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0機槍在設計上其戰術理念為了節約彈藥,所以刻意降低射速,因此是採用德國FG-42的槍機與復進系統,配合MG-42的機匣,並予以輕量化,改良,在各方面(除射速外)都比MG-42來得優異。
但M-60有其先天上的幾個重大缺點,其進彈機構為單止逆爪式,雖然比較簡單,但也比較不可靠,而且因M-13彈鏈的製作公差不易掌握,這雙重的問題加起來,就是M-60機槍進彈不順的重大問題,這問題迫使副射手必須托平彈鏈,才能正常發射。
另一個問題是M-60的槍管不能快速拆換,需要戴上石棉手套隔熱,才能拆換。M-60的槍管與腳架、氣缸、活塞是一整組的,優點是換槍管等於整組氣缸與活塞都換掉,保持乾淨與射速。缺點就是重,成本高,拆換速度慢。另外M-60使用頗多板金製造技術,強度略不足。
台灣因為接受頗多美援,因此也有接收M-60機槍,之後引進生產線,自產稱為57式。57式與M-60略有差異,美國並未全面轉移生產技術,耐熱合金襯套的技術沒有轉移,因此台制槍管更容易過熱,台灣只好把槍管加厚解決之。
57式有種種缺點,因此並不受部隊歡迎,生產約1萬餘挺後就停產。聯勤記取教訓,T-74出現後,57式快速的從部隊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