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馬維衡先生從小習琴,師從廣陵派琴家胡蘭、胡蔭乾先生學習古琴,顯示出了極高的天賦。他的演奏追求平和、自由、跌宕、悠遠與舒展愜意的情趣,集諸家之所長,並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與特點,除了在古琴演奏方面的驕人成績外,在古琴研製上也是成果斐然,其製作的古琴被世人稱為“馬琴”。 “彈而優則斫” 馬先生完美詮釋了從一名琴家到斫琴高手的華麗變身。2008年11月,馬維衡先生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這份無上的殊榮也是對馬維衡先生多年來對古琴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的肯定。錚錚弦上音,悠悠古琴曲,馬維衡先生就像是池邊垂釣的老叟,閒看雲捲雲舒,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怡然自得,在自己的古琴天地里書寫著最瑰麗的篇章。
古琴源淵
據介紹,居“琴棋書畫”之首的七弦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絲弦樂器,傳說由伏羲始創。《詩經》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的詩句。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佳話。歷代的聖賢雅士以撫琴來修身養性、寄託情志,發展出內涵豐厚的琴學。而因為地域、師承等的不同,古琴還形成諸多的流派。
聽到古琴入選“世遺”的訊息,廣陵琴派第11代傳人曹華十分高興。他告訴記者,古琴在上個世紀一度瀕臨滅絕。1983年,在揚州舉行了全國古琴打譜會,少有人知的古琴才又慢慢興盛起來。這兩年,揚州各家樂器廠紛紛生產古琴,一年的古琴銷售量近千台,說明學琴的人數在增加。據他估計,加上常熟的虞山派、南京的金陵派、南通的梅庵派等,全省的琴人可達數百名,並出現了一些新的琴家。而隨著交流的增多,各琴派之間的區別正日益模糊,很多學琴者都師從多人,將各派手法兼收並蓄。
演藝圈有句流行的話叫“演而優則歌”,這句話用在馬維衡身上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馬琴
彈琴的人來制琴,更能達到古琴的最佳音色。2002年被授予“中國制琴名師”稱號的揚州人馬維衡,最早也是由向廣陵派琴人學琴起步的。馬維衡斫制的古琴已自成風格,世稱“馬琴”,被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內外諸多琴家收藏彈奏。他制的最好的一張琴,被外國友人以40萬元的價格買走。
琴師
演藝圈有句流行的話叫“演而優則歌”,這句話用在馬維衡身上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他的“彈而優則作”體現了從一個琴人到斫琴高手的完美結合。“十年磨一劍”。在一張張老琴身上,馬先生完成了與古人的對話,終於掌握了琴的生命和靈性,並且用事實證明了:“做好琴必須先做好人,彈好琴才能斫好音”。
聆聽馬維衡先生的古琴彈奏,沒有拘泥於玩弄技巧,而著重於古琴的內在品質修養,給人以“沉穩儒雅”的感覺。正如古琴家林友仁先生所說:彈琴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不在於你琴藝的高下,而在於你是否拋開“浮躁之氣”和一顆“功利心”。
人物榮譽
2018年5月,確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