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視工業正和香港的經濟一樣處於黃金時期。那個時代香港的電視劇工業人才濟濟,香港兩大商業電視台亞洲電視和TVB正是旗鼓相當的時期。為了收視兩台均各出法寶,而電視劇便成為爭奪觀眾的最大砝碼。 內地認識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霍元甲》是亞洲電視台的作品,該劇開創了![](/img/e/a53/8c1cb15c5ce70edce03ebecfb7f2.jpg)
時裝劇潮流和香港巨星
在《射鵰英雄傳》之後,香港的現代劇和時裝劇也陸續打開內地市場。 現代電視劇集中以《京華春夢》、《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最為轟動。由於這三部電視劇在內地的轟動效應,劇中的男女主角也成為內地觀眾心目中的巨星。周潤發、趙雅芝、汪明荃等成為香港文化的代表,而幾部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現在依然是備受歡迎的香港歌曲。葉麗儀的《上海灘》和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與之前的古裝劇主題歌相比,更加貼近內地人當時的生活。而從人物的年代和演繹手法上更與生活息息相關。《上海灘》中許文強的造型成為當時內地時髦青年的最新潮流——瀟灑的許文強,黑色長大衣配上白色圍巾,頭上一頂禮帽,越發顯得英俊挺拔。港劇的輝煌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一大批香港現代劇出現在內地螢屏上,其中以警匪劇和倫理劇最受歡迎。出自這個時代而被內地觀眾視為經典的港劇有《獵鷹》、《警花出更》、《流氓大亨》、《火鳳凰》、《義不容情》、《我本善良》、《灰網》、《法網柔情》、《大班密令》、《幹探群英》等等。隨著這些電視劇的熱播,令香港明星成為上世紀80年代內地最受歡迎的明星,他們的海報成為年輕人的時髦裝飾品。劉德華、萬梓良、鄭裕玲、溫兆倫、劉嘉玲、黃日華、關禮傑等走紅內地。而演唱這些電視劇的一大批香港歌星也逐步在內地推出磁帶,如梅艷芳、譚詠麟、張國榮、溫兆倫、陳百強等等。香港電視劇的大舉播放成為內地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大主流偶像文化的引領者。 隨著內地電視行業的崛起以及電視管理機構立法的逐步規範,香港電視劇在上世紀90年代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由於20世紀80年代的武俠古裝類劇集在香港本地的逐步消失,亞洲電視在與TVB的常年鬥爭中已經失勢,宣布電視劇集減產;TVB的電視劇又多以本土劇為題材,同時題材多是換湯不換藥,故事雷同結構老套,加上大批頗有觀眾緣的小生花旦往電影圈發展,而TVB又縮減拍戲的支出,令TVB的香港電視劇對於看了10多年的內地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 隨著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的各種電視劇陸續在內地播出,以及引進電視劇的限制等因素,香港電視劇曾經統領內地電視劇主流市場風光不在,在《大時代》之後曾經一度默默無聞。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時,一大批由香港無線電視元老級金牌監製李添勝監製的TVB金庸新武俠連續劇又一度成為內地電視台的收視冠軍,如《神鵰俠侶》、《鹿鼎記》、《天龍八部》等。並且成功向內地推銷了幾位TVB上世紀90年代的超級明星,如古天樂、陳小春等。當時熱鬧的情況曾經出現了6個衛星台同時播放《天龍八部》的盛況。後港劇時代
直到2000年到來之時,一部100集的大型商戰題材的億元之作《創世紀》在CCTV8的播出再次引起轟動。由於當時CCTV8延後播出該劇的下半部曾經引起眾多觀眾的不滿情緒,且該劇去年在湖南台重播依然高居收視第一的好成績,再次為內地的“後港劇”時代帶來了新的驕傲。而《創世紀》作為一部以純正香港背景為題材的電視劇,成為近幾年港劇在內地觀眾心目中新的里程碑。豪華的場景、扣人心弦的故事、靚麗當紅的演員以及前期的轟動宣傳都創造了內地觀眾又一次港劇情結。而該劇也充分考慮了內地市場的口味,演員陣容算是TVB10年港劇之最,如古天樂、王敏德、秦沛、汪明荃、羅嘉良、陳錦鴻、郭晉安、郭可盈、陳慧珊、吳奇隆、蔡少芬、雪兒、郭鋒、邵美琪等等。 為了更好贏得內地市場,以“背靠祖國,放眼全球”的策略,TVB回歸之後,除了將大量的電視劇外景到內地實景拍攝外,還與內地不少發行公司合作拍攝電視劇,如《血薦軒轅》、《大唐雙龍傳》等等,同時也廣邀內地電視台和媒體出席在香港的活動,以期推銷和擴大香港電視劇在內地的影響。“後港劇”時代,針對內地各電視台以爭奪收視為主要考核目標的情況,一部成為香港收視最高的電視劇集,自然會成為內地電視台的搶手貨。比如在湖南台播出的《金枝欲孽》和安徽台已經購買的《鐵血保鏢》,均是由於內地媒體和香港媒體同時刊登了眾多的新聞報導引發了內地電視台的注意。由於《金枝欲孽》在內地的轟動效應,為港劇在內地的播出創造了更好的口碑效應,也令新的一批香港藝員成功打入內地市場。不過由於DVD的先行出版和網路同步下載的流行,港劇已不可能再現當年《射鵰英雄傳》那種一夜轟動的盛況。但是作為我們集體回憶的一部分,即將播出的由TVB和CCTV共同製作為迎接回歸10周年的大戲《歲月風雲》有望再次令人回憶起那些港劇陪伴我們走過的日子,並且在全新合作模式下,以內地的優勢結合香港的優勢,為華人電視劇打造出全新的代表作。劇集的普及
雖然港劇是由ATV及TVB製作,但亞視長期嚴重虧損,為減輕成本,近年大大減少劇集的製作,改以![](/img/3/26e/60e341b228b805227b830f80c9b1.jpg)
劇集文化亦同時影響著香港其他普及文化事業。70年代後期,一批受歡迎的無線製作人進軍影業,例如徐克、許鞍華等,推使香港進入新浪潮電影年代,而現今著名的導演、編導例如杜琪峯、王家衛、韋家輝等,很多都是無線出身。明星、演員方面,如周潤發、周星馳、張曼玉、梁朝偉、劉德華、吳鎮宇等,都各自投身各地的影視歌事業。可見無線培養演藝人,都已經成為了香港影視界的主力人物。
在1974年,無線劇集《啼笑姻緣》首次使用粵語主題曲,被視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發展的里程碑。劇集的主題曲流行之餘,歌星亦得以在電視上曝光,互相推動發展,令本土音樂得以發展,自1978年起,獲得白金銷量的本地唱片,就超越了外國的音樂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