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強調用視覺化的圖文樣式提高用戶的閱讀體驗、用主題為核心的內容組織方式來聚合內容、用用戶投票的眾包形式進一步精選內容、用精美的網站模版來加強頁面的結構化。對 Medium 這樣的新的內容發行形式來說,作者、品牌不是最重要的,話題才是核心。Medium 不希望用戶僅僅因為某篇文章是某個作者所寫就去閱讀,而希望他們閱讀的理由是因為該文章的話題是其真正關注的。
相信大多數人都同意,目前普遍流行的以時間線倒序、實時更新的信息流對於內容的沉澱來說並不是最好的形式。這一問題從部落格誕生之初就開始存在,當部落格更新還不算頻繁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不明顯,但只要看看許多人的 RSS Reader 里常年超過上千條的更新,我們就可以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微博曾經被認為通過好友的社會化過濾攻克了這個問題,但我們慢慢發現,微博實時的時間線只是將這個問題隱藏了起來,但根本上的內容組織方式並無區別。而人們心理上對於“新”的天生興奮度帶來的對新鮮度、眼球的不懈追求,對內容創造者來說產生了巨大的“更新”壓力,也讓網際網路內容的總體質量受到了不良的影響。
內容發行需要變革,這點是確定的,但 Medium 們是否就是答案呢?目前看來還遠非明朗。它們對品牌的弱化這一思路顯得比較理想化,但對於人們為何需要在其平台上進行內容發行尚缺乏足夠的激勵,已有成熟渠道的品牌是否願意接受?而資源有限、習慣了非常隨意的社交媒體風格的普通用戶又是否會利用這種略顯正式的發行模式?內容如何為創作者帶來實體價值也尚無明顯途徑,這類平台上普遍存在的精英主義思潮並不能保證其一定能夠成功。當然,我們值得期待這些在品牌、算法之外的,對於內容組織和探索的更多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