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盛永

1956年,與全村另外三個初級社合併成立了三元農業高級社,被選為社長。 人民公社成立後,她由高級社社長轉為三元生產大隊隊長。 1960年,馬盛永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三元大隊黨支部副書記。

馬盛永(1913~1989) 女,章丘市文祖鎮文祖村人。出生在一戶貧農家庭里,17歲出嫁到本鎮三元村。1944年12月,當選三元村婦救會長,組織婦女紡棉、織布、縫軍衣、做軍鞋支援前線,她曾一次上交軍服150套、軍鞋300多雙。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協同農救會和自衛團,在村西北於家林開辦一處小煤井。馬盛永組織婦女製作的支前用品,通過“煤井”源源不斷地運到魯中軍區或泰安行署。為了支前,馬盛永同本村婦女幹部扮成遠方投親或逃荒要飯的,步行百里,到辛寨一帶,與那裡的黨組織和進步民眾團體取得聯繫,購到大批土布和棉紗,千方百計地運到抗日根據地。1948年秋,濟南戰役打響,她走東家跑西家,動員青壯年組織擔架隊、運輸隊支援前線,組織婦女磨麵粉、送軍糧,做好後勤工作,多次受到縣、區政府的嘉獎。新中國成立後,她帶領民眾積極走合作化道路。先是組織互助組,繼而成立三元永生初級農業合作社。1956年,與全村另外三個初級社合併成立了三元農業高級社,被選為社長。馬盛永帶領一班人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增加社員收入,開辦一處小煤窯,帶頭獻木頭打滑車,其他幹部也湊木料製作井架。 3個月就挖出煤炭,半年盈利2萬多元,一年純收入5萬餘元。為多給集體創造財富,她又將一停產的個體窯廠折價入社。為了打開銷路,她用一根繩子,一頭拴著一塊磚,一頭墜著一片瓦,背在肩上,步行南下萊蕪,北上棗園、明水、相公莊等地推銷,小腳磨出了血泡不叫苦。她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一個多月的時間,走了上百個村莊,行程一千多華里,終於為三元磚窯廠打開了銷路。到1957年,一個連辦公用的筆墨紙張都無錢購買的窮社,變成擁有固定資產20多萬元的富社,當年社員分紅近7萬元。 馬盛永被選為出席泰安地區勞模大會的代表,後又出席了全國勞模大會,在北京懷仁堂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人民公社成立後,她由高級社社長轉為三元生產大隊隊長。不管暑夏還是寒冬,也不管是陰雨夜還是風雪天,每天都堅持到各個生產隊轉一轉,去地里走一走。發現哪塊地里有了草或是禾苗弱黃,便馬上找生產隊長出動勞動力滅荒追肥;看到哪塊地里有了蟲災,立即派人及時撲滅。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領導社員生產自救。一旦發現誰家缺糧、斷頓,誰家遇有生、老、病、死等情況,她都跑前跑後,想方設法,盡力幫助解決困難。社員們都說她是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的好隊長。1960年,馬盛永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三元大隊黨支部副書記。更是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1973年,莊稼缺肥,秸細葉黃。本縣買不到化肥,她自帶煎餅去泰安,找到曾經擔任過章丘縣委書記的張海濤,從那裡買來化肥。1974年,村里引水抗旱修渠道,急需一塊3米多長的4寸鋼管分岔口,她帶上青年幹部於訓明,冒著酷暑步行30里去明水物資站購買。兩人顧不上吃中午飯,硬是一路扛著90多斤重的鋼管走回來。 1975年,村里籌建539平方米“知青樓”,困難很大,已65歲的馬盛永,自告奮勇挑起這一重擔,圓滿完成完成修建任務。1989年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