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著名地質學家高振西,字化白,河南滎陽縣人。193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31―1937年留母校
任教。1937―1949年任原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員、技士、技正等職。在此期間,於1940-1944年,借調至福
建地質土壤調查所任技正兼地質課課長;1945―1949年兼任原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兼任南
京地質探礦專科學校導師,1950―1991年,相繼任地質博物館館長、總工程師、名譽館長等職。1955年初還
曾短期兼任地質出版社總編輯。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78-1987年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五及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高振西最突出的貢獻是:他和熊永先、高平合作,於1934年發表論文《中國北方震旦紀地層的研究》(英文),
奠定了我國北方晚前寒武紀岩石地層學的基本格架。他所研究的薊縣剖面於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中
國第一個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
高振西從青年時代起就重視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特別是對福建的地層、構造、礦產、山脈、水系及海洋
的研究,具有開拓性的意義,而這些工作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抗日戰爭年代中進行的。在50年代,他重視新
構造運動,發表了《懷來盆地的形成與喜馬拉雅運動》等文章。同時也贊同“陸相生油論”。他還領導了浙江
中生代火山岩系中的脈狀螢石礦床的調查,與潘江共同提出“等間距”和“雁行排列”控礦觀點,受到廠礦
的重視和表彰。高振西的後半生,主要從事地質博物館的擴建和地學科普工作的創立,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
益。
作品目錄
目錄“Sinian”之意義在中國地質學上之變遷
中國北部震旦紀地層的初步研究
關於震旦系的幾個問題
廣西桂平木圭馬皮一帶之錳礦
廣西武鳴上林兩縣金礦簡報
福建永春德化大田三縣地質礦產
福建安溪同安南安晉江四縣地質礦產
福建之山脈水系及海岸
福建地質概要
福建連城長汀兩縣地質礦產
福建二疊紀地層及古地理
懷來盆地的生成與喜馬拉雅期造山運動
北京近區新構造的幾種證據
地層內之結核
喀斯特地形論略
湖北南部之煤系及煤藏量之估計
試論中國湖相白堊紀地層與石油之生成
浙江武義一帶螢石礦的若干規律
中國地質事業創始七十年
中國地質博物館概況
高振西地質著作目錄
高振西生平大事年表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