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一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一:中國將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
2014年1月,有關“中國軍方證實將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訊息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4年1月4日報導稱,中國軍方證實,中國軍隊將“適時”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增強應對突發事態的協調能力和戰鬥力 。
《印度時報》網站2014年1月4日報導稱,據官方媒體報導,中國決定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加強各軍種間的協調 。
新聞澄清
國防部澄清:建聯合作戰司令部的報導沒有根據
國防部2014年1月5日對這一訊息作出澄清,稱媒體有關“中國軍隊將‘適時’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並已開展試點工作”的報導是沒有根據的。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必然要求,我軍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下一步我軍將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適時深化改革,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之路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中國軍隊何時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
2013年年末,我國國防部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必然要求,我軍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下一步我軍將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適時深化改革,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之路 。
的確,伴隨著中國軍隊改革不斷深入,構建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現實問題。而建立完善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是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有不少軍事專家提出,中國軍隊應該儘快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 。
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甚至中國周邊國家印度、韓國都已經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或承擔相應職能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目前,建立和完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已經成為21世紀各國軍隊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由於歷史原因,我軍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認識較晚。20世紀50年代,伴隨著我軍由單一軍種向諸軍種合成軍隊的轉變,加之有抗美援朝戰爭的陸空協同作戰和一江山島三軍聯合登入作戰的初步實踐,我軍開始對聯合作戰指揮有所思考 。
海灣戰爭後,我軍對聯合作戰問題進行了深化研究,對建立具有我軍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我軍目前沒有專門的常設跨軍種聯合指揮機構。在進行聯合作戰和聯合訓練時,通常是由“中央軍委”和下設的“總參謀部”承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職能。在戰時,若需要由不同軍兵種聯合承擔作戰任務,則會成立臨時的指揮機構,負責協調各方面相關事宜,例如上世紀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即由中央臨時成立的“領導小組”統一指揮。
不難看出,我軍現有指揮體制距離信息化戰爭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指揮機構聯合程度不高、平戰轉換不夠迅速、與現有作戰力量編制結構不相適應等問題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我軍作戰能力躍升的重要羈絆,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
我們知道,除了領土防禦外,新時期中國國家安全更多地面臨來自周邊海域和空中的威脅。應對這些新的挑戰,亟待軍隊改變“大陸軍”的體制和觀念,建立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聯合作戰司令部。
另外,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軍建設也已經由重視陸軍向各軍兵種建設齊頭並進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但如果沒有聯合作戰司令部的統一指揮,這些作戰力量就無法在戰場上真正實現聯合、形成體系,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
從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趨勢來看,我軍可以在聯合作戰司令部的組織構成、職能區分、建設步驟和標準等方面與其他國家軍隊有所不同,但不太可能繞過或迴避改革指揮體制、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這一客觀需求。
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奉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國家仍未完全統一,周邊形勢非常複雜,國家安全面臨著多種威脅。我軍多年來實行的是以陸軍為主體的作戰指揮與行政領導相統一的指揮體制,軍隊建設正處在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的關鍵階段,武器裝備的整體水平距離世界軍事強國仍有差距,各軍兵種力量規模和建設水平還不夠均衡合理。這就是我們的現實“軍情” 。
因此,只有綜合考慮我國國家安全形勢和軍隊建設發展需要,以習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勝仗”這一基本要求為目標,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及時深化改革,才能建設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聯合作戰司令部。
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必然需要改革現有指揮體制、最佳化軍隊編成、調整軍種結構,這將是一個排除各種困難、克服重重阻力的艱難歷程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二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二:中國軍艦南海投浮標被越軍拖走
越南媒體當地時間2014年2月3日報導稱,越南海軍在南沙群島染青沙洲(越南稱東景宏島)附近發現了一艘中國海軍的軍輔船,該船在海面投下浮標,而後在染青沙洲的越南海軍迅速出動將這一浮標拖走。據越南方面公布的照片顯示,這艘中國海軍軍輔船舷號為北拖712,而在被拖回的浮標上,發現標有CMDC-2的字樣,浮標表面有疑似彈孔 。
新聞澄清
國防部澄清:中國軍艦南海投浮標被越軍拖走是假新聞
在2014年2月27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上校回應稱,經過核實,該報導是一條假新聞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越南反對中國南海斷續線主張外交部回應
2014年12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就越南針對中國政府反對菲律賓南海問題仲裁案仲裁庭管轄權的立場檔案發表的有關表態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據報導,針對中國12月7日發布的對南海問題仲裁案的立場檔案,越南外交部發言人12月11日稱,越南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擁有主權,反對中國南海斷續線主張,並表示越方已向仲裁庭表達對仲裁案的立場。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洪磊說,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西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毫無爭議。中國政府早在1948年即公布了南海斷續線。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主張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充分的國際法依據,為歷代中國政府長期堅持。越方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主權歸屬的主張是非法的、無效的,中方絕不接受 。
他說,中方要求越方切實尊重中方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同中方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南沙有關爭議,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
他表示,中方堅持“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問題仲裁案的原則立場,並在12月7日外交部受權發布的立場檔案中系統闡述了仲裁庭沒有管轄權的法律依據。中方立場不會改變。
中國南海斷續線是在1933年法國占領南沙九小島、二戰後法國繼續占領西沙群島和菲律賓企圖把南沙群島併入其國防範圍內的背景下由當時的中國政府劃定的,其目的是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並向世界公布中國在南海的管轄範圍。在1951年的《舊金山對日和約》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為之後的南海領土爭端埋下了禍根 。
南海問題既是涉及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也與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和中國實現民族復興息息相關。堅定的維權意志與政策連續性,有利於國內與國際環境的穩定,而國內的穩定也會促進中國更好的維權行動。
中國和越南是近鄰,都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期,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地區形勢,雙方要排除干擾,深化合作,共謀發展。中方高度重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願推動雙邊關係早日回到正確軌道,繼續向前發展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三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三:中國空軍飛機誤降澳大利亞國際機場
印度某網站2014年3月22日報導稱,中國第一架前往澳大利亞參與搜救的飛機在抵達澳洲的時候,錯降落在了珀斯國際機場,而後其飛往了應該到的皮爾斯空軍基地 。
新聞澄清
軍報記者微博澄清:中國空軍飛機誤降澳大利亞國際機場的訊息不實
【有關中國空軍飛機誤降澳大利亞國際機場的訊息不實!】據軍隊權威人士透露,中方飛機是根據澳方的飛行許可降落在珀斯國際機場並辦理入境手續,此後按澳方要求轉場至皮爾斯軍用機場,便於搜救的統一組織和協調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澳大利亞珀斯機場執行長稱中國軍機誤降說法不實
澳大利亞珀斯國際機場執行長基其斯2014年3月27日表示,有關兩架中國軍機抵澳時因溝通不暢“誤降”在珀斯機場的報導不實,他們將為包括中國軍機在內的國際救援力量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
基其斯說,有關傳聞和報導並不真實,因為他運營這個機場,對有關情況非常清楚。現在不光是中國軍機執行搜尋任務時在珀斯機場起降,包括美國P-8“海神”巡邏機在內的另外6架搜尋飛機都以此為基地,因此降落在珀斯機場並不是什麼失誤所致 。
他表示,珀斯機場正盡全力為中國軍機提供服務和幫助,包括提供主停機位和任務簡報場所,“這是史無前例的國際救援行動,我們需要為所有相關機構提供必要服務”。
兩架中國伊爾-76軍機日前抵澳參加搜尋行動時,曾有外媒報導稱中國軍機“因語言不通”誤降珀斯國際機場,我有關部門隨後予以駁斥。
澳大利亞政府31日宣布,在西海岸的珀斯成立搜尋馬航370航班多國協調中心,以統籌協調不同國家和機構對失聯客機的搜尋和事故調查工作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四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四 :中國軍艦火控雷達瞄準日本軍艦飛機
日本共同社在2013年2月報導稱,日本政府宣布中國海軍艦船曾於2013年1月30日在東海向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照射了火控雷達,照射地點為釣魚島周邊海域,日本政府對此向中方提出了強烈抗議。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在緊急記者會上發布了上述訊息。他稱,使用火控雷達而非普通定位雷達來照射“是極其異常的特例”,“稍有差池就會發展成非常危險的狀態”,並表示“不明白”中方的意圖 。
而在2014年4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河野克俊在訪華前,再度表示有證據證明2013年1月中國軍艦對日艦進行火控雷達照射 。
新聞澄清
時任中國海軍副司令員澄清:日方再度提及中日艦艇火控雷達事件純屬炒作
時任中國海軍副司令員丁一平2014年4月下旬對此作出澄清:日方再度提及中日艦艇火控雷達事件,純屬炒作,日方的指責毫無專業性。丁一平表示:火控雷達純屬炒作,也根本不存在日本人講的,我們用火控雷達照射。另外,現代海軍技術的發展,行內的人都知道,有一些攻擊行動並不需要火控雷達去照射,所以媒體也不需要過度去解讀,火控雷達近距離照射是一種不專業的表現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日本應擺正心態,不再製造新事端影響中日關係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2014年11月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四點原則共識是推動中日關係走向改善的重要條件 。
據報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日前在參院外交防衛委員會接受質詢時稱,四點原則共識是日中兩國迄今朝著改善關係的方向在各層級進行靜悄悄溝通的結果,總結了雙方達成的共識,四點原則共識雖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卻是兩國經過磋商最終發表的內容,理應受到兩國尊重 。
洪磊表示,四點原則共識是推動中日關係走向改善的重要條件,必須得到切實遵循,才能使中日關係得以逐步改善。
2014年11月7日,中日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在北京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引起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這四點原則共識重申了中日四個政治檔案精神,就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等明確了原則方向,為構建政治互信作出規定,對改善發展中日關係具有積極作用。我們希望日方能落實共識,以實際行動構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動兩國關係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眾所周知,中日關係發展的基礎是中日四個政治檔案,此次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的第一點就是雙方確認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檔案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無疑是正本清源,意義重大。
中日關係跌入低谷的責任在日本,歷史問題是困擾中日關係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今後日本方面若是有誠意按雙方達成的共識那樣,“正視歷史,面向未來”,必須在歷史問題上切實採取行動,克服政治障礙。
釣魚島問題是中日關係陷入低谷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日方悍然“購島”、背棄兩國老一輩領導人達成的共識而引起的。如今,四點原則共識強調雙方“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意味著其邁出理性、積極的一步。
毫無疑問,四點原則共識的達成,為中日關係走出低谷提供了新契機。但同時要看到,“病去如抽絲”,改善中日關係不可能一蹴而就。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達成、發表這四點原則共識,來之不易,白紙黑字,字字千鈞,希望日本方面倍加珍惜。若真心實意改善兩國關係,就應擺正心態,不再製造新的事端,不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
中日兩國是彼此都搬不走的鄰居,發展長期健康穩定的中日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發展中日關係,不能忘記歷史,更要面向未來。我們樂見中日關係能重回良性發展軌道。只要日本方面切實從大局出發,切實按照四點原則共識精神維護中日關係政治基礎,摒棄不負責的言論與做法,及時妥善處理敏感問題,我們願與日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係改善發展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五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五:解放軍在中越邊境部隊進入三級戰備
新加坡某媒體2014年5月報導稱,由於中越關係的緊張,中越邊境的解放軍部隊已經進入三級戰備狀態,越南邊境部隊嚴陣以待。報導稱,中越邊境部隊進入三級戰備,駐邊境解放軍已經取消休假,隨時應對可能爆發的突發事件。訊息一經發出,就引發網友的猜測 。
新聞澄清
軍報記者微博澄清:解放軍在中越邊境部隊進入三級戰備為虛假訊息
權威發布:解放軍報記者2014年5月15日從軍隊權威部門獲悉,一些媒體關於解放軍在中越邊境部隊進入三級戰備的報導為虛假訊息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別讓南海問題攪了中越合作共贏的大局
2014年8月26日至27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黎鴻英訪問中國。中越兩國都有改善關係的意願 。
從中方看,中共中央邀請越共黨內的重要人物以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特使的身份訪華,為兩國溝通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2014年5月以來,越南船隻強力襲擾中國南海鑽井平台,越南國內打砸搶燒暴力事件造成中國企業損失、中方人員傷亡,使兩國關係受到嚴重損害。在此背景下,黨際交流成為兩國緩和緊張局勢、修補雙邊關係的途徑之一。事實上,中國共產黨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加強與包括越共在內的亞洲各政黨的交往,將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作為工作的重點。中越兩黨間已建立起一定程度的互信 。
從越方看,黎鴻英到訪前,越南外交部對華釋放積極信號,為訪問營造良性氛圍。越方對針對中國企業和工人的事件表示遺憾,對造成中國工人傷亡表示痛心,將對受害的中國工人給予一定形式的人道補償,並派團來華慰問受害者家屬代表。同時,對受損的企業採取各種幫扶政策和措施,繼續對事件進行嚴肅調查,嚴懲違法肇事者,確保中國在越工人、企業的安全 。
黎鴻英此次訪問也有一定基礎。此前,中越已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溝通。高層交往方面,亞信峰會期間,習近平會見了前來參會的越南領導人阮氏緣。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訪問越南,與越南政府副總理兼外長范平明舉行了中越雙邊合作指導委員會團長會晤。兩國已就影響雙邊關係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此次黎鴻英的訪問將進一步促進相互理解,推動雙邊關係向“正方面”發展 。
但與此同時,南海問題仍然是干擾中越關係的嚴重障礙。越外交部聲稱,黎鴻英訪華是要確保鑽井平台事件不再發生。越國內個別官員質疑此次訪問前景,理由是中國不會放棄“稱霸海洋的野心”。還有越學者擔心,越方會因為中國遊說而放棄提起國際仲裁。西方媒體則藉機再次炒作南海爭端,渲染越國內反華情緒,暗示美越將在南海針對中國加強合作 。
某些勢力正試圖製造一種“規則”,就是中越關係發展必須以南海爭端解決為基礎,而爭端的解決需要中國犧牲利益、作出妥協。很明顯,這種無理要求暴露出某些人利用南海問題毒化中越關係的險惡用心。
中國已經察覺到這種危險傾向,中國態度和立場一如既往。一則,中國不可能走“海上霸主”的老路。同時,中國在維護領土主權這一核心利益上有堅定決心,警告域內外勢力不要興風作浪 。
越南應該意識到,本國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為越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機遇。中越關係發展是雙贏之舉。南海問題不等於中越關係,不要妄想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否則只會將中越關係引向歧途,損害合作共贏的大局 。
2014年10月17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在八一大樓曾與越共中央軍委副書記、國防部長馮光青進行會談。
常萬全表示,在當前中越關係開啟轉圜進程背景下,馮光青率領陣容龐大的高級軍事代表團訪華,體現了越南黨和軍隊推動中越關係改善發展的積極政治意願,希望雙方相向而行,推動中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馮光青說,越南黨和軍隊高度重視越中關係,珍惜越中傳統友誼,真誠希望與中方加強交流合作,希望兩國軍隊能夠成為維護越中友好的支柱力量。
雙方就下一步中越兩軍關係發展達成三點原則共識:一是本著“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針和“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的四好精神,逐步恢復並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二是兩軍加強團結,為鞏固兩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維護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堅強保障。三是恪守中越兩黨兩國領導人達成的有關重要共識,為妥善處理海上問題,維護和平穩定局面發揮積極作用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六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六: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領土
新聞內容
2014年8月18日,印度報業托拉斯等媒體報導稱,印巡邏人員17日發現中國軍隊“入侵”。印媒還“有鼻子有眼”地說,中國軍隊當天越過印中邊界線後,還在海拔1.7萬英尺的高原地區搭建了4個軍用帳篷,升起營地大旗,大旗上寫著大字“這是中國的領土,滾回去!”此報導一出,便引起國內外媒體熱議。
新聞澄清
外交部澄清:中方願與印方不斷推進邊界問題解決進程
在2014年11月2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作如下回應:
中方願與印方適時舉行新一輪特代會晤,在以往達成的原則和共識基礎上,不斷推進邊界問題解決進程。
2003年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製成立以來,雙方特代已舉行17次會晤,在高級別上對邊界問題充分地交換意見,取得了積極進展。雙方於2005年達成政治指導原則協定,明確了一攬子解決邊界問題等重要原則。雙方還同意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應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目前,特代會晤已進入談判解決框架的關鍵階段。雙方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一些初步共識。早日解決邊界問題符合中印兩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兩國政府確立的戰略目標。中方願與印方共同努力,繼續推進邊界談判進程,本著和平友好、平等協商、互相尊重、互相諒解的精神,努力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爭取早日徹底解決兩國邊界問題。
印度軍方最高將領、陸軍參謀長辛格2014年8月19日表示,印度媒體近日刊登的“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領土”的新聞報導不實,“根本沒有那回事”。中國專家19日表示,這一表態及時管控了印度一些媒體對中印邊界糾紛的“渲染煽動”,體現了印度當局的政治智慧。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2014年8月19日報導,有記者當天向印度陸軍參謀長辛格求證,詢問是否如一些印媒所稱,在17日發生了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邊界的行為。辛格將軍當場嚴肅地否認了任何有關解放軍入侵印度邊界的“新聞傳言”,並稱一些媒體的報導“沒有一點兒屬實,完全沒有那么一回事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印度一些媒體愛拿“邊界問題”說事兒
在印度媒體上,如果要排列哪個題材在涉及中印關係的報導中出現頻率最高,那一定非“中國軍隊‘入侵’”莫屬。
2014年8月18日,印度報業托拉斯等主流媒體報導稱,印巡邏人員17日發現中國軍隊“入侵”。印媒還“有鼻子有眼”地說,中國人民解放軍隊當天越過印中邊界線後,還在海拔1.7萬英尺的高原地區搭建了4個軍用帳篷,升起營地大旗,大旗上寫著大字“這是中國的領土,滾回去!”
一如既往,印媒極盡渲染、挑動印度民族主義之能事。但19日,印度軍方最高將領、陸軍參謀長辛格嚴肅表態:印度媒體近日刊登的“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領土”的新聞報導不實,“根本沒有那回事”。印度媒體為啥集體患上“邊界被中國入侵妄想症”?
地圖上,“一山之隔”的中國和印度擁有長達約2000公里的邊界。由東至西,爭議領土約12.5萬平方公里。這個從歷史延續至今的爭議空間,往往成為點燃中印民族情緒的導火索,更在兩國彼此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一遍遍被炒作、發酵、引申,衝擊著中印民間對彼此的認知和感受。
在2009年8月至9月間,狂熱的印度媒體便是通過不斷刊登中國軍隊深夜“入侵”和軍隊集結訊息,製造了一波“中國威脅論”。那段時期,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有一家主流英文媒體發布新的有關中國軍隊“入侵”印度的所謂“獨家爆料”,隨後這則新聞便會被各個英文媒體轉載。
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媒體之所以喜歡拿邊界問題“說事兒”,是出於以下幾個目的:一是藉口採購新式武器裝備,為印度強軍造勢;二是為劃界談判增加籌碼,增強印度在邊界爭議地區的控制力。事實上,每當中印邊界談判舉行前後,印度媒體總會冒出“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其目的是模糊中印邊界地段的爭議性,營造印度實際占有的假象。
一些印度媒體炒作“中國軍隊入侵”的話題時,訊息來源似乎永遠是“不能透露姓名的訊息人士”,或者是“邊境地區的某位山民”。隨後,其他印度媒體跟風炒作,待炒得沸沸揚揚之後,印度高層有關方面最後站出來予以否認或淡化。這或許就是印度媒體炒作中國話題的大致套路。
新華國際駐新德里記者吳強認為,這樣的事情背後有其微妙之處:媒體引用官方訊息予以報導,政府最後站出來否認或者淡化。然而,“輿論效果”似乎已經達到,而且借媒體之口,又傳遞了印度官方不便表達的意思。
印度媒體都處於一些權勢集團的掌控下。據吳強長期觀察,印度的權勢階層和中產階級在文化、社會聯繫和實際利益上,都與西方國家特別是英國和富裕的大英國協國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他們自認為在制度上和文化上都屬於西方世界,並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為榮。
從外交上,印度對南亞周邊國家常以老大自居,與東南亞、西亞、中東和中亞等在歷史上與印度有密切聯繫的國家的交往,反而放在了次要地位。在文化上也並不認同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聯繫,許多人有嚴重的印度教大國沙文主義的思想。
印度媒體與官方在對華問題上的某種協調和默契,已經對中印兩國關係產生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國內一位印度問題專家認為,印度媒體在對華報導上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遺憾的是某些印度媒體目前的表現很“短視”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七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七:解放軍計畫裁軍80萬
2014年8月下旬,在國內網際網路上有訊息稱“解放軍將繼續裁軍”,說計畫裁軍的數額多達80萬,以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一訊息在網上迅速傳播,很快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新聞澄清
國防部澄清:有關國防和軍隊改革言論均屬猜測勿過度解讀
2014年8月28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上校答記者問時回應:這個問題,其實談論的是國防和軍隊的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是系統工程,需要加強統籌謀劃,積極穩妥推進。目前,軍隊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論證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大問題。需要說明的是,當前涉及國防和軍隊改革方案的許多言論均屬猜測,希望外界不要作過度解讀。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建國後解放軍體制編制調整全解碼經歷10次裁軍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實施的較大規模的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就有10次,先後有數十個大軍區和兵團級單位被撤銷,近千所軍隊院校、醫院等被裁撤、縮編或改隸,全軍員額從抗美援朝時的627萬人減為目前的230萬人。回顧建國以來我軍歷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大致可以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0月至1952年,確立國家軍事領導體制和人民解放軍進行精簡整編。1949年10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組成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重新劃分戰區,將全國劃分為13個軍區;調整了總部和戰區的領導機構;組建了新的軍兵種,改建和新建了軍事院校。到1950年,人民解放軍總人數驟增至近550萬,軍費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41.1%。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決定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的精簡整編復員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軍委於5月16日至31日對整編復員工作進行研究、討論和部署。決定軍隊復員150萬人,將全軍的總員額由550萬壓縮到400萬,當年即復員23.9萬餘人。
第二階段:1954年至1958年底,人民解放軍按照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確定的精簡整編規劃和貫徹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又進行了第三、四兩次大的精簡整編。其中,第三次精簡整編工作從1954年2月全面開始至1955年底結束,是落實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26日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精神對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總方針總任務的回應。全軍總兵力共精簡了21.2%,總員額減到350萬人。其中陸軍部隊裁減比例最大,特種兵得到加強,極大地推進了人民解放軍合成化建設。軍費開支由1953年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34.2%下降到24.1%。通過整編,全軍基本上做到了人員統一編制、武器統一定型,人民解放軍基本上實現了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化的轉變 。
第三階段:1975年整頓軍隊到80年代百萬大裁軍,經歷了第五、六、七、八次精簡整編。鄧小平關於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進一步指明了我軍建設的方向,為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應該說,新時期中國軍隊改革的起點是1975年的軍隊整頓。鄧小平曾這樣說過,改革也在1975年試驗過一段時間,那時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 。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第九次精簡整編。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結束,美蘇互為對手的兩極國際戰略格局出現變化,世界開始向“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方向轉變。同時,由於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套用,世界新軍事變革迅猛發展,高技術局部戰爭成為未來局部戰爭的主要樣式,1991年發生的海灣戰爭較明顯地體現了這一特徵。中央軍委敏銳察覺到國際戰略格局的新變化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新發展,對軍事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1995年12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了《“九五”期間軍隊建設計畫綱要》,明確提出在軍隊建設上要逐步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要求把軍事鬥爭準備上的轉變和軍隊建設上的轉變聯繫起來,正式完整地提出“兩個根本性轉變”。按照這一轉變要求,軍隊改革進一步向注重質量建設的方向前進。1997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後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到1999年底,裁軍50萬的任務已經完成。這是人民解放軍的第九次精簡整編 。
第五階段:21世紀初期的第十次精簡整編和全軍大聯勤改革。這是人民解放軍的第十次精簡整編。進入21世紀,隨著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變革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戰爭形態開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工業化時代的機械化軍隊正在向信息化軍隊轉變,國際軍事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條件下,黨中央、中央軍委審時度勢,進一步充實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明確提出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提出進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軍隊建設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雙重歷史任務,真正走出一條跨越式發展道路,軍隊改革進入了整體推進階段。進一步進行軍隊體制編制改革,向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目標邁進。2003年9月1日,時任軍委主席江澤民在出席國防科技大學50周年慶典活動時,又一次鄭重宣布:中國將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2005年前再裁減20萬,使軍隊總規模降至230萬。同年,中央軍委決定在濟南戰區進行大聯勤改革試點。經過3年多的探索實踐,我軍在濟南戰區進行的大聯勤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試點方案得到全面落實,改革效益逐步顯現,標誌著聯勤改革向三軍後勤保障一體化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
至此,經過建國後共10次較大規模的裁軍,人民解放軍總數大體保持在了230萬人的規模上。與此同時,我軍開始朝著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目標邁進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八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八:遼寧艦發生蒸汽爆炸事故
2014年10月下旬,有關遼寧艦蒸汽爆炸事故問題,被日本外交學者網站等國外媒體炒作得沸沸揚揚,大意都是借炒作此次事件,來抹黑中國遼寧號航母戰鬥力不足等 。
新聞澄清
國防部澄清:“遼寧艦蒸汽爆炸”說法不符事實
針對外媒稱遼寧艦“發生蒸汽爆炸事故”的說法,在2014年10月30日舉行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回應表示,有關報導不符合事實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遼寧艦兩周歲中國航母加速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服役,解放軍海軍由此跨入了航母時代。如今,遼寧艦已經在大連船廠結束中期維修保養,每一位關心國防建設的中國人都惦記著她,各國媒體仍然注視著她。有國外媒體指出,遼寧艦可能在2015年或稍後配備航空聯隊,而中國國產航母項目正加速推進,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部署。
在2014年9月25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有記者問,遼寧艦真正形成戰鬥力是否已經有時間表了,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回應稱,兩年多來,遼寧艦按照計畫順利完成了多個課目的軍事訓練和科研試驗任務,今後將繼續開展有關工作 。
當遼寧艦在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時,中國海軍給她的定位是“科研試驗平台”。在過去兩年里,遼寧艦忠實履行自己的使命,在科研和訓練領域完成了中國海軍史上一個個零的突破。交付僅2個月後,艦載機就首次上艦飛行。2013年2月26日,遼寧艦靠泊青島母港。5月,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成立。次月,艦載機首次駐艦飛行和短距滑躍起飛。9月,殲-15艦載機在艦上完成最大重量、不同起飛重量起降。不僅如此,殲-15還分別以標準防空攔截作戰外掛從短點起飛,以對地和反艦攻擊外掛從長點起飛,掛載兩枚“鷹擊”-83K反艦飛彈和兩枚“霹靂”-8空空飛彈成功著艦,實現多武器構型起降,並完成複雜氣象條件下短時連續起飛回收多型多架艦載機作業任務。
在渤海完成多項艦載機試飛任務後,遼寧艦起錨遠航南海。2013年11月26日,遼寧艦從青島啟航一路南下,11月29日靠泊三亞某軍港,12月5日前出南海開展試驗和訓練,直至月底。與以往相比,南海之行是遼寧艦首次跨區進行遠距離、長時間、高強度試驗,先後完成100餘項試驗和訓練課目,作戰系統、動力系統及艦艇適航性能等各項指標得到進一步驗證。其間,海軍出動多個型號的艦機配合航母試驗,並帶動部隊實戰化訓練,努力實現打通“試驗-訓練-作戰”的通道,為航母形成戰鬥力進行有益探索。2014年1月初,在完成為期37天的南海海域科研試驗和訓練後,遼寧艦靠泊青島。2014年4月17日,遼寧艦返回大連港,開始進行為期約半年的中期維護保養 。
遼寧艦是中國航母的起點,也是中國海軍發展的拐點,中國海軍邁向遠洋的步伐明顯提速。在遼寧艦入列兩周年之際,西班牙歐亞評論網刊發美國邁阿密大學中國政治和軍事問題專家金德芳教授的文章稱,近年來中國軍事現代化努力取得一系列成就,包括列裝首艘航母遼寧艦、試飛兩型下一代隱形戰鬥機、測試新型超高速武器等。文章稱,2015年中國將繼續推動解放軍戰力的提升,預計為遼寧艦配備一個航空聯隊。
中國將為遼寧艦配備多少和什麼樣的艦載機?自遼寧艦出現在人們視野以來,各方都在猜測。俄軍工綜合體新聞網日前做了相對總結性的評論,認為遼寧艦能夠搭載36架艦載機,包括4架直-18J預警直升機、6架直-18F反潛直升機、2架直-9C搜救直升機和24架殲-15殲擊機。遼寧艦能夠履行一系列使命,應對空中和海上的各種情況和挑戰。全部36架艦載飛行器的配置表明,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時代已經開啟。報導詳細分析了遼寧艦的反潛作戰能力。直-18F直升機配備環視搜尋雷達、牽引式聲吶和32具聲吶浮標,主要武器裝備包括4枚7K反潛魚雷和4枚“鷹擊”-91反艦飛彈。該型機的尾樑上塗上了雙腿前伸、展翅飛翔的海雕形象,正好說明該型直升機用於打擊敵方潛艇。大型猛禽標誌充分反映了航母及其艦載機飛行員的英勇無畏 。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不久前則從艦隊組成角度分析了遼寧艦的實力。報導稱,中國首個航母特混艦隊在2013年底成形(遼寧艦南海之行)。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任何航母都需要護衛艦隊。遼寧艦的護衛艦隊包括兩艘051C型驅逐艦、兩艘054A型護衛艦和一艘補給艦。 遼寧艦入列短短兩年,就完成了西方國家數年走過的歷程。但與有著百年航母歷史的航母大國相比,中國顯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作為中國航母的序曲,遼寧艦奏響了中國航母時代的樂章。中國航母將走向何方?海外媒體一直在探求答案。一些境外媒體近期紛紛猜測中國國產航母動向,判斷國產航母已進入倒計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也表示,中國自製的航空母艦會在不遠的將來部署。
針對有加拿大媒體報導說,中國首艘自製航空母艦的總體設計圖紙接近凍結階段,台灣“中央社”解釋稱,所謂“圖紙凍結”,指設計圖紙完成,處於技術上不再進行重大修改的階段。“圖紙凍結”後將把設計圖紙發往工廠,這就意味著建造航空母艦的時間表進入倒計時。加拿大新聞網猜測,中國的目標是打造一支藍水海軍。到2020年中國海軍將擁有目前的遼寧艦、兩艘在建國產航母及120多艘水面艦隻和潛艇。華盛頓智庫“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舍爾則認為,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4艘甚至5艘現役航母,之後還會繼續建造 。
在中國國產航母的設計上,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猜測“新航母與遼寧艦類似,採用滑躍起飛,且噸位相似,在6.5萬至7萬噸之間。”新加坡《海峽時報》則稱,中國海軍將建造的新一級別航母“全長320米,設計排水量8.5萬噸。遼寧艦全長300米,排水量6.7萬噸。”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對新航母動力進行了分析,稱中國未來的國產航母很可能採用核動力 。
在艦載機的搭配上,《海峽時報》暗示,國產航母將能夠搭載一支由50架殲-15B及其他戰機組成的混合飛行聯隊。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國產航母甚至有可能具備隱形打擊能力:將搭載25架左右的殲-20隱形戰機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九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九:中國軍隊在印巴邊境訓練巴基斯坦軍隊
《印度時報》2014年11月15日報導稱,在毗鄰查莫克什米爾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中國軍隊在一些哨所為巴基斯坦軍隊提供武器訓練,印度邊防部隊提交給國家安全顧問的一份報告中如是說。在巴基斯坦一些前沿哨所能看到中國訓練人員,為巴基斯坦同行傳授武器操作訓練。然而,報告並未給出武器的細節 。
新聞澄清
外交部澄清:中國軍隊在印巴邊境訓練巴基斯坦軍隊毫無事實依據
2014年11月1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據印度媒體報導,有情報顯示中國軍隊正幫助巴基斯坦邊防部隊在印巴邊境實控線地區修建掩體並訓練巴基斯坦軍隊。中方對此有何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對此回應:據我們了解,有關報導毫無事實依據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巴專家眼中的中國為什麼值得學習
弗朗西斯·福山曾於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西方的自由民主將成為“普世性的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然而,中國的快速發展證明,條條大路通羅馬,各國唯有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才有未來。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政策研究所執行所長哈立德·拉赫曼長期以來積極從事中巴友好事業 。
中巴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古老的絲綢之路早就把兩國連線在一起。全天候的、經過時間考驗的中巴關係非常獨特且持久。這一關係表現為高度的政治互信和相互尊重,並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背景下持續更新和深化。
拉赫曼表示,中國是巴基斯坦的老朋友,長期以來我們之間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溫家寶總理曾經生動地指出:“中巴關係經受了時間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已經成為國家間和諧相處的典範。”頻繁的高層往來以及各領域的合作顯示出兩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兩國渴望繼續加強合作 。
中巴兩國在涉及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一如既往的相互支持,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國際現象。中國堅定支持巴基斯坦在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巴基斯坦也一如既往地在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如台灣問題,涉藏、涉疆問題上給予中國有力支持。除此之外,中巴兩國作為好夥伴,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都相互合作、互利共贏。兩國之間的相互聯繫與信任更表現在國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地區與國際事務中的相互磋商以及人文層面的溝通與合作。最近,兩國還簽署了有關中巴經濟走廊以及民用核能合作、中巴空間合作等重大項目的合作備忘錄,這些都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經濟與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兩國還將進一步加強在經濟、能源、工業和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以及人員間的交流。巴基斯坦認為,大部分針對中國的負面解讀都是誤導。巴基斯坦視中國的和平崛起為增強兩國友好關係的動力 。
歷經30多年改革開放的風雨磨鍊,中國近年來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更多的改革紅利將會釋放,中國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建設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拉赫曼表示,中國取得經濟上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政治上一直保持穩定是分不開的。在1978年開始走上市場經濟道路之前,中國已經建立了穩固的發展基礎。中國同時也維持了經濟上的穩定,並且建立起了很好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在社會基礎方面,教育得到了全面普及,普通人的醫療服務比俄羅斯之外的任何一個亞洲內陸國家都要好得多。這個基礎保持了中國良好的穩定性。中國的定期出口量多於它的進口量,雖然它的進口量也正在持續不斷地增長,即便如此,中國仍然保持了適度的貿易順差 。
中國經濟成功的秘密在於建立在一個簡單的結構基礎之上:它保證了一種穩健的貨幣,將通貨膨脹置於可控範圍以內,這些行為都長期保持了穩定的成本與低廉的價格,同時也在努力確保較高的質量。需求的細緻管理,附加提供穩定的政治環境。低廉的價格與足夠的產量提供了近乎充分的就業率。
另外,中國並非只對開發中國家持友好態度,中國所走的政治路線廣為人知,它接受了大部分體制與地區,這使它與多數國家擁有了一種基於經濟上的且沒有壓力的關係。
在冷戰最為激烈的時期,中國與美國就台灣問題矛盾頻出,但中國繼續擴展著它與日本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即使它們都是當時中國的頭號對手。這鼓勵了海外華人回到祖國投資故鄉。在與一些對其態度不太友好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中國同時也達到了政治和平的目的。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周邊國家對華的焦慮和不適應感有所增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開始凸顯。如何處理好維護周邊穩定與維護國家主權和權益的關係,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拉赫曼表示,中國在解決國際衝突問題上堅持勸和促談,為通過對話談判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作出不懈努力,從不贊同通過非和平手段甚至戰爭威脅和冒險的方式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問題。這與某些大國動輒經濟制裁、要么就軍事打擊的強權外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有地區問題都應該爭取通過談判與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可以看到中國一步一步地採取措施以推動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正在推進。只要雙方有誠意,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某一方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那么問題就會變得複雜且難以解決。亞洲國家應該立足於自身的地理位置,與周邊鄰國一起處理好相關的問題 。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十
新聞內容
十大軍事虛假新聞之十:中國將在海外建軍事基地
2014年11月下旬,一則據稱援引“納米比亞國防部發言人”言論的報導引發外界關注。該報導聲稱,納米比亞與中國軍方正就中國未來十年內在該國沃爾維斯灣建“基地”的事宜進行“高級別”的討論,中國已表明希望在印度洋建立“海外戰略補給基地”的18至19個港口 。
新聞澄清
國防部澄清:我在多國建軍事基地的報導毫無事實根據
2014年11月27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對此進行回應:我們注意到這樣的報導。經過了解,相關報導引自兩年前網際網路上的一篇非官方文章,在引用當中還進行了誇大和歪曲。因此,這個報導的觀點毫無事實根據 。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詳解海外軍事基地五項功能
隨著一國國力的上升,其國家利益往往超出主權管轄範圍,使該國不得不依靠軍事、政治和外交手段加以保護,設立海外軍事基地成為大國投射軍事力量、拓展海外利益、干預地區事務、影響地區格局和推動國際體系轉型的前沿陣地 。
海外軍事基地是軍事戰略學研究的重要命題,是大國參與全球事務的“橋頭堡”。本文討論的海外軍事基地是指“一國在海外公地、領地、屬地、海外省、海外託管地以及在他國土地上駐紮一定數量的武裝力量、進行特定軍事活動、建有相應組織機構和設施的地區。”其包含以下基本要素:第一,其主體是主權國家或地區政治、軍事組織(如北約),而不是聯合國;第二,海外軍事基地的背後是基地使用國、東道國和潛在敵人的三角關係,沒有這種零和博弈的三角關係,海外軍事基地就不存在;第三,軍事基地使用國通常有自由進出軍事基地的治外法權;第四,海外軍事基地處於主權管轄主體範圍之外;第五,海外軍事基地主要承擔軍事訓練和作戰任務而不是民事任務。
海外軍事基地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概念專指海外剛性基地,廣義的概念包括剛性基地與柔性軍事存在,前者的強度超過柔性軍事存在,後者的方式包括臨時部署武裝力量、技術停靠站、停泊處、聯合軍演、軍事預置倉庫、武官機構、軍事補給基地、海外軍事倉庫、情報站、偵查設施、航空航天跟蹤、地震監測、安全援助、港口訪問、軍事巡邏、向海外派出軍事訓練人員和顧問以及在他國土地上聯合軍演等。由於軍事存在的類型多樣,比柔性軍事存在更“隱蔽”的,是其他類型的準軍事存在和戰略存在,如廣播中繼站、光纜終端、通訊設備、航空航天發射與地面接收站等。
海外軍事基地的功能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地緣政治背景下差異較大。典型的例子是英國在18世紀通過戰爭奪取了直布羅陀,從而打開了通往印度洋的戰略要地,扼守了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該基地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戰略作用。歸納起來,海外軍事基地主要有軍事作戰、外交宣示、政治改造、關係塑造和軍事訓練等五項功能。
軍事作戰功能。海外軍事基地的首要功能是軍事作戰,其他都是其衍生功能。軍事作戰是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前沿作戰、情報蒐集、軍火出售、軍事維修和後勤供應等。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前美國在沙特和科威特的軍事基地承擔了重要的軍事作戰功能。
外交宣示功能。即通過軍事基地維護外交政策利益,以向潛在敵對方展現對盟友或準盟友的支持。美國部署在國外有些地區的軍事基地人數寥寥,軍事作戰功能不明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所駐紮的人數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快速下降,在阿曼、沙特等國的戰鬥人員僅百餘人,這些基地通常被視為一種政治標識,表明美國對發展與對象國關係的重視。
政治改造功能。即大國以海外軍事基地為依託,以漸進的方式推動東道國國內改革,以和平演變的方式推動東道國的政治轉型。
關係塑造功能。海外軍事基地的使用一般具有排他性。基地建立後,使用國和東道國往往以軍事基地為紐帶,建立聯盟或準聯盟關係,使潛在敵國無法進入該國、建立軍事基地,為地面部隊的進駐、海軍艦艇的安全訪問和空運軍事物資奠定了基礎,也為基地使用國獲得海外原材料、拓展海外貿易和投資提供了安全保障。從這種意義上說,海外軍事基地等於在敵國與友國之間劃了一道線,使這道線的兩邊出現了或明或暗的兩個戰爭共同體。使用國以海外軍事基地為紐帶,將東道國綁在使用國的“戰車”上,參與地區安全的零和博弈。
軍事訓練功能。對於基地使用國和東道國來說,海外軍事基地還可以發揮軍事訓練作用。一方面,由於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一國的軍事力量很難在自己國土範圍內從事各種作戰環境的訓練,如俄羅斯本土缺乏在熱帶雨林作戰的訓練條件,英國本土缺乏在戈壁沙漠條件下作戰的訓練,法國本土缺乏在嚴寒凍土條件下的作戰訓練等,海外軍事基地則為使用國利用東道國特殊的自然環境,從事特殊軍事訓練提供了重要場所。另一方面,基地東道國也可以從海外軍事基地獲得獨特的軍事訓練條件,尤其是西方大國軍事技術先進,其在東道國的軍事基地常常成為這些開發中國家軍事訓練的重要指導對象。美國在日本、韓國、土耳其、沙特等國的軍事基地,都有力地推動了後者的軍事訓練水平。
海外軍事基地是國際關係中的普遍現象。研究表明,海外軍事基地克服了水域、山脈和觀念上的障礙,使大國實現全球和地區霸權成為可能。通過部署海外軍事基地,大國從遙遠的第三方變成了地區格局中的“利益攸關方”,得以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將衝突地帶推進到潛在敵國周圍,通過構建地區均勢阻止地區霸權國的出現,如美國在海灣、歐洲和亞太的三大軍事基地群成為當前美國主導歐亞大陸三大要地的重要依託。在基地使用國的大戰略中,不同類型的海外軍事基地扮演著不同角色,而東道國則根據本國需要引入第三方力量,允許其部署軍事基地,既可以遏制潛在對手,又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雙方互補性利益成為海外軍事基地部署的隱性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