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日節

龍日節

龍日節,是端午節的別稱,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

含義

蒼龍七宿星象 蒼龍七宿星象

龍是上古時代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於天象崇拜。上古時代,古人以天象變化來標示一年四季時間變化。古人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蒼龍七宿,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於北方隱沒;其出沒周期與一年農事周期相一致。端午是古代百越地區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節日。端午龍圖騰祭祀與東方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季節天象有關,仲夏午月,蒼龍星座升至正南天,是龍飛升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中所說:“飛龍在天”。仲夏端午,蒼龍七宿的主星大火(心宿二)處在蒼龍的主體部分,這時它正懸在南方中天上,龍氣(陽氣)旺盛。端午期間的降雨過程被人們稱為“龍降水”、“龍舟水”,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端午的扒龍船與端午粽等習俗都與龍有關。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古老星象文化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時空觀。上古時代人們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將黃道和赤道附近的區域分作二十八組星宿,俗稱“二十八宿”;在東方的7個星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稱它為“蒼龍七宿”。在傳統文化中,方位是和時間以及八卦聯繫在一起的。《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即是對蒼龍群星一年四時運行情況的闡發。仲夏午月午的龍星飛升到了正南中天高位,故稱“飛龍在天”。“飛龍在天”是重卦乾卦五爻的爻辭;在《易經》中,以八卦為基礎又兩兩重合而構成六十四重卦,又稱復卦;重卦乾由上下兩個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陽爻組成;爻是要從下往上數,而陽爻又以九代稱,故從下數第五爻稱“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於中的位置,稱“得中”,而且從總卦來看,它處於奇數的位置,陽爻處於奇位稱“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從其所處位置來看,就是大吉大貴之位。端午文化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    

考證

龍日節,是節日名稱,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