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天然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其中有一些是肽。但這些肽的結構常與前述活性多肽的結構有一些區別。如短桿菌肽,它的氨端與羧端已縮合成肽鍵,因此肽分子是環狀結構的,稱環肽。有一些多肽抗菌素含有D型的胺基酸或一些其他結構的部分,如短桿菌素(tyrocidineA),含有二分子D-苯丙氨酸,整個10肽頭尾相接形成一個環。抗菌素是一種具有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它是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為了生存競爭需要而產生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可保證其自身生存,同時還可殺滅或抑制其它細菌。人類充分利用了後一點,將抗生素廣泛套用於臨床,到二十世紀末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降至4/10萬,人類平均壽命延長15以上。應該講抗菌素的發現和使用是二十世界醫學史上一件大事。
抗生素曾名“抗菌素”。抗生素和抗菌素是在不同時期對同一類藥物的不同稱呼,而抗生素在預防、治療畜禽等動物疾病的範圍上要大於抗菌素。從最早發現用青黴素治療細菌性疾病開始,就把這類由某些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和後來發現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製得的物質稱為抗菌素。隨著幾十年的不斷研究和發展,又發現了這類藥物有許多新的用途,不但可以預防和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還可以預防和治療由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原蟲、真菌、黴菌等許多微生物引起的各種疾病,所以從80年代初期把抗菌素稱為抗生素。
功能
抗菌素是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為了生存競爭需要而產生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可保證其自身生存,同時還可殺滅或抑制其它細菌。人類充分利用了後一點,將抗生素廣泛套用於臨床,到二十世紀末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降至4/10萬,人類平均壽命延長15以上。應該講抗菌素的發現和使用是二十世界醫學史上一件大事。但抗菌素並不是“萬能藥”,它對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幾乎無效,20世紀60-90年代許多臨床對照研究也一致表明抗菌素既不能改變普通感冒的和轉歸,也不能因此而有效地預防其併發症。所以無併發症的普通感冒患兒很少需要使用抗菌素,只有當鼻分泌物呈黏稠不透明、持續七到十天無改善或體溫持續不退或退後復升、外周血白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增高等,考慮並發細菌感染時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產生、能抑制或殺滅其他微生物的物質。抗生素分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產生,後者是對天然抗生素進行結構改造獲得的部分合成產品。
1981年我國第四次全國抗生素學術會議指出,近些年來在抗生素的作用對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腫瘤,抗病毒,抗原蟲、寄生蟲和昆蟲等領域也有較快發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異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則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鑒於“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範圍,繼續使用抗菌素這一名詞已不能適應專業的進一步發展,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了。因此,會議決定將抗菌素正式更名為抗生素。
合理套用
抗菌素廣泛套用於獸醫臨床,在控制與治療畜禽感染細菌性傳染病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極大地保障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但是隨著抗菌素的不規範套用,如:抗菌素的濫用(不論什麼病一切抗菌素上)劑量的不斷增加、配伍不當、錯誤的給藥途徑如:(青黴素G飲水治療感染等)給畜禽帶來不良反應,有的危及人體健康安全。如:抗菌素的毒性反應,二重感染,耐藥性的產生及動物體內的藥物殘留,同時造成治療的失敗。因此我們必須合理套用抗菌素。一、嚴格掌握抗菌素的適應症
正確診斷是選擇抗菌素的前提,有了正確的診斷結果才能確定其致病菌,從而選擇對其病原菌高度敏感的抗菌藥物。由一種細菌引起的疾病,選擇抗菌素藥物較為簡單,由多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可考慮聯合用藥;由病毒及真菌引起的疾病則用抗菌素無效。
二、了解抗菌素的特性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
不同的抗菌素作用於不同的靶器官,其有效濃度維持時間不同,用法及用量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臨床用藥時要根據藥物的劑量、給藥的途徑、療程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劑量太小達不到治療效果,劑量太大可造成浪費,嚴重者引起不良反應甚至中毒。對急性傳染病和嚴重感染者劑量應增大,磺胺類藥首次量應加倍。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用量。
抗菌藥物的治療療程應充足,一般細菌感染可連續用藥3—4d,症狀消失後再鞏固1—2d,以防復發,磺胺類藥物可達7d左右。對於慢性傳染病如結核病、豬氣喘病應延長療程。
臨床用藥時應考慮它所作用的靶器官。如治療肺部感染可選用蒽諾沙星、四環素、鏈黴素等,而腦部感染應首選磺胺類藥。
合適的給藥途徑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嚴重感染及全身感染者可進行注射給藥,消化道疾病以內服為宜。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可根據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及時調整給藥方案。
三、避免產生耐藥性
隨著抗菌素的廣泛套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注意細菌的耐藥性。決不濫用抗菌素。
1、屬於可用不可用的儘量不用,對於發熱原因不明和病毒性疾病不可套用抗菌素。
2、用一種藥物能治療的儘量避免聯合用藥。
3、嚴格掌握適應症,用量要足夠,療程要適宜,對於慢性傳染病需長期投藥的可交替使用不同的敏感藥物。對於耐藥菌株感染的應進行藥敏實驗。
四、防止不良反應
1、毒性反應:各種抗菌素和磺胺類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應,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肝腎、造血系統等方面。反應的程度與藥物的用量及用藥時間成正比。如長期或大量使用四環素、鏈黴素、新黴素可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發生障礙,大量使用慶大黴素、磺胺類藥時可導致腎功能紊亂,刺激性藥物注射易引起局部炎性反應。
2、過敏反應:某些抗菌素如青黴素類、氯黴素、先鋒黴素可導致動物出現過敏反應,在臨床套用中應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
3、二重感染:多發生於套用廣譜抗菌素或多種抗菌素聯合用藥時。
4、防止影響免疫反應:某些抗菌素如氯黴素和磺胺藥對活疫苗的主動免疫產生干擾作用,因此接種疫苗特別是活菌苗接種前後7d不宜使用抗菌素。
四、抗菌素的聯合套用
聯合用藥的目的在於增強療效,減少毒性反應及耐藥性的產生。但不注意抗菌藥物的理化特性,也可能出現拮抗作用,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聯合用藥必須有明確的臨床指征。病因不明、病情危急的嚴重感染或全身敗血症單一抗菌素不能有效控制的、需長期用藥為防止耐藥性可進行聯合用藥。
2、在聯合用藥時應注意相互間的作用。繁殖期殺菌藥與靜止期殺菌藥聯合套用可獲得增強作用如青黴素和鏈黴素的合用。速效抑菌藥與抑菌藥慢性聯合套用可獲得相加作用,而繁殖期殺菌藥與速效抑菌藥合用作用明顯減弱如青黴素和氯黴素的合用。
3、在聯合用藥中應注意配伍禁忌。在混合使用藥物時應注意配伍中出現的反應,它包括藥物的物理、化學及藥理等方面的反應。以觀察是否出現沉澱、變色、變質等現象。如青黴素不宜與四環素、磺胺類、慶大黴素混合使用。酸性藥物與鹼性藥物混用易引起中和反應等。
4、臨床套用抗菌素時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結合對症療法,加強護理,增加營養補充體液等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聯合使用中草藥。中草藥具有抗菌譜廣、無毒副作用等特點,中藥的使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如黃連、白頭翁、大蒜、馬齒莧等已廣泛套用於獸醫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