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方

宋德方

宋德方(1183—1247),字廣道,號披雲,萊州掖城(今山東掖縣)人。宋德方雖非山西籍人,但一生主要活動於晉地,在晉地傳播全真道教很有影響,他的宗教理論和實踐是三晉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宋德方很小就從劉長生為道士,繼而師事丘處機,是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隨丘處機西遊大雪山晉見成吉思汗的十八人之一。宋德方主持刊行的《玄都寶藏》,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業績,也是他對中國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貢獻。宋德方是在秦志安、何志淵的協助下據管州(今山西靜樂縣)所藏的金刻,搜羅遺逸道藏,校讎付刊的。

簡介

宋德方很小就從劉長生為道士,繼而師事丘處機,是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隨丘處機西遊大雪山晉見成吉思汗的十八人之一。西遊歸來後,隨丘處機駐燕京(今北京)之長春宮,為教門提點。元太宗九年(1237年),遵其師丘處機的遺志和囑託,來到平陽玄都觀,總管刊刻《玄都道藏》,他親歷晉地的管州(今靜樂縣),上黨、太原、晉南等地,搜羅亡佚,歷時近十年,刊成全藏。又在萊州神山開九陰洞,建立道教言觀,成為一代有影響的道教宗師,被尊為“天師”。乃馬真後稱制三年(1244年),即《玄都道藏》大功告成之時,被賜號“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年),即他辭世後二十三年被追贈為“玄通弘教披雲真人”。著有《樂全前後二集》。

人物生平

清虛大師宋德方字廣道,萊州掖城人。先世以積善見稱。初生之時,里人見其家祥光照徹,時大定癸卯歲(1183)八月一日也,僅能言便好讀書,穎悟強記,識者謂是夙性薰習故在。年十二,問其母曰:人有死可得免乎?母曰:汝問神仙劉真人去。時長生劉宗師闡教於武官,於是師明日逕往。長生一見,愛其骨格清秀,音吐不凡,留侍几杖,於灑掃應對之間,憤悱鬱積之地,投以正法而啟發之。師既得指授,朝夕充養,未始少息,後得度於玉陽,占道士籍。迨長生仙去,事長春宗師於棲霞。儒經道典,如:易,老,中庸,大學,莊,列等書尤所酷好。雖詩,書,子史亦罔不涉躐,於中采其窮理盡性之學,涵泳踐履,潛通默識,光明洞達,動與之會,其日新之美,固已不可掩矣。庚辰春(1220)正月,元太祖遣近侍劉仲祿,起長春於東海之濱,選其可以侍行者一十八人,師其一也。還燕,住長春宮,是時從長春之眾皆躬勤勞,師獨泰然,以琴書自娛。有評之於長春者,長春拒之曰:汝等勿呶呶,斯人已後扶宗翊教之事業,汝等皆不可及。長春亦嘗私謂師曰:汝緣當在西南。師因語及道經泯滅宜為恢復之事。長春曰:茲事體甚大,我則不暇兼,冥冥中自有主之者,他日爾當任之。仍授以披雲子號。及長春羽化,清和嗣典教事,令師提點教門,一舉一動,無偏私而有規制,內外道流莫不心服。癸巳(1233)大丞相胡天祿,時行台河東,請主醮事。甲午(1234)游太原西山,得古昊天觀故址,有二石洞,皆道像儼存,壁間有“宋童”二字。師修葺三年,殿閣崢嶸,金碧丹雘。丁酉(1237)復主平陽醮事,因於玄都觀思及長春昔日堂下有“藏經大事我則不暇他日汝其任之”及“汝緣當在西南”之語。私念,長春君以神化天運之力,發而為前知之妙,凡有言之於其先,莫不應之於其後。遂與門下通真子秦志安等謀為鋟木流布之計。丞相胡公聞而悅之,傾白金千兩以為創始之費。即授之通真子於平陽玄都觀總其事至事成之日。又於萊州神山開九陽洞及建立宮觀,自燕至秦晉凡四十餘區。辛丑(1241)會葬重陽於祖庵。癸卯(1243)自甘棠來永樂鎮拜謁純陽祠,見其荒蕪狹隘,師乃招集道眾住持。後雖經真常李公奏請朝命大行興建,師實為之張本。甲辰(1244)春來終南祖庭應皇子闊端大王醮事,醮竟例賜“玄都至道真人”號。是時藏經勝緣俱已斷手,閒居雪堂,日與耆年宿德相會談道。丁未(1247)冬十月十有一日,沐浴更衣,示微疾而逝於所居待鶴亭,春秋六十有五。葬於宮之仙蛻園。平生所作詩文目曰《樂全前後二集》行於世。戊申(1248)冬,門人遷仙柩於河東永樂鎮純陽宮葬之。至元庚午歲(1270)春三月聖旨追贈“通玄弘教披雲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贈“玄都至道崇文明化大真人”。

促進道教發展

道教自漢、魏之際產生以來,至唐宋時期得到很大的發展。整個唐代除武則天改唐為周期間規定佛教居道教之上外,其餘帝王都十分推崇道教,均餌服道士金丹,這樣,道教幾成為國教。晉地是李唐五朝發跡之地,道教在這裡頗為盛行。道觀也較多。宋代道教仍延續著唐代的繁榮。元代道教分全真道(北派)和正一道(南派)兩大派別。全真道亦名全真教,是由王重陽蘊育於陝西終南山,發動于山東崑嵛山一帶,著名弟子有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等七人,史稱全真道北七真,全真教由這七個知名道士,傳播於北方各地。

龍門派創始人

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十九歲在崑嵛山拜王重陽為師出家為道士,為龍門派創始人,後又返回故里棲霞傳道設教,建太虛觀,雄威肅穆,被視為東方道林之冠,引起金五朝統治者的重視及達官貴人的敬奉。時宋、金、蒙古爭戰北方,逐鹿中原。丘處機聲望轟動海內,宋、金、蒙古三帝爭相結納,宋寧宗、金宣宗先後相召,丘處機皆辭不赴。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冬,成吉思汗在西域親政,自奈蠻國遣使召請,丘處機毅然應命,翌年,率弟子宋德方等十八人前往。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成吉思汗在大雪山十分隆重地接見了丘處機、宋德方等師徒一行。成吉思汗對丘處機大為讚賞,以“神仙”、“大宗師”之尊號賜丘處機。後丘處機應行省之請,往住燕京太極宮(後改為長春宮),又被賜予萬壽山太液池(後改為萬壽宮),成吉思汗還賜以金虎符,讓其掌管天下道事,許以自由行使特權,從而長春宮成為北方道教中心,全真教達到了一個極盛時期。此時,宋德方正以丘處機大弟子的身份在長春宮從事道事活動,是一個顯要人物。宋德方個人師承關係如下:王喆重陽——丘處機長春——宋德方披雲——秦志安通真。

貢獻

宋德方主持刊行的《玄都寶藏》,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業績,也是他對中國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貢獻。道教典籍的雕板,始於五代,而全藏付刊,則在宋代徽宗的政和年間。從政和道藏的經板,至金代尚存,但已殘闕。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孫明道刊成《大金玄都寶藏》,泰和二年(1202)在燕京的天長觀毀於火,經板被焚,在金末,各處道教亦多毀於兵火。元初,由於全國形成統一局面,又由於全真道處於鼎盛期,道教上層人物醞釀著整理輯刻道家典籍。丘處機在世時,就曾言及“自己無暇,他日宋德方當此任”之事,丘處機卒後,清和真人尹志平為全真教主,他在元太宗七年(1235)九月到達平陽(今山西臨汾),命在平陽的宋德方披雲率眾鏤道藏經板。宋德方是在秦志安、何志淵的協助下據管州(今山西靜樂縣)所藏的金刻,搜羅遺逸道藏,校讎付刊的。金代管州庋有道藏,當即《大金玄都寶藏》,此處道藏在金末時未亡毀,宋德方即據此修刊元藏。宋德方總領編修《玄都道藏》之事,始於丁酉年即元太宗九年(1237),迄於甲辰年即元乃馬真皇后稱制三年(1244),連同準備階段,“始終十年,朝夕不倦,三洞靈文,號為完書”,受到很高的評價,影響也很大。

詩詞作品

雨霖鈴

高山流水。嘆知音者,世間能幾。終南萬里,煙霞歸去也,歲雲暮矣。拄杖藥爐經卷,除此外、有何行李。樂恬淡、清靜家風,一片靈台瑩如洗。就中妙處因師指。下工夫、戰退無常鬼。匣藏三尺神劍,霹靂響、火龍飛起。天下昇平無事,白雲間、笑傲而已。名利客,不信長生,奔走紅塵里。

雨霖鈴

金蓮七朵。自甘河等閒參破。丘劉譚馬,孫王郝太古,許來同坐。兩個披氈真侶,更漏泄、祖師因果。綻玉蕊、萬朵齊芳,香滿人間瑞煙鎖。天元甲子休空過。正群仙出世交相賀。全真戶牖深奧,端的處、要忘人我。枝派後分十九,住丹台、姓字名播。功與行,但欠絲毫,上界未容我。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劉秉忠
倪瓚
袁華
劉著
柯九思
喬吉
金章宗
完顏亮
吳澄
許衡
耶律楚材
元好問
党懷英
趙孟頫
高永
王惟一
王旭
貫雲石
吳激
吳鎮
鮮于樞
歐陽玄
陳孚
丘處機
薩都剌
張可久
張養浩
白樸
康進之
段克己
蒲道源
韓奕
馮子振
任詢
李純甫
邵亨貞
石岩
李俊明
李孝光
王處一
王寂
王庭筠
李晏
廉希憲
無名氏
劉昂
高氏
劉處玄
劉因
辛願
徐再思
劉迎
許謙
薛昂夫
楊果
姚燧
劉仲尹
葉森
於立
虞集
蔡珪
陸行直
袁易
陸文圭
張遜
馬鈺
張野
張雨
張玉娘
張之翰
張翥
趙可
孟宗獻
周巽
朱思本
管道升
王伯成
洪希文
王沂
王予可
衛德辰
魏初
胡祗遹
華幼武
吳瓘
陸仁
吳景奎
冀國公主
馮延登
馮子翼
胥鼎
明本
李道純
安熙
許有孚
李時
錢霖
楊立齋
楊載
李庭
李獻能
耶律履
耶律鑄
葉衡
陳櫟
尹志平
高憲
俞和
俞俊
陳思濟
元德明
沈禧
凌雲翰
袁士元
蘇大年
張口
孫不二
譚處端
湯彌昌
唐桂芳
陳文海
白華
汪斌
蔡松年
趙汸
趙秉文
王逢
郝大通
鄭禧
鄭子聃
周權
王玠
王禮
何景福
劉元
宋褧
范真人
長筌子
呂濟民
宇文虛中
白賁
白雲山翁
偰玉立
高士談
蕭斞
謝應芳
張伯淳
梁寅
完顏璹
曹伯啟
許古
姜彧
金炯
曹方父
張中孚
許有壬
曹光輔
鄧千江
李德基
山主
趙庸
王渥
段成己
李齊賢
曹居一
王志謹
舒遜
宋德方
趙元
折元禮
劉鐵冠
陳益之
周景
馬需庵
洪翼
李天翼
苗善時
侯善淵
無存
牧常晁
胡炳文
牛真人
吳氏女
吳真人
歐陽先生
兀顏思忠
顧阿瑛
仆散汝弼
蕭烈
傅按察
李真人
謝醉庵
錢應庚
邢具瞻
邢叔亨
潛真子
徐遜
皇甫真人
梁曾
梁梅
黃澄
三於真人
林轅
許楨
玄悟玉
善住
燕公楠
姬翼
楊弘道
沈景高
高道寬
楊真人
施可道
杜仁傑
史藥房
舒頔
覺達
束從周
殷恕
劉敏忠
劉詵
宋遠
陳參政
劉燕哥
虞薦發
孫景文
郯韶
景覃
原妙
郝貞
袁介
何繼高
滕賓
岳瑜
雲陽子
詹仲舉
同恕
完顏從郁
張楫
劉雲震
劉則梅
劉志淵
劉忠之
梵琦
王丹桂
何可視
王國器
王澮
章凱
王吉昌
陸承孫
王磵
趙攄
李節
趙若秀
陸留
趙由俊
王瞞
王容溪
鄭黻
王特起
何守謙
紙舟先生
智久
仲璋
馮尊師
陸祖允
羅慶
周玉晨
王鉉
竹月道人
李仁山
馬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