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公園內鸛山截江而立,岩壁突兀,因其山勢如臨江俯立的鸛鳥,故名鸛山。山上古木蔥蘢,樓閣錯落。有修建於清同治年間的“春江第一樓”、現代文學家郁達夫及其兄長法學家郁曼陀奉養其母的“松筠別墅”、東漢高士嚴子陵垂釣處、“龜川秋月”、“董公祠”等古蹟而揚名於世。
鸛山是華東文化名山,古今中外不少文化名人慕名而至。如唐朝李白、白居易,宋代蘇東坡,現代著名文學家郁達夫、郭沫若、沙孟海等都遊覽過鸛山,留下了蹤跡和墨寶。鸛山是富春山水歷史文化的縮影,也是富陽的標誌。
鸛山海拔42.9米,面積3.46公頃,三面環山,因山上多生天然岩石,最早叫石頭山。唐時,此山屬道觀管轄,曾叫“觀山”。宋時屬官府,並被闢為遊覽之處,文人墨客因名而來,因其形如迎江俯瞰的鸛鳥,因此命名為鸛山。站在山上朝南俯江邊,那塊伸入江中的石磯就是鸛鳥的脖子,滿山鬱鬱蔥蔥的樹林可以看做鸛鳥的羽毛,鸛山由此得名。
主要景點
春江第一樓
“春江第一樓”是鸛山標誌性建築。它青牆黛瓦,飛檐翹角,被古人稱之為“前樓如畫俯山根”。此樓原為三層,曾於清朝鹹豐年間毀於戰火,同治年間重建後改為兩層。樓前正中高懸“春江第一樓”匾額。
嚴子陵垂釣處
多少年以來,人們只把桐廬七里瀧當作東漢高士嚴子陵唯一的垂釣和隱居處,
其實在富陽境內也有三處嚴子陵的垂釣處,一處在西南桐州,一處在新民雞籠山,這二處均因江段變遷,難覓遺蹟,唯剩下鸛山一處。此處依山臨水,由於石磯伸入江心,江水在此迴旋成潭,魚是聚集,是垂釣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