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川芎、白芷、乳香、沒藥、雄黃各二錢,火消四錢五分。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用時取少許鼻中吸之。
主治
傷寒憎寒,頭身疼痛,痘疹不出,或初出不透,風寒咳嗽;及受暑噁心,目腫,咽喉腫痛,牙疼,心腹疼痛。
方義
方中火消解毒消腫;川芎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祛風止癢;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雄黃解毒燥濕祛痰。諸藥結合,則傷寒憎寒,頭身疼痛,痘疹不出,或初出不透,風寒咳嗽;及受暑噁心,目腫,咽喉腫痛,牙疼,心腹疼痛的症狀得以減輕。
鼻吸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良朋匯集》卷五。主治傷寒憎寒,頭身疼痛,痘疹不出,或初出不透,風寒咳嗽;及受暑噁心,目腫,咽喉腫痛,牙疼,心腹疼痛。
川芎、白芷、乳香、沒藥、雄黃各二錢,火消四錢五分。
上為細末。用時取少許鼻中吸之。
傷寒憎寒,頭身疼痛,痘疹不出,或初出不透,風寒咳嗽;及受暑噁心,目腫,咽喉腫痛,牙疼,心腹疼痛。
方中火消解毒消腫;川芎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祛風止癢;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雄黃解毒燥濕祛痰。諸藥結合,則傷寒憎寒,頭身疼痛,痘疹不出,或初出不透,風寒咳嗽;及受暑噁心,目腫,咽喉腫痛,牙疼,心腹疼痛的症狀得以減輕。
中藥以中國傳統醫藥理論指導採集、炮製、製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套用的藥物。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
病毒簡介 常見疾病 中藥機理 常見中藥 功效分類中藥鑑別,是使用傳統中藥知識進行藥材鑑別的一門學問。中藥是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中藥的認識和使用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具中藥鑑別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套用形式,...
概述 牡丹皮鑑別 沒藥鑑別 麝香鑑別 三白草鑑別瓜蒂,中藥材名。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蒂。6~7月間,採摘尚未老熟的果實,切取果蒂,陰乾。功能主治為:吐風痰宿食,瀉水濕停飲。治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
蟾蜍,中藥材名。本品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體。夏、秋捕捉。捕得後,先採去蟾酥,然後將蟾蜍殺死,直接曬乾(東北、華北);或殺死後除去內臟將...
來源 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 形態特徵 生產區域龍骨,中藥名。為古代哺乳動物象類、犀類、三趾馬、牛類、鹿類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Apatite、方解石Calcite以及少量粘土礦物組成。產於內蒙古、河...
入藥部位 性味 歸經 功效 主治四順散來源於(《外科發揮》卷四)。主要是由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30克甘草(炙,銼)15克等成分配製而成,用上四味,粗搗篩。每服9克,...
簡介 開宣肺氣 名家論述 祛痰止咳 藥理研究釋名 白花蛇、蘄蛇。氣味 (肉)甘、鹹、溫、有毒。主治 1、風癱、癘風、疥癬。用白花蛇肉四兩(酒炙),天麻七錢半,薄荷 、荊芥各二錢半,共研為末,加好酒...
安息香是波斯語mukul和阿拉伯語aflatoon的漢譯,原產於中亞古安息國、龜茲國、漕國、阿拉伯半島及伊朗高原,唐宋時因以舊名。《酉陽雜俎》載安息香出...
藥材出處 形態特徵 化學成分 鑑定方法 醫藥價值石南,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的葉或帶葉嫩枝。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
入藥部位 性味 歸經 功效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