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萊蕪縣全圖”標註:“馬家莊”。據《馬氏譜》記載:明末馬姓由水北遷此建村,以姓名村為馬家莊。因重名,198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改稱馬村。
據史料記載:該村民國時期隸屬湧泉鄉管轄;1948年解放時成立行政村,隸屬張公鄉管理;l953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成立農業初級社,1955年成立農業高級社,1958年轉為楊莊公社;2018年萊城區楊莊鎮管轄。
經濟產業
馬村人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帶頭創建翻沙廠,煉銅煉鋁,鑄造銅鍋鋁壺,加工零部件。80年代上煉鐵大爐一座,為一些大工廠加工鑄造零部件。在當時一些村辦企業經營不景氣、紛紛停產倒閉時,馬村翻沙廠卻越辦越紅火,為村民賺取了可觀的效益。
1985年修建的磚瓦窯至2018年十分興隆,磚瓦銷往四面八方。由於村里百業俱興,帶動了村里經濟飛速發展,因而村民生活普遍提高。村民中有若干戶在泰萊路邊蓋起了樓房,創辦了工商企業。2018年村中有養豬大戶3家,戶均1000多頭;其他養豬戶20多家。全村人均養豬30多頭,人均收入近3000元。
馬村人民思想開放,大膽改革。村內規劃初見規模,兩條瀝青路橫貫東、西、南北;在村南靠近泰萊路的地方,村民建起了兩層小洋樓,號稱“商業一條街”,現已上了商店批發、電氣焊加工、運輸等。商業一條街上,人來車往,一派興旺發達的景象。
行政區劃
據史料記載:該村民國時期隸屬湧泉鄉管轄;1948年解放時成立行政村,隸屬張公鄉管理;l953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成立農業初級社,1955年成立農業高級社,1958年轉為楊莊公社;2018年萊城區楊莊鎮管轄。
地理位置
馬村位於萊城西24公里,東北距楊莊6公里
人口民族
漢族
著名人物
馬村人歷來重視教育。清末秀才馬廷義,開辦私塾,積極辦學。民國二十年,馬樂天在馬家莊設立親職教育會,教授村民子弟。改革開放後,馬村人修建了高標準的教學樓,共花費10多萬元,是村支書張振厚籌集資金帶領村民在1983年修建的,開創了楊莊鎮農村國小建樓辦學的先河。由於馬村人重視教育,村中文化人輩出,至2018先後有20多人升入大學。全村第一個大學生為馬學江。烈士馬樂天的兒子馬京泗,政法學院畢業後,在泰安中級法院工作;孫子馬向偉,南開大學政法系碩士畢業後,在山東省法院工作。另外,較年輕的馬金華,山東師範大學畢業後,2018中國人民大學讀博士。就讀於南京大學的馬金霞因在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