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木

醒木

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演員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民國初法院法官使用)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基本信息

概述

醒木大多是紅木、花梨、柴檀、烏木製成。豎放於演員右手扶案處,便於使用。多用於長篇評書、長篇鼓書相聲雙簧等曲種。

相關傳說

醒木放在桌上外露九個平面,所以也叫“九方”。關於九方的傳說,眾說紛紜。

故事

醒木醒木
一種說法是評書早年創造於和尚,由和尚說講佛經故事勸善發展而成,和尚募化十方,因為是評書的創始人之一,聽評書不給錢,所以評書藝人不掙和尚錢,只能募化九方,用九方木。另一種說法與此相反,俗話說和尚嘴大吃八方,但聽評書也得給錢。評書藝人能吃九方——連和尚都吃,所以用九方木。看來前者是近乎情理的。
其實,醒木是評書藝人的演出許可證。醒木不是自備,是徒弟學藝功成,在出師時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由師傅傳授給徒弟。徒弟當眾接過醒木,才能自己獨立演出,師承的門戶不同,其醒木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樣。如果評書藝人到某地賣藝餬口,遇同行盤道論門風,也從醒木開始。用“醒木一塊為業,說書以作生涯,走遍江湖會名家,而今請問閣下”來提問,藝人應回答:“此木周祖留,文武分龍虎,我輩上場用,其名曰醒木”。
據《江湖叢談》(雲遊客著)中介紹,評書藝人有醒木詞:“一塊醒木上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塊轄文武,文武一塊管黎民。聖人一塊傳儒教,天師一塊驚鬼神。僧家一塊說佛法,道家一塊勸玄門。一塊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勸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藝論家門。”醒木詞說明這塊醒木的七種用途,除說書人用外,還有君、臣、文、武、儒、釋、道用它。
過去老藝人對醒木有“七木歸源”、“九木歸源”、“十三木歸源”等不同的說法,據王決《曲藝漫談》中介紹十三種人所用醒木的名稱為:1、皇帝、君主用名“龍膽”2、皇后、娘娘用名“鳳霞”3、宰相、大夫用名“運籌”4、元帥、將軍用名“虎威”5、知縣、知府用名“驚堂”6、塾師、教習用名“醒誤”7、評書、大鼓書用名“醒目”8、當鋪用名“喚出”9、中藥鋪用名“審慎”10、點心、糕乾鋪用名“茯苓”11、醫家、郎中用名“慎沉”12、戲曲藝人用名“如意”13、客店、棧房用名“鎮靜”
據老藝人湯金澄演出單口相聲中所說的“十三木歸源”與此略有出入:“這塊醒木一共有十三種人用,十三種名稱:皇上一塊,娘娘一塊,文官一塊,武將一塊,和尚一塊,老道一塊,中醫大夫一塊,中藥鋪一塊,當鋪一塊,錢莊一塊,教書先生一塊,戲台上一塊,說書的一塊。……”

名稱

湯金澄所說的醒木名稱是:“皇上用叫‘龍膽’,娘娘用叫‘鳳霞’,文官用叫‘驚堂’,武將用叫‘虎威’,和尚用叫‘禪心’,老道用叫‘鎮壇’,中醫大夫用叫‘慎沉’。中藥鋪用叫‘審慎’,當鋪用叫‘如意’,錢莊用叫‘喚出’,教書先生用叫‘戒尺’,戲台上用叫‘如意’,說書說相聲用叫‘醒目’,並說明尼姑用和尚的‘禪心’,道姑用老道的‘鎮壇’,從中找個包袱,八句醒木詞也略有不同。
另據相聲演員殷文碩在單口《官場斗》開篇墊話中的醒木詞為:“君撐龍膽鳳翥妃,文握驚堂武虎威,戒規鎮壇僧道律,喚醒壓方緊相隨。”四句相聲詞中說:“這塊小木頭,在過去普天下一共才六塊半,皇上用叫‘龍膽’,娘娘用叫‘鳳翥’,武將用叫‘虎威’,知縣用叫‘驚堂’,和尚用叫‘鎮壇’,中藥鋪用的算半塊叫‘壓方’說相聲用叫‘窮摔’。解放後藝人地位提高了,這塊小木才改名叫醒木。”詞中遺漏了老道用的名稱,醒木詞中所說應為八塊。

用途

醒木的用途及名稱,在南方還有另外一種說法:1、皇帝用名“鎮山河”,顯赫權威。2、丞相用名“佐朝綱”,協助帝王將相振興朝綱。3、元帥用名“驚虎膽”,壯軍威、鼓士氣。4、官老爺審訊用名“驚堂木”,嚇犯人招供。5、道士用名“令牌”,為醒神。6、和尚用名“醒木”,為醒神。7、教書先生用名“呼尺”,維秩序懲頑童。8、藥房用名“介尺”,壓藥方。9、書生用名“鎮紙。10、評話藝人用名“止語”,開場時止住觀眾說語。老評書藝人有的叫醒木為“省悟”,喚起人們分別善惡,勸人學好,不往壞處走,不作壞事。不論上述哪種說法,醒木只有官用、民用兩類,民用中包括藝人用、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用。
詳細考察,恐不止十三、四塊。除藝人所用的醒木之外,其他大多是木製的“鎮紙”。也可叫“鎮尺”。評書演員拍醒木,開始表演時拍,讓觀眾安靜,注意。結束時拍,讓觀眾懸想回味。節目當中拍,烘托氣氛。關於七木、九木、十三木歸源的說法,有人說評書演員說到那種人,一拍醒木就代表哪種人的身份。事實上,評書演員中,醒木不到必要時不能亂拍,不能借其聲音作伴奏。本人認為,各行各業都有醒木,最後歸到說書人,是要求評書演員要熟知各行各業的生活,才能收到好的効果。

醒木與驚堂木

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演員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民國初法院法官使用)

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驚堂木的正式名稱叫“氣拍”,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俗稱“驚堂木”,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取“規矩”之意,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驚堂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開始使用。《國語·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唐代之前,"驚堂木"並無圖案,只是為方便起見,將其頂面做成弧形而已。唐太宗時期(公元627年—650年),開始有人為了美觀,在驚堂木上雕刻動物圖案,有龍,有虎,有獅,不一而足。武后(武則天)永昌年間(公元689年),朝廷把驚堂木圖案規定為龍形,取龍乃皇權之象徵意。宋代為臥龍,張牙舞爪;元代刻三爪或四爪龍形;明代龍形略有變化,嘴凸頭大,頸粗身肥,刻有五爪,且頭上有角。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又將驚堂木上的龍形加以統一修改,使之嘴縮身瘦,看起來就像一條小蛇。

驚堂木的選料極為講究,以結實耐用為本,多為質地堅硬,紋理細膩的高檔紅木,如檀木、酸枝、黃花梨、雞翅木、黃楊木等,敲擊桌案時聲音響亮。但北方也有用桑、棗、黑槐木製作驚堂木的。

在古代,驚堂木的使用,因使用人的級別不同,名稱也不一樣。帝王使用的稱為“鎮山河”,以顯示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后使用的稱為“鳳霞”,也是非常顯貴的;丞相使用的稱為“佐朝綱”,意為輔佐、幫助朝廷安邦定國;元帥將軍使用的稱為“驚虎膽”;只有普通官員手中的那個小木塊才叫“驚堂木”,乃戲劇或影視中“七品芝麻官”常用之物。

其它行業也有類似“驚堂木”的物品:和尚們用“醒木”,說書人持“止語”,現代拍賣師用“拍賣錘”,教師使用“教鞭”……。古人云:“刑不上大夫。”是說大夫須有品格,以道德良心為處事之本,士大夫的行為以道德文化為規範,距離觸犯刑律的界限很遠;小人不講道德良心,處事往往在法律規定的界限附近,道德約束不了他們,必須用刑律來管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