊時間:1992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3)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基本資料

《中國商貿》雜誌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權威核心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5800;國內統一刊號CN11-3443/F。郵發代號:46-84。本刊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收錄期刊,“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中國商貿》雜誌以時效和實用為標準,探討中外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分享高等院校研究實踐和創新成果;同時,也為政府和學界提供決策和理論參考。為進一步提高我刊的學術質量,豐富刊物內容,現面向各界徵集優秀稿源。

雜誌簡介

(圖)《中國商貿》《中國商貿》

《中國商貿》自創辦以來,一直以層次高、視界寬、商務性強、信息量大、內容具有前瞻性而得到了企業界、經 濟界、政府相關部門的廣泛認同和讚譽。跨入新世紀,《中國商貿》將在權威性、指導性、實用性、可讀性上邁出較大步伐,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廣大讀者面前。

自2007年起,全新改版的《中國商貿》雜誌,將緊密關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中外流通產業,權威解讀國家商業政策、深入分析商貿發展趨勢、提供全新商貿投資指南、突出報導國內批發和零售業的發展與變化以及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在巨觀層面上,依靠商務部、中國商業聯合會、地方政府、相關研究機構、知名院校、中外諮詢機構等,為讀者提供有關商貿發展的政策解讀、產經分析、市場潮流、實用信息和投資指南。

在微觀層面上,面向中外商業流通企業,現階段特別集中報導和分析流通產業的主體――中國零售業的發展和前沿問題,深入購物中心、百貨店、各類超市、連鎖店、專賣店、專業店、量販式、家居建材店、便利店倉儲會員店、廠家直銷、網上商店等20多個零售業態,以“賣場、賣家、賣點”為題材,探討中外零售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分享優秀店家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同時,也為政府和學界提供決策和理論參考。

《中國商貿》依靠中國商業聯合會在政府和民間的雙重資源優勢,聚合海內外的“官、產、學、研、商”,以時效和實用為標準,為千萬家批發零售企業服務,為中國的商貿流通業服務,為“中國製造”對接全球市場服務。

主要內容

《中國商貿》《中國商貿》
讀者對象:國內外各種業態的零售、批發企業、消費品生產企業,大、中型商貿公司,縣以上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各類經濟、財貿研究諮詢機構、院校及圖書館、室,以及一切關心中國商貿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

辦刊方針:面向工商企業精選商界人士,致力於政府、理論界、企業界的聯繫和溝通,在廠家、商家、消費者之間架起橋樑,為中國流通業的發展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決策及實際運作服務。

主要內容:宣傳國家關於商貿工作的方針政策探索零售、批發業態和熱點問題、交流改革和經營管理的經驗,傳播海內外最新商貿動態,展示企業風貌和企業家風采,進行企業發展戰略等和市場預測,推介名牌和時令熱銷產品,解答讀者提出的政策法律問題等。

主要欄目:權威之聲、市場大觀、熱點透析、商貿論壇、經營之道、廠家熱線、零售業態、批發天地、商務顧問、名人談商、信息傳真、人物春秋、海外廣角、商苑隨筆、商旅親情、商海拾貝、警示督察等,內容翔實,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強。

《中國商貿》月刊系國際滸大16開,國內外公開發行,製作精美,從2000年第一期開始,內文增至96頁,全年12期,每期17萬餘字,全年近200萬字。出版日期為每月5日。每期定價為10元(含郵資)全年120元(亦可零訂或跨年度訂閱)。凡一次訂閱全年雜誌5套以上,本刊將免費贈閱全年的《貿易參考》內刊1套(半月刊,價值240元)。

雜誌行銷

1、產品

(圖)《中國商貿》《中國商貿》

《中國商貿》本身定位為大型的渠道實戰期刊,其面對讀者準確的市場區隔,獨特的定位可以從國內很多財經類雜誌里脫穎而出,我們可以從特勞特的《定位》里找出答案,在中國行銷人的腦海里還沒有專業的渠道實戰期刊這個概念,一旦專業的渠道實戰期刊進駐行銷人的腦海。必定居其心智的第一梯隊,想到渠道實戰期刊首先會是《中國商貿》。定位準了,不代表產品就沒有問題,因為定位是基於品牌來考慮的。而實際的產品本身呢,包括產品本身的質量(稿件的質量)、排版設計、內容設計、欄目設定等方面是否能適應消費者(讀者),在本期有篇文章“用玩具促銷洗滌劑”里說:“22歲的郭可樂從大學拿到了MBA後……”,這裡就有很明顯的失誤,22歲能拿到MBA學位嗎?騙沒有讀過書的人還行,可是我們的讀者既然能看這樣的雜誌就能分辨出真偽,對吧?在這裡提這個的目的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想說對質量的重視,也許是作者筆誤,也許是編輯人員在編輯的時候一不小心搞錯了,但是在消費者(讀者)的眼力一點瑕疵,都會影響對一個產品或者品牌的看法!

2、價格

羅伯特·T·林格倫說過:真正的問題所在是價值,而不是價格。我就在考慮《中國商貿》的利潤來源想從哪方面來呢?想從賣雜誌本身來獲得,還是廣告收入呢?或者等《中國商貿》出了名之後通過無形的品牌資產獲得利潤?或者以上所說都有?定位在十元錢每本是基於什麼樣的目的呢?現在《中國商貿》每本的價格比《銷售與市場》要高2.5元,是《中國商貿》比《銷售與市場》更有價值,還是準備把《中國商貿》做成專業的精品。使其價格與價值相符?通過對《銷售與市場》和《中國商貿》目前的消費群(讀者群)了解,我估計應該能夠看出他們的差別。我想,買《銷售與市場》的讀者都是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且《銷售與市場》內容涉及行銷的各個方面,還有很多比較新的理論。對個人成長或者說吸取營養比較全面,作為行銷人估計都會接受,這裡的行銷人包括第一線的業務和中高層的管理者。7.5元每本的價格估計誰都能夠接受。而《中國商貿》是專業的渠道期刊,從裡面的內容可以看出來都是執行面比較多的一些東西,很多東西對剛剛進入行銷這個門檻的人比較有用,對管理者相對來說可用的東西就少點,而其每本價格比《銷售與市場》還要高2.5元,所以對其價格我有點疑惑,當然定價方法有很多。例如:成本加成定價法(覺得不適用與報刊雜誌)、通行價格定價法(也覺得不適用與報刊雜誌)、覺得促銷定價或者差別定價及認知價值定價有可能適合《中國商貿》。因為不了解其以後的運作方式,所以也不知道其定價的方法。但是我覺得就按目前的這種狀況,如果《中國商貿》單純銷售的話,我不會買,因為有《銷售與市場》在比著,或許沒有《銷售與市場》的話我會買的。也許《中國商貿》在《銷售與市場》整個產品線中承擔明星類業務的角色,是個未來培養重點。

3、傳播

(圖)《中國商貿》《中國商貿》

一直覺得中國書刊的促銷手段比較單一,以前買書主要通過朋友的口碑宣傳,現在好像能見到很多暢銷書在做推廣,到書店也能看到其POP,但是,還是沒有日用消費品的手段靈活多樣,沒有看到過其端架、陳列。在印象中由於《銷售與市場》是專業的行銷期刊,覺得他在做傳播推廣的時候,應該更居得天獨地的優勢,可以把理論和實際很好的結合。因為如果你本身發行量很大,就說明了你的權威,而且由於你的權威,你有可能吸引很多一流的作者來發稿,編輯也不用整天跟這個約稿,跟那個約稿了。其實我基本上每期《銷售與市場》都買,以前有一階段差點對《銷售與市場》失去信心,到現在為止真的沒有注意到銷售與市場雜誌社有什麼大型推廣活動,可能是由於銷售太好,不用推廣了,翻開《銷售與市場》後面的廣告是越來越多,是不是廣告多的沒辦法排了,才又出《中國商貿》的。而《中國商貿》怎么就不能學學日用消費品或者保健品的推廣方法:銷售促進(給消費者提供附加價值,讓其覺得物超所值,例如多加一些培訓資料,每期都有,成本增加不了多少,但是你會讓你的讀者每期都想著、念著的。)銷售促進的形式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最重要的是公共關係。通過事件行銷或者別的傳播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譽度。如舉行關於《中國商貿》的論壇,在網上舉行如何辦好《中國商貿》的點子活動呀,這些費用都不會太大,但是在你的目標消費群中會留下很深的印象的,印象中“中國行銷傳播網”就經常舉行這類的活動,通過互動的溝通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參與進去,當然其知名度和美譽度會越來越高。而且作為行銷人這一群體來說,口碑宣傳很重要,也許由於大家對雜誌實際運營狀況不了解,可能提的建議實際上行不通,但是通過這種方式起到了另外的效果,就是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國商貿》。包括本文其實對《中國商貿》來說也是一個傳播。還有什麼人員推廣、廣告當然從來就沒有見到過,其實哪一個工具都有用的,當然在運用這些工具的時候不能像傳統產品那樣,但是換一種方式也一樣能達到效果的。

4、分銷

之所以把分銷放在最後是有原因的,這次為了買俞雷和陳寧先生的《最糟糕情況下的行銷》費了好大的勁,在一般的地極市都沒有買到,最後想,哈爾濱是省城應該有吧,可惜也沒有買到,通過借朋友在南方買的才看了。所以感到圖書的分銷是個迷,俞雷和陳寧先生在推廣這本書方面真的很佩服,可惜就是在終端看不到,這不能怪作者,作者所能做的都做了,不放棄宣傳、推廣的每一個機會,已經成功的拉動消費者來消費了,可就是沒地方消費。感到哭笑不得。也許《最糟糕情況下的行銷》和《中國商貿》情況是不同的,因為《最糟糕情況下的行銷》是新書,作者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新人,而《中國商貿》具有一個很好的奶媽就是《銷售與市場》,通過《銷售與市場》的網路輕易的就把分銷下去了,當然還可以更貼近讀者,像有的地方有很多供應商(針對賣場)聯合成商會,如山西,這樣也是機會呀,可以大力發展團購用戶,在很多大的公司形成學習型團隊,總部可以每月給分公司或辦事處提供這樣的雜誌。

通過對上面的透視我們可以看出來,市場現在對《中國商貿》來說有機遇,也有挑戰,如果能把資源利用好通過整合行銷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個月都會養成一個習慣—買一本《中國商貿》在睡覺前看上一會,相反也有可能在將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把《中國商貿》辦成一個大雜燴,那樣對我們所有的行銷人來說都是不願意看到的,因為我們想看到一個成功的案例。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商貿》你不會獨自求索,因為有人在關注你……


經濟類報紙

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財經類報紙是人們了解當今經濟的重要途徑。

經濟財政類期刊大全(九)

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
《中國品牌與防偽》
《中國商貿》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中國企業家》
《中國經濟信息》
《中國商人》
《中國投資》
《中國土地》
《中國人民銀行文告》
《中國商界》
《中國改革》
《中國農業會計》
《中國審計》
《中國稅務》
《中國電子商情·通信市場》
《中國經貿》
《中國外匯》
《中國外資》
《中國物流與採購》
《中國貨幣市場》
《中國集體經濟》
《中國價格監督檢查》
《中國檢驗檢疫》
《中國金融電腦》
《中國大學生就業》
《中國經濟景氣月報》
《中國電子商務》
《中國對外貿易》
《中國發展》
《中國經貿導刊》
《中國科技投資》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
《中國名牌》
《中國內部審計》
《中國發展觀察》
《中國房地產》
《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
《中國貧困地區》
《中國房地產金融》
《中國房地信息》
《中國地產市場》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高新區》
《中國工程諮詢》
《中國工會財會》
《中國市場》
《中國工商》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中國管理信息化》
《中國廣告》
《中國海關》
《中國物價》
《中國合作經濟》
《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
《中國建材企業》
《中國金融》
《中國農村金融》
《中國海關統計年鑑》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
《中國金融信息》
《中國航空旅遊指南》
《中國供銷商情·投資與行銷》
《中國經濟快訊》
《中國期貨》
《中國經濟年鑑》
《中國經濟前沿》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年鑑》
《中國會計年鑑》
《中國惠普》
《中國電子商務年鑑》
《中國電子商情·基礎電子》
《中國就業》
《中國稅務年鑑》
《中國統計工作年鑑》
《中國統計月報》
《中國國內貿易年鑑》
《中國投資協會通訊》
《中國口岸》
《中國勞動》
《中國外經貿》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前沿》
《中國勞福事業》
《中國物價年鑑》
《中國旅遊年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