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世紀佛教傳播背景下的北方社會群體研究

內容介紹

《3-6世紀佛教傳播背景下的北方社會群體研究》試圖勾畫芸芸眾生在3-6 世紀佛教香火里的生存狀態,在“神(佛)的思考”這個形而上的背景下來探討“人的存在”,從而為中古社會之變遷提供一個微觀剖面。佛教在中國並不僅是一種思想模式或哲學體系,而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那些在佛教的影響下身體力行地參與信仰活動的大眾,也許才是構築人間佛教帝國的真正主體。他們在佛教傳播背景下的生活狀態、行為方式等,與我們理解古代社會的變遷息息相關。

作品目錄

緒論
一、一個嘗試性企圖:
佛教社會史的構建能否走出哲學史大廈的陰影
二、本書研究對象之範圍:
士、農、工、商及其寄身的佛教團體組織
三、從“存在狀態”到“發展過程”:
在漢唐歷史變遷背景下對北方社會群體考察的路徑與意義
四、從“精英政治史”到“普通民眾史”:
對相關學術研究成果的一個回顧
五、基本的研究方法與取向
第一章 3~6世紀的北方胡漢社會與佛教傳播
第一節 北方胡漢社會結構:佛教傳播的重要背景
一、農牧分界線南移與人的集群的變動
二、北方胡漢結構社會的形成與佛教傳播的內在關係
第二節 北方胡人是較早接受和傳播佛教的群體
一、佛教在早期傳播的一些問題
二、北方胡人是較早接受和傳播佛教的群體
三、胡僧佛圖澄與北方佛教的傳播
第三節 胡人政權的血腥統治與佛教的傳播
一、夷夏之分是胡漢兩大種族集團產生敵意的文化基礎之一
二、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的衝突及胡人政權的慘烈統治
第二章 知識資源變動格局中的底層知識分子
第一節 早期佛經翻譯集團中的底層知識分子
一、底層知識分子的組成和界定
二、參與佛經翻譯的底層知識分子的學術背景與工作情況
第二節 令狐家族的職業化佛經抄寫與北朝經生階層
一、敦煌令狐家族與佛經之抄寫
二、北朝經生階層及其在寺廟的培訓
三、職業“傭書人”與佛經的抄寫
第三節 知識資源格局的變動與底層知識分子
一、異質文明的傳入與中古知識資源格局的變動
二、中古中國知識資源格局變動的四個方面
第三章 中古小農生產體系中的資源耗費
——3~6世紀佛教寺院的奢華與農業人口的生存狀態考察
第一節 3~6世紀中西交流背景下的佛教奢侈問題
一、古代異域交流視閾中的奢侈問題
二、佛寺修建的奢華及其對資源的耗費
第二節 小農經濟對佛教的支撐及小農的生活狀態
一、對小農經濟的社會支撐能力的一個簡單估算
二、佛教集團對依附農的盤剝
三、佛寺財物的聚斂、流動對小農社會的調諧作用
第四章 佛事活動中的工匠階層
第一節 工匠階層的身份問題
第二節 對傑出工匠事跡的個案考察
第三節 佛教傳播過程中的北方工匠階層
一、參與佛寺修建、裝飾的工匠類型
二、佛教工程、製作與工匠階層的經濟與生存狀況
第五章 商人與佛教
第一節 北方佛教傳播中的西域商人
一、西域商人及其商業網路的擴展
二、西域商人對外來僧人傳教的幫助
第二節 對本土商人與佛教關係的考察
第六章 4~6世紀佛教傳播背景下的北方婦女
第一節 對北朝婦女崇信佛教史事的個案考察
一、北朝皇后與北方佛教
二、西魏昌樂公主元法英及其家族
三、羌族婦女雷明香
第二節 婦女參與佛事的苦難背景與歡樂意義
一、女性參與佛事活動的苦難背景
二、佛教傳播之於女性的歡樂意義
第七章 僧人醫療家群體與民間醫療問題
第一節 對中古時代醫療事實的常規描述
一、國家機構在何種程度上參與民間醫療
二、民間醫療如何進行
第二節 僧人醫療家與中古醫學
一、來自異域的佛教僧人醫療家及其醫學著作
二、對天竺、西域傳教僧人的醫療事跡的考察
三、本土僧人醫療家及其醫療著作
四、僧人醫療家與佛教寺院在中古醫療中的地位與作用
五、對佛教醫療及僧人醫療家活動的評價
第八章 僧人的流動與中古地理視閾的拓展
第一節 僧人的傳教活動與中古的海洋視閾
一、高僧法顯所記錄的海洋航行知識
二、天竺僧人那迦仙在中國與扶南、林邑航道的航行
三、釋慧深的跨洋航行與“扶桑國”問題
四、對其他傳教僧人海洋航行事跡的考察
第二節 對佛教僧人地理學著作的探討
一、對西行求法僧人所撰部分地理學著作的考察
二、山林佛教與佛教地理圖本的產生
三、餘論:佛教僧人所撰地理著作對中世地理學的影響
第三節 佛教地理圖景中的天下主義視野
一、主體轉換:從“四海之內”到閻浮世界
二、尋找異域:華夷混同背景下族群文化身份的地理確認
第九章 對佛教信仰群體所處的社會組織的考察
第一節 僧官制度與北朝政教關係
一、僧官制度建立前的寺院管理問題
二、僧官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三、僧官制度與北朝政教關係
第二節 佛教邑義與北方村落及地方政權之關係
一、邑義的組織機構與活動範圍
二、村落視野中的鄉村力量與國家權力——對邑義同基層政權互動關係的探討
三、邑義組織對北方社會的整合作用
第十章 帝國歷史出口處的佛教擴張與社會轉型
第一節 傳統“家邦”組織的解體與社會流動模式的變遷
一、“家邦”組織的運行與傳統的社會流動模式
二、邊緣人群與“家邦”組織之外的社會流動渠道
第二節 佛教知識體系的傳播與中古文化轉型
一、“知識尊重”:卑微者也在莊嚴地思想
二、對生命存在的溫情關懷
三、新生的社會調控方式
第三節 帝國歷史出口處的制度變遷
一、佛教對宗族性血緣社會的解構
二、中古中華帝國的轉折點:從“家國一體”到家國分離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