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
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簡稱大英帝國勳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或譯為不列顛帝國勳章,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由英王喬治五世於1917年6月4日所創立。
勳章分民事和軍事兩類,共設5種級別,分別為:
爵級大十字勳章 (Knight/Dame Grand Cross,男女皆簡稱“GBE”)
爵級司令勳章 (Knight/Dame Commander,男性簡稱“KBE”,女性簡稱“DBE”)
司令勳章 (Commander,簡稱“CBE”)
官佐勳章 (Officer,簡稱“OBE”)
員佐勳章 (Member,簡稱“MBE”)
在上面五等,只有獲最上兩等的授勳英國或大英國協王國公民才算取得騎士爵位,可以在他們的英文名稱前加上“Sir/Dame”頭銜,或在他們的中文名稱後加上“爵士/女爵士”頭銜。如果有外國公民獲最上兩等的勛銜,他們只可當作名譽性質,並不能冠上任何頭銜。
樣式與佩戴
在1937年以前,勳章是繫於紫色絲帶上的,而軍事勳章則會額外在絲帶正中加上一條紅色直線以資識別。而自1937年以後,勳章的絲帶則一概改為粉紅玫瑰色,並配上珍珠灰色之外沿,而軍事勳章則額外在絲帶正中加上一條珍珠灰色直線。
勳章正中為一圓形,正面之布局與星章一樣,有圓環在外,並且寫上格言,而圓環內則繪有喬治五世與瑪麗皇后之像,在1937年以前的星章則是不列顛尼亞的人像;而背方正中則寫上“GRI”三個英文字,上方刻有一皇冠。此外,圓環以外,其正上、正下、正左和正右方都有一塊頁,使勳章成十字形,頁的未端呈開三叉狀,而向正上方之頁,其頂上更置有一枚皇冠。爵級大十字勳章、爵級司令勳章與司令勳章的頁皆為淡藍色,而正面的圓環為緋紅色
爵級司令勳章的男性獲勛人士,勳章會系在一條圍繞著頸項的絲帶,狀如得獎的運動員一般。女性一律把勳章系在蝶形領結狀的絲帶上,再掛於左胸處。
授予名單
溫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1917年獲勛),於1915年開發斯托克斯式戰壕迫擊炮迫擊炮。
施勳爵士(1923年獲勛),前香港輔政司。
修頓爵士(1933年獲勛),前香港輔政司。
郝德傑爵士(1935年獲勛),前香港總督,早於1926年獲CBE。
陶法阿豪·圖普四世(1958年獲勛),湯加第4任國王。
梅紐因勳爵(1965年獲勛),美國小提琴家,他於1965年以外國人身份獲KBE,不稱為爵士;1985年,他獲頒授英國國籍,因而被尊稱為爵士;1993年,他再被冊封為終身貴族,位列男爵,敬稱為勳爵,爵位比爵士高。
郭伯偉爵士(1968年獲勛),前香港財政司,早於1960年獲OBE。
喬治·索爾蒂爵士(1971年獲勛),匈牙利指揮家,1972年成為英國公民,可用“爵士”頭銜。
查理·卓別林爵士(1975年獲勛),喜劇泰斗和導演,英國政府早在1956年冷戰期間建議授勳於他,但他本人憐憫共產思想,此建議被外交部否決[9]。
尤金·奧曼迪(1976年獲勛),匈牙利指揮家和小提琴手。
姬達爵士(1979年獲勛),香港前廉政專員。
希區柯克爵士(1980年獲勛),美國電影導演,英國出生,1980年獲勛,但其本人在獲女王親自冊封前逝世;他在1956年獲美國公民權時沒有放棄英國臣民身份,因而可尊稱為爵士。
夏鼎基爵士(1980年獲勛),前香港財政司、布政司。
彭勵治爵士(1983年獲勛),前香港財政司,早於1976年獲OBE。
鍾逸傑爵士(1985年獲勛),前香港布政司。
鮑勃·格爾多夫(1986年獲勛),愛爾蘭歌手。
霍德爵士(1988年獲勛),前香港布政司。
翟克誠爵士(1989年獲勛),前香港財政司,早於1981年獲OBE。
盛田昭夫(1992年獲勛),新力公司創辦人之一。
麥高樂爵士(1994年獲勛),前香港財政司,早於1992年獲CBE。
比利(1997年獲勛),巴西足球員。
鮑勃·霍普(1998年獲勛),英國出生的喜劇演員,但後來入籍美國時放棄英籍,早於1976年獲CBE。
史蒂芬·史匹柏(2001年獲勛),美國電影導演。
魯道夫·朱利安尼(2002年獲勛),前紐約市長。
艾倫·格林斯潘(2002年獲勛),前美聯儲主席。
羅傑·摩爾爵士(2003年獲勛),演員,早於1999年獲CBE。
蒂姆·伯納斯-李爵士(2004年獲勛),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
西蒙·維森塔爾(2004年獲勛),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畢生致力追查納粹黨人和蒐證。
比爾·蓋茨(2005年獲勛),微軟總裁。
博諾(2007年獲勛),U2樂隊主音。
強納生·保羅·伊夫(2012年獲勛),蘋果公司工業設計部門副總裁,早於2006年獲C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