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簡介
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是中國最具歷史的專業體育賽事,首屆於1959年舉行。自1959年起,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每年11或12月均於香港新界粉嶺高爾夫球會舉行。自2001年開始,成為歐巡賽認可賽事。2010年總獎金為250萬美元。1958年,當高爾夫在亞洲地區還不普及的時候,香港高爾夫俱樂部會員金-霍爾(KimHall)給澳大利亞球手埃里克-克雷明(EricCremin)寫了一封信,詢問他的同胞在參加完1959年菲律賓公開賽之後是否願意到香港來,參加另外一場比賽。
埃里克-克雷明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就這樣首屆香港公開賽在1959年正式誕生。這個概念得到了亞太地區頂尖球手的積極回響。那一年,鮑勃-查爾斯(BobCharles)和克爾-納哥爾(KelNagle)兩位大滿貫賽冠軍都參與了這一場比賽。不過最終,一個來自台灣的年輕人呂良煥以一桿優勢奪取了冠軍。15年之後,不再年輕的呂良煥再次贏得了香港公開賽。到最後,這兩個冠軍成為呂良煥簡歷上最為精彩的一筆,因為今天的香港公開賽已經成為世界高爾夫版圖上重要的一站,而他作為首屆冠軍將被人永遠銘記。
第二屆香港公開賽被彼德-湯姆森(PeterThomson)贏得。那個時候彼德-湯姆森已經是世界級的巨星,頭上頂著四個英國公開賽冠軍。五、六十年代正是澳大利亞人事業的巔峰時期,他能在香港公開賽上奪冠一點不讓人意外。彼德-湯姆森後來又在1965年和1967年贏得了香港公開賽。其中1965年,他同時贏得了個人第五個英國公開賽冠軍,也是最後一個英國公開賽冠軍。
克爾-納哥爾是第叄屆香港公開賽冠軍。一年前,克爾-納哥爾在聖安德魯斯以一桿優勢擊敗阿諾-帕爾默贏得了個人唯一一場大滿貫賽:英國公開賽。一年後,也就是他贏得香港公開賽那一年,他再次獲得英國公開賽的爭冠機會,不過阿諾-帕爾默反過來擊敗他,在皇家伯克戴爾奪取了冠軍。
另外一個在香港公開賽上多次奪冠的大滿貫賽冠軍是格雷格-諾曼(GregNorman),他贏得了1979年和1983年兩屆比賽。雖然“大白鯊”在贏得那兩屆賽事的時候,還沒有成為大滿貫賽冠軍,但他在世界高爾夫圈子之中已經小有名氣,1982年,他拿到了歐巡賽獎金王。格雷格-諾曼後來贏得了1986年和1993年英國公開賽,並且長期盤踞在世界第一寶座上。
看上去香港公開賽冠軍總與英國公開賽冠軍掛鈎,實則不然。1971年冠軍奧維爾-穆迪(OrvilleMoody)只贏過美國公開賽。而1987年冠軍伊恩-伍斯南(IanWoosnam)和1991年冠軍伯納德-蘭格(BernhardLanger)的大滿貫賽勝利全部來自美國名人賽。
至於說到1992年冠軍湯姆-沃森(TomWatson),他應該是所有香港公開賽冠軍之中成就最高的一個。他總共贏得8個大滿貫賽頭銜,包括2屆美國名人賽,1屆美國公開賽和5屆英國公開賽。
2001年,香港公開賽正式加入歐巡賽,開啟了歷史新篇章。這一年的獎盃再次被大滿貫賽冠軍奪走。西班牙人奧拉沙寶(JoseMariaOlazabal)分別於1994年和1999年贏得美國名人賽,他在香港高爾夫俱樂部奪冠頗有戲劇性。比賽還剩最後叄個洞的時候,奧拉沙寶落後2桿。然而他在最後叄個洞神奇逆轉。在第16洞和第17洞抓到小鳥之後,奧拉沙寶在第18洞右邊的樹枝下擊出一個絕妙的5號鐵,小球越過水障礙,在果嶺邊緣彈了起來,最終停到距離洞口幾英寸的地方。這一桿幫助他連續抓到第叄只小鳥,最終交出64桿,以一桿優勢反超奪冠。
有意思的是,這一幕兩年之後發生在另外一個大滿貫賽冠軍哈靈頓身上。愛爾蘭人打到最後一個洞的時候,與亨尼-奧托(HennieOtto)並列領先。後者已經完成了比賽,現在只看哈靈頓的表現了。在第17洞抓到小鳥之後,哈靈頓在第18洞的開球很有自信,放到了球道的中央,接下來進攻果嶺的一桿越過水障礙,可是停在了20英尺之外。哈靈頓在果嶺上沒有手軟,一推進洞,在觀眾的歡唿聲之中捲走了冠軍。
那個時候的哈靈頓是歐洲最頂尖的選手之一,不過他的才能還沒有得到證明。愛爾蘭人沒有等太久,叄年之後他在卡諾斯蒂的延長賽中擊敗加西亞奪取了英國公開賽冠軍。一年之後在皇家伯克戴爾他成功衛冕,並且在一個月後贏得了美國PGA錦標賽。哈靈頓在奧克蘭山奪冠同時意味著香港公開賽的冠軍名單之中包括了所有四場大滿貫賽的冠軍。
歐洲選手過去連續6年稱霸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包括瑞典的派屈克·索蘭德(PatrickSjoland1999年)、英格蘭的西蒙·戴森(SimonDyson2000年)、西班牙的歐拉查寶(JoseMariaOlazabal2001年)、瑞典的佛瑞克·賈波森(FredrikJacobson2002年)、愛爾蘭的帕德萊格·哈靈頓(PadraigHarrington2003年)及西班牙的吉梅南茲(MiguelAngelJimenez2004年)。
上一次亞洲球手贏出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要追溯至1998年冠軍的南韓姜旭淳(KangWookSoon)。
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贏出次數最多的是台灣的謝永郁,共贏出四次(1963、1964、1975、1977年);其次是澳洲的湯臣(PeterThomson),共贏出叄次(1960、1965、1967年)。
台灣的謝永郁是唯一兩年蟬聯冠軍的球手,連續於1963年及1964年奪冠。
台灣的呂良煥在1959年勝出首屆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後,15年後再次成為1974年冠軍。
香港高爾夫球會設有叄個球場,包括伊甸球場、老球場和新球場。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將使用復合球場(CompositeCourse),當中結合了伊甸和新球場中最具特色的球洞。
挪威選手比雍斯塔(HenrikBjornstad)於2001年公開賽第叄輪時,創下複合球場的最新記錄,打出低於標準桿10桿的61桿。此賽績將寫入歷史記錄,因為複合球場將為2005年瑞銀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進行重新設定。
歷屆冠軍
香港公開賽歷史顯赫,歷屆冠軍包括九位大滿貫錦標得主:1959
LuLiang-huan(台北)
1960
PeterThomson(澳洲)
1961
KelNagle(澳洲)
1962
LenWoodward(澳洲)
1963
HsiehYung-yo(台北)
1964
HsiehYung-yo(台北)
1965
PeterThomson(澳洲)
1966
FrankPhilips(澳洲)
1967
PeterThomson(澳洲)
1968
RandallVINES(澳洲)
1969
TeruoSugihara(日本)
1970
IsaoKatsumata(日本)
1971
OrvilleMoody(美國)
1972
WalterGodfrey(紐西蘭)
1973
FrankPhilips(澳洲)
1974
LuLiang-huan(台北)
1975
HsiehYung-yo(台北)
1976
HoMing-chung(台北)
1977
HsiehMin-name(台北)
1978
HsiehYung-yo(台北)
1979
GregNOrman(澳洲)
1980
KuoChi-Hsiung(台北)
1981
ChenTze-ming(台北)
1982
KurtCox(美國)
1983
GregNOrman(澳洲)
1984
BillBrask(美國)
1985
MarkAebli(美國)
1986
SeichiKanai(日本)
1987
IanWoosnam(威爾斯)
1988
HsiehChin-sheng(台北)
1989
BrianClaar(美國)
1990
KenGreen(美國)
1991
BernhardLanger(德國)
1992
TomWatson(美國)
1993
BrianWatts(美國)
1994
DavidFrost(南非)
1995
GaryWebb(美國)
1996
RodrigoCuello(菲律賓)
1997
FrankNobilo(紐西蘭)
1998
KangWook-soon(韓國)
1999
PatrikSjoland(瑞典)
2000
SimonDyson(英格蘭)
2001
JoseMariaOlazabal(西班牙)
2002
FredrikJacobson(瑞典)
2003
PadraigHarrington(愛爾蘭)
2004
MiguelAngelJimenez(西班牙)
2005
ColinMontgomerie(蘇格蘭)
2006
JoseManuelLara(西班牙)
2007
MiguelAngelJimenez(西班牙)
2008
LinWen-tang(台北)
2009
GregoryBourdy(法國)
2010
IanPoulter(英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