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helm Furtwangler
富特文格勒在確立了德國古典音樂詮釋最高水準的同時,無形中也確立了最高的人格標準。這一點恐怕連富特文格勒自己也估計不足。必須承認,作為戰前德國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他並沒有做到薩義德所說的,“從更寬廣的人類範圍來理解特定的種族或民族所蒙受的苦難”,沒能站在世界反法西斯的立場上去面對納粹的暴行和人類的災難。富特文格勒妥協過,讓步過,而且這也讓他痛悔過,但他始終沒有超越道德的底線。政治
富特文格勒的高尚意圖或者說是政治上的幼稚,被納粹當局利用是不爭的事實————音樂是富特文格勒的生命,不給他團員和觀眾,他就成了沒有教堂的牧師,為了音樂,他曾經妥協。富特文格勒為納粹政治的花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然而,人們忽視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富特文格勒選擇留在德國,通過音樂堅守了德意志文化傳統。正像他在1946年底向法庭做最後的陳述所說的那樣,他在德國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想到的是自己的責任。
為什麼富特文格勒要留在德國?他比其他人更有機會留在國外,完全可以成為反法西斯的領袖人物。其實富特文格勒也非常猶豫,甚至非常絕望,關鍵的時候,是勛伯格給他鼓足了勇氣。1933年,時任柏林普魯士藝術研究院作曲系主任的勛伯格,在納粹上台後,被迫辭職去法國避難。富特文格勒在巴黎遇到了勛伯格夫婦,是勛伯格鼓勵他回到德國,去創造偉大的音樂。“這是你的職責,也是真正的德國人民所需要的。”於是,富特文格勒開始了一場艱苦的文化保衛戰。
在戰後他寫到:“德國絕不是納粹分子的德國,而只是被納粹分子統治的德國……為德意志民族精神而鬥爭,只能在這裡進行! ”
————摘自曹立群《把德意志音樂鑲進歷史之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