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馬灣村在1949年是保山縣第七區小水井行政村所轄16個自然村,落在潞江東岸雙虹橋上、下山區和丘陵地帶,居住分布在小水井、烏蟒、尖山、臭水、屍帕、白岩、大墩子、墩子地、魯村、白水塘、張臘、石嶺崗、新寨、平掌、鹽井山等地,至1952年土地改革時,將村公所遷移到中心地點戶帕村改名為保山縣第九區戶帕鄉。土改完成後,新安鄉撤銷將綠竹寨,老寨子劃歸戶帕鄉,共有16個村,村幹部編制4人。進行互助合作工作,1954—1955年辦起初級農業社1—7個小社,當時羅明壩的田地在舊社會大部分屬方家、李家、喬家所有,出租給農民耕種,約有1/10的是荒著。傳說羅明壩在那時有48個村子。乾田壩叫官家寨,有土司住過。出現過鼠疫,死亡人數多、不敢居住,從高處四山搬遷,有的搬到上江。此地氣候炎熱,雜草叢生,無人定居。外地人到此地住宿過夜,怕患啞擺子(惡性疫)醫治不好,在那時流傳著一句話,“要到羅明壩,先把老婆嫁”。到解放後,四山的人下來種田都是在冬臘月來蓋起臨時棚子搞冬耕和春耕,種下棉花、稻穀後,在立夏節令就搬回老家去了。牛耕管理都是從老家下來早出晚歸幹活,種植作物稻穀、棉花、甘蔗,實行輪作制。1955年保山縣委、政府決定以糧為主多種經營,熱區大量擴種棉花。當時民眾很不願意,怕熱、怕毒、怕死人、燒柴困難等。經作了大量思想工作,花了半年多時間,發動民眾到壩上看了居住村馬灣、麻馬兩個大村子,看了宅墓地。到1956年正式搬遷時,只有小水井、尖山、戶帕、平掌、新寨等八村五個社占50%的農戶移下壩定居,也就是現在的馬灣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53.47畝(其中:田1374.16畝,地1479.31 畝),人均耕地1.44畝,主要種植甘蔗、香料煙、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9152.6畝,沒有經濟林果地;荒山荒地1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12戶通自來水,有28 戶飲用井水,有2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540戶通電,有4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524台;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535部。
該村到鄉政府交通公路為土石路;進村公路為土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村內有一輛中巴客車每天往返隆陽區,距離羅明街集貿市場(五天趕一次集市)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18輛,機車25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74.16畝,有效灌溉率為48.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374.1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畝。
農村經濟
2009年末,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567.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75.22萬元,占總收入的62.22%;畜牧業收入488.55萬元,占總收入的31.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07頭,肉牛134頭,肉羊242隻);沒有漁業收入;林業收入20.19萬元,占總收入的1.29%;第二、三產業收入83.45萬元,占總收入的5.32%。農民人均純收入414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9戶,共鄉村人口2077人,其中男性1053人,女性1024人。其中農業人口2076人,勞動力1531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7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存在基礎設施差、人畜飲水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甘蔗、香料煙特色產業,為了使農民增收,大力發展養殖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374.16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74.1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畝。 該村到2011年底,有19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0人 ,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10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53.4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1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76萬元,有固定資產7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7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灣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羅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03人,中學生80人。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374.16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74.1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畝。 該村到2011年底,有19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67人,黨員中男黨員60人,女黨員7人。 團員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