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作者: 梁啓超 著出 版 社: 長征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10-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163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1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2043756
-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梁啓超,維新派代表,李鴻章的“政治公敵”,在李鴻章去世後,懷著敬其才、惜其識、悲其遇的複雜心情,用兩個月寫出了這部書稿。全書從李鴻章未成名之前一直到李鴻章病逝在床,囊括了李鴻章在軍事、外交、政治上的重要事跡。呈現給讀者的是一位陪著晚清帝國共同沒落卻無能為力的老臣形象。尤為突出的是:梁啓超通過對議和時期時局的詳細分析,列強的有備而來及咄咄逼人,讓我們看到了李鴻章左右為難的境地。梁啓超評李鴻章,可謂入木三分。內容簡介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指出:個體自我的每一次偉大的提高,都源於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義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說:經典是那些正在重讀的書,經典是常讀常新的書。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代經典作品中蘊藏著富民強國的豐富智慧、眾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經驗教訓。民為貴、君為輕的治國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潔、克勤克儉的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如臨如履、朽索馭馬的防腐意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幸福觀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憂患意識,精忠報國、捐軀濟危的民族大義,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氣節操守,自強不息、精進向上的積極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溫良恭儉、己欲達而達人的人間關愛,厚德載物、不涓細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對領導幹部有著重要的鏡鑒和啟迪作用。
《領導幹部讀經典》第一輯輯選民國人文精粹,囊括梁啓超、章太炎、王國維、蔡元培、魯迅、朱自清、鄭振鐸、呂思勉等大師級作品,為領導幹部提供治國理政參考和修養鏡鑒,是一套值得溫故知新並具有現實指導價值的經典讀物。
目錄
出版說明序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李鴻章之位置
中國歷史與李鴻章之關係本朝歷史與李鴻章之關係
第三章 李鴻章未達以前及其時中國之形勢
李鴻章之家世歐力東漸之勢
中國內亂之發生
李鴻章與曾國藩之關係
第四章 兵家之李鴻章(上)
李鴻章之崛起與淮軍之成立
當時官軍之弱及餉源之竭
江浙兩省得失之關係
常勝軍之起
李鴻章與李秀成之勁敵
淮軍平吳之功
江蘇軍與金陵軍浙江軍之關係
金陵之克復
第五章 兵家之李鴻章(下)
捻亂之猖獗
李鴻章以前平捻諸將之失機
曾李平捻方略
東捻之役
西捻之役
第六章 洋務時代之李鴻章
洋務之治績北洋海陸兵力
李鴻章辦理洋務失敗之由
第七章 中日戰爭時代之李鴻章
中日戰事禍胎
李鴻章先事之失機
大東溝之戰
平壤之戰
甲午九十月以後大概情形
致敗之由
李鴻章之地位及責任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鴻章(上)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條約
議和日本
停戰條約及遇刺
中日和約及其功罪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鴻章(下)
三國代索遼東
中俄密約
李鴻章歷聘歐洲
任外交官時代
膠州之役
旅順大連威海廣州灣
九龍之役
李鴻章出總署
第十章 投閒時代之李鴻章
日本議和後入閣辦事
巡察河工
兩廣總督
第十一章 李鴻章之末路133
義和團之起李鴻章之位置聯軍和約
中俄滿洲條約
李鴻章薨逝
身後恤典
第十二章 結論
李鴻章與古今東西人物比較
李鴻章之軼事
李鴻章之人物
附錄 李鴻章年表
編後記
媒體評論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若李鴻章者,吾不能謂其非英雄也。雖然,是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
吾敬李鴻章之才,我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梁啓超
晚清第一重臣、帝國第一流外交家、成效最顯著的改革先鋒。
――雷頤
書摘
第一章 緒論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人而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奸雄矣乎。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傑矣乎。雖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論非常人,烏見其可?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愿;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語曰:蓋棺論定。吾見有蓋棺後數十年數百年,而論猶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論人者將烏從而鑒之?曰:有人於此,譽之者千萬,而毀之者亦千萬;譽之者達其極點,毀之者亦達其極點;今之所毀,適足與前之所譽相消,他之所譽,亦足與此之所毀相償;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謂非常人矣。其為非常之奸雄與為非常之豪傑姑勿論,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尋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燭照而雌黃之者也。知此義者可以讀我之“李鴻章”。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李之歷聘歐洲也,至德見前宰相俾斯麥,叩之曰:“為大臣者,欲為國家有所盡力。而滿廷意見與己不合,群掣其肘,於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麥應之曰:“首在得君。得君既專,何事不可為?”李鴻章曰:“譬有人於此,其君無論何人之言皆聽之,居樞要侍近習者,常假威福,挾持大局。若處此者當如之何?”、俾斯麥良久曰:“苟為大臣,以至誠憂國,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與婦人女子共事,則無如何矣。”李默然雲。嗚呼!吾觀於此,而知李鴻章胸中塊壘,牢騷鬱抑,有非旁觀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責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