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庫馬拉

馬庫·庫馬拉

馬庫·庫馬拉(Markku Tapio Kulmala),1958年10月出生於芬蘭福薩爾,大氣物理學及陸地生態系統氣象學家,芬蘭科學和人文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大氣科學中心主任。

1988年獲得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博士學位。2004年當選芬蘭科學和人文院院士,2012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馬庫·庫馬拉的研究領域包括大氣氣溶膠成核和增長機理、氣溶膠-大氣簇團動力學和生物圈-氣溶膠-雲-氣候相互作用。

人物經歷

1988年,獲得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博士學位。

2004年,當選芬蘭科學和人文院院士。

2012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2013年4月25日,被聘為南京大學教授名譽教授。

2014年5月17日,受聘為復旦大學榮譽教授。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在大氣科學中,氣溶膠中新粒子的成核和增長一直是困擾學界的科學難題,最大的瓶頸在於中性簇團及其成核機理。馬庫·庫馬拉基於理論分析預測了中性簇團的存在,理論推導出其活化增長機制,並進一步發展測量技術,實現了3nm以下粒子的直接測量及超細粒子的成分分析,證實了中性簇團的存在並弄清了超低揮發性成分在簇團增長過程中的作用,完善了新粒子生成和增長理論。相關參數化方案成為國際主流環境和氣候模式的關鍵模組,顯著降低了氣溶膠模擬的不確定性。

馬庫·庫馬拉領導發展了地球系統過程集成觀測試驗基地SMEAR,使其成為全球公認的測量參數最齊、持續時間最長的“旗艦站”。基於觀測和理論分析提出了陸地生物圈-氣溶膠-雲-氣候相互作用的反饋循環機制COBACC,定量揭示了CO2增加引起的全球變暖及森林生產力變化如何影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自然排放和二次有機氣溶膠的形成,進而影響雲和輻射平衡並對氣候系統產生反饋。

•學術論著

馬庫·庫馬拉基於相關工作先後發表800餘篇SCI論文(包括11篇Nature和13篇Science),總引用超過30000次。近5年來一直是ESI地學領域全球引用最高的科學家,高影響指數H-index為84。

人才培養

馬庫·庫馬拉與中國學者已進行了近十年的實質性合作,對中國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積極推動和開展與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遙感所、中科院大氣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的合作和人才培養。先後邀請中國學者參加歐盟FP6、FP7項目,幫助中國發展地球系統區域過程觀測平台;他推動了iLEAPS計畫國際項目辦公室落戶中國,並在領導PEEX計畫過程中邀請中國作為主要發起國,增強了中國在氣候變化與環境領域的國際化程度。

榮譽表彰

馬庫·庫馬拉先後獲得了多項國際大獎,包括氣溶膠領域最高獎“Fuchs紀念獎”和歐洲地球物理聯合會Wilhelm Bjerkenes勳章。

人物評價

庫馬拉十分關心中國面臨的複合大氣污染問題,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家和城市層面的雙邊合作,積極從歐洲尋求資金和技術,幫助中國重點城市治理大氣污染;主導發展的多台儀器在中國得到較好套用,對揭示灰霾形成機理髮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中國大氣環境科技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