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街村[雲南省元陽縣馬街鄉馬街村]

該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馬街鄉,地處馬街鄉政府所在地,到鄉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縣城南沙26公里。該村下轄馬街、阿吾寨、龍街、牛街、曼延坡、放羊寨、秀水寨、三家村、羅漢村、中寨等11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91人。全村國土面積29平方公里,海拔870米,年平均氣溫20.2℃,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甘蔗、木薯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

該村到馬街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6輛,農用運輸車15輛,拖拉機28輛,機車2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1.3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21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7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7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8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086畝(其中:水田1474畝,旱地1612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稻穀、甘蔗、木薯、香蕉等作物;擁有林地2100畝。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594戶,共有鄉村人口2725人,其中男性1416人,女性1309人。其中農業人口2725人,勞動力1786人。該村以漢族、彝族、傣族混居地,其中漢族771人,彝族1377人,傣族57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5人,占人口總數的2.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06人,參合率95.6%;享受低保322人,有15人享受五保戶待遇。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馬街鄉衛生院。該村建有公廁16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594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94戶通電,有7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1.8%和8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7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9戶,分別占總數的80%和68.9%。

文化教育

雲南省元陽縣馬街鄉馬街村進村道路 雲南省元陽縣馬街鄉馬街村進村道路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建築面積1003米,擁有教師56人,距離馬街中學0.1公里,還建有1所幼稚園。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7人,其中小學生316人,中學生141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7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有35人,男黨員50人,女黨員7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7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召開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94份。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經濟總收入8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0萬元,占總收入的49.7%;畜牧業收入169萬元(其中出欄肉豬2275頭,肉牛392頭,肉羊85頭),占總收入的20.5%;漁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0.5%;林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2.4%;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48萬元,占總收入的17.9%;工資性收入74萬元,占總收入的9%。農民人均純收入215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第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8人,在雲南省內務工396人,到雲南省外務工72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76畝(其中:水田1474畝,旱地1702畝),人均耕地1.91畝,主要種植稻穀、甘蔗、木薯等作物;擁有林地21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 ,該村正在發展甘蔗種植、木薯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種植產業。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文化教育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圍繞縣“三圍,四帶,六培植”的發展思路,,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依託本村的自然資源和發展實際,理清思路,大力發展種植和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