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番禺縣,屬番禺縣地。
後漢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縣析置增城縣,屬增城縣。
明弘治九年(1496年)至清末,均屬廣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隸屬廣東都督府;民國三年(1914年),隸屬粵海道;民國十年後隸廣東省;民國二十五年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隸屬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27日,屬東江專區。
1952年11月,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12月,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屬廣州市。
1959年3月,屬佛山專區。
1963年6月,屬惠陽專區。
1975年1月,屬廣州市。
1988年4月,屬惠州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龍華鎮下轄20個行政村(四圍村、龍石頭村、橫槎村、長灘村、雙東村、石下塘村、香溪村、西溪村、朗背村、西族村、功武村、藍滘村、到灘村、高沙村、花竹村、馬嘶村、水坑村、龍華村、大坪村、水口村)、2個社區(沙逕社區、龍華社區) 。龍華鎮政府駐龍華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華鎮位於龍門縣中部,北距龍門縣城2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4º11'',北緯23º 36'',全鎮總面積402平方公里。
地貌
龍華鎮地處九連、羅浮兩大山脈之間,九連山系伸入縣境,向東和東南分出分支與羅浮山山脈連線。境內山巒起伏,群山重疊縱橫交錯,構成“群山之地”。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上小下大,高低懸殊。西北西南高山多,東部和南部為低丘盆地。
氣候
龍華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1.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陽光充足,全年無霜期355天 。山多是影響龍華鎮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了龍華鎮氣候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具有明顯的山區氣候特點。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夏半年盛行偏南風。春暖來得遲,春末升溫快;夏季降雨多;秋涼來得早,秋季降溫明顯;冬季晝夜溫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溫、霜凍天氣。由於地形的影響,使不穩定的暖濕氣團有得於形成對流發展的天氣系統,造成龍華鎮雷雨天氣較多,年均雷暴日為78天,屬多雷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龍華鎮總戶籍人口3.89萬人 ,以漢族為主,有畲族、苗族、回族、壯族、滿族、侗族、黎族、蒙古族、獨龍族、仡佬族、土族、藏族、土家族、普米族、哈尼族、傈僳族等16個少數民族。
現任領導
林大升:鎮委書記、人大主席
劉衛東:鎮委副書記、鎮長
廖挺陽:鎮委副書記
楊偉軍:鎮委委員、副鎮長
梁 藝:鎮委委員、紀委書記
張鳳英:鎮委委員
李添華:鎮委委員
劉宇文:鎮委委員
廖建強:鎮委委員
黃耀珏:黨委委員
李偉才:人大專職副主席
王子平:副鎮長
潘榮安:副鎮長
謝雲龍:書記助理
交通
截至2014年,龍華鎮境內,省道S119線穿鎮而過,廣河高速橫貫東西,其中有21.44公里途經龍華鎮,在龍華鎮設有龍華與沙逕兩個出口、一個養護中心和一個結算中心。
經濟
綜述
2014年,龍華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4.54億元,較2013年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3.18億元;固定資產投8.03億元,較2013年增長51.8%;限額以上商業營業額1.83億元,較2013年增長14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91萬元,較2013年增長64.2%。其他各項經濟指標均比2013年同期有較大增長。
第一產業
2001年,龍華鎮1049.5公頃耕地,農作物播種面積2412公頃,其中經濟作物246.7公頃,糧食總產量8856噸,蔬菜總產量4630噸,農業總產值5587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3557萬元。2002年,全鎮1062.7公頃耕地,農作物播種面積2494.7公頃,經濟作物306.7公頃,柑桔總產量12290噸,糧食總產量7818噸,蔬菜總產量6500噸。農業總產值6115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為4693萬元。
2014年,龍華鎮農作物種植面積4.42萬畝,總產值3.51億元。原柑桔種植面積9萬畝,但由於農戶的粗造管理以及各方原因,大部分柑桔已發生黃化,柑桔種植面積已減少至2萬畝,嚴重影響農戶的經濟收入。2014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2.25萬畝;發放糧食補貼212.1萬元。
第二產業
2001年,龍華鎮工業總產值1495萬元,其中,建築業480萬元;2002年,龍華鎮工業總值1870萬元,其中建築業720萬元。全鎮有各類企業420個,企業總產值2100萬元。
2015年1至6月份,龍華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累計達203087萬元。各企業當月產值分別為:光大水泥30000萬元,花竹選礦142萬元,南華新金屬922萬元,年豐磚廠310萬元,金磊石材226萬元。
第三產業
2012年1至6月,龍華鎮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68萬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3%。
2015年1至6月份,龍華鎮限上商業營業額達9500萬元,完成奮鬥目標100%。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73200萬元,完成奮鬥目標的106%。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為5000萬,其中S119線龍華至縣城段公路擴建工程1500萬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5年上半年,龍華鎮完成了四圍、大坪、水坑、高沙、龍石頭、龍華和沙逕居委的“六個一”標準化建設,投入43萬元完成龍華街巷硬底化建設,投入22萬元建設馬嘶李屋村文化廣場,投入25萬元建設石下塘村委文化廣場。
教育事業
截至2010年,龍華鎮共有中國小53所,其中,2010年累計投入教育資金2250萬元。
科技文化
2015年上半年,龍華鎮舉辦農業技能培訓班7場,共377人次農民參加培訓。
社會保障
2015年上半年,龍華鎮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13萬,共發放低保金228萬元,五保金96萬元,優撫定補金64萬元,高齡政府津貼52萬元,救災救濟金7.5元。全鎮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均完成縣下達的任務。
歷史文化
民俗
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時又是一種特殊而神聖的儀式,它是藍田瑤族少女們的一種“成年禮。每個少女要參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經成年,進入談婚論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團圓節”上,以少女為主體形成了社會性的群體活動,從而形成了藍田瑤族獨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間舞蹈。
舞火狗是藍田瑤族流傳下來的集體創作的結晶,具有較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具有純樸濃郁的民族風格。舞火狗反映了藍田瑤族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對於研究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它是藍田瑤族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表現了當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願望、人生追求等,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
特產
龍華鎮土特產有:龍門年桔、功武蘿蔔、長灘米粉、三黃鬍鬚雞、山坑螺、竹筍等。
名勝古蹟
文筆塔,原名文明閣,矗立於村口位置。那是一棟樓閣式磚塔,呈六角形,塔高18.5米,門額刻有“文明閣”篆體字。塔分3層,外牆幾乎是直上直下,每層之間沒有明顯的塔檐,塔頂也是尖尖的。塔身按比例逐層縮小,遠看上去,就像一支巨大的筆,直指青天,所以人們更習慣叫其為文筆塔。
著名人物
龍華鎮著名人物有:廖金鳳、劉士驥、徐辛雷、伍來成、石文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