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車鄉

麻車鄉

1988年,投資15萬元的鄉國中教學樓竣工,結束了該鄉國中分點教學的歷史。 2010年,麻車大橋於2010.1.18號,舉行通車典禮。 麻車東魁楊梅橋燈麻車元宵燈會歷史悠久,最大的特色就是橋燈。

簡介

杭州建德市大洋鎮麻車鄉位於建德市的東南部,蘭江下游,東面與三都鎮相鄰,北面與洋尾鄉接壤,西面與大洋鎮、三河鄉毗連,南面與蘭谿市下陳、官塘兩鄉交界。麻車鄉為丘陵地帶,多山地少平地,麻車盛產柑橘、茶葉、毛竹、蠶繭、楊梅、板栗。近些年,在鄉鎮領導的帶領之下,麻車鄉的大棚西瓜產業、肉雞和生豬養豬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為鄉民們帶來的可觀的經濟效益。

建德市大洋鎮麻車鄉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地名的由來

清朝,曾在此處設有一榨油作坊,俗稱“麻車”,又因地處蘭江邊上,過往船隻停泊處,故名麻車埠。鄉因駐地名。1949年為麻車、楊橋兩鄉,1956年兩鄉合併稱麻車鄉,1958年為大洋公社麻車管理區,1961年從大洋公社劃出建立麻車公社,1983年撤社建立麻車鄉。鄉人民政府駐麻車埠,江東公路穿境而過,西北距縣城28公里

麻車鄉麻車鄉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

1988年,投資15萬元的鄉國中教學樓竣工,結束了該鄉國中分點教學的歷史。
1994年,建成鄉有線電視站。1995年,麻車至梅城公路建成通車。同年9月,程控電話開通,總投資15萬元;10月,投資45萬餘元(其中上海應善良基金會沈炳鱗先生捐款20萬元)的鄉中心國小教學樓——恩美樓竣工。
1996年7月,鄉人民政府投資80萬元,澆築柏油路4公里;同年,造價40萬元的吳家溪橋建成,江東公路初具規模。1996~1998年,投資80萬元,修築鄉村公路25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1997年,投資30萬元的鄉中學實驗樓竣工交付使用,其中10萬元為民眾捐款;是年,振華台板廠與上海有關廠家聯營,引進技術和資金,1998年新增產值700萬元,其中出口產品產值300萬元。
1998年,鄉有線電視站開播麻車新聞,並與建德有線電視台聯網,可收看24套電視節目;投資10萬元的象鼻頭防洪大壩修建完工;麻車衛生院與蘭谿市醫院醫療聯合體、與杭州武警醫院醫療聯合體掛牌營業;投資45萬元的自來水廠建成投入使用。
2007年,麻車大橋工程於2007年12月5日開工,全長1336米,主橋長264米,引橋240米,橋寬12米,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概算總投資4813萬元。
2010年,麻車大橋於2010.1.18號,舉行通車典禮。

經濟的發展

大棚西瓜

在麻車西瓜大王劉土財的帶領之下,麻車的西瓜產業初具規模。據目前統計已經達到了上百畝,畝均淨利率達到了3200元,給鄉民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收益,對推動麻車農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麻車大棚西瓜麻車大棚西瓜
東魁楊梅

麻車鄉向陽村因種植東魁楊梅而聞名遐邇。全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滿山滿坡均種有楊梅。成熟季節,綠樹叢中點綴著一顆顆鮮紅果實,令人饞涎欲滴。70年代初,向陽村開始楊梅品種改良,引進優良品種“東魁”,經過精心培育,至80年代末,均已掛果。東魁楊梅果大、肉厚、色艷、味甜,有生津止渴、祛痰化淤的功用,深受消費者喜愛。楊梅成熟季節,杭州、金華、富陽、桐廬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市場十分看好。

麻車東魁楊梅麻車東魁楊梅

一方風情

橋燈

麻車元宵燈會歷史悠久,最大的特色就是橋燈。所謂橋燈,是因其龍身均由一橋橋燈板組成而得名。燈板長約2米,兩邊有孔,可用插木相連線,每橋燈上置燈籠2隻。每年春節過後,各村便開始商議迎燈事宜,一般背龍頭戶均為前一年家中有喜事者,或生兒添丁,或喬遷新居,而迎龍尾者,均欲求來年興旺發達。
初十剛過,各村便開始迎燈,於元宵達到高潮。是日,家家戶戶邀請親朋好友,或幫襯迎燈,或觀賞燈會,節日氣氛不亞於春節。前山崗上從清晨起每隔一個時辰便有人擊鼓敲鑼,提醒迎燈戶抓緊準備,俗稱“嘭嘭點兒”。至未時,“嘭嘭點兒”敲響,人們更心情亢奮,心弦緊繃,更為緊張地作好準備。申時,龍頭前往青龍頭之地祭拜,“十相鑼鼓”吹奏起喜慶曲調,各家所迎之燈紛紛前來相接,不出半個時辰,龍身即達數百橋。隨即由牌燈、百支燈等及“十相鑼鼓”開道,開始迎行。所經之處,店家住戶紛紛擺出香案,虔誠地邀請龍頭停留,或換蠟燭,或給紅包,或分糖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稱“接龍頭”。有嬰孩之戶,長輩往往前去索要龍鬚,藏於嬰孩衣袋之中,以去邪氣,保平安。若至空曠之處,橋燈便由龍頭指揮,開始“盤燈”,龍燈亦前來助興,於橋燈中央戲珠翻騰。全鄉的元宵燈會以高垣村的最為出眾,自然形成全鄉的“主燈會”。

麻車橋燈麻車橋燈
高垣村

麻車鄉高垣村古稱盤龍村。因村莊四周的小山坡似高牆環抱而得名。村民多吳姓,建有吳家祠堂及孝子牌坊,歷史悠久。自合作化以來,該村大力發展茶葉基地、柑桔基地和毛竹基地,使集體經濟不斷壯大。1976年,建造了設有1400個座位的大會堂及一幢四層辦公大樓,並連續幾年邀請浙江紹劇團、建德婺劇團及浙江越劇團前來演出,以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村黨支部書記方壽慶數次被評為省級勞動模範,被喻為“大岩山下不老松”。1982年、1985年,高垣村被評為省級先進集體;1990年又被授予省級文明村稱號。1994年被命名為建德市小康村。

高垣村牌樓高垣村牌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