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的皇后和貴妃

順治皇帝的皇后和貴妃

清世祖順治皇帝先後有過四位皇后: 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獻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皇后的立廢

早在順治初年,攝政王多爾袞根據皇室與蒙古聯姻的老傳統,已為福臨聘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吉特氏,但直到福臨親政後的順治八年八月方完婚,並冊封為皇后,舉行了極為隆重的典禮。當年在中國的外國耶穌會士曾記載了完婚的“壯麗排場”:皇后是“在全部軍隊和無數騎兵的陪同下來到”北京的。他驚嘆道:“世上竟確實有如此無邊無際的騎兵隊伍!我親眼看見過西韃靼給中國國王八萬匹馬作為禮物。”但這並不是美滿的姻緣。兩年之後,即順治十年八月,福臨命大學士馮銓、陳名夏等“察前代廢后事例”上奏。這廢后之兆使馮銓等人大為驚訝,他們立即上疏諫阻,說:“皇后母儀天下,關係甚重。前代如漢光武、宋仁宗、明宣宗皆稱賢主,俱以廢后一節終為聖德之累。望皇上深思詳慮,慎重舉動,萬世瞻仰將在今日。”福臨覽奏後當即嚴加拒絕,斥責其沽名,並斷然說:“皇后壺儀攸系,正位匪輕,故廢無能之人!”第二天福臨便奏皇太后,降皇后為靜妃,改居側宮。諭禮部說,“今後乃睿王於朕於幼沖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自冊立之始即與朕志意不協,宮閫參商已歷三載。事上御下,淑善難期,不足仰宗廟之重。”表明了他堅決廢后的理由與決心。於是禮部尚書胡世安、侍郎呂崇烈、高琉上疏請“慎重詳審,以全始終”。禮部員外郎孔允樾以及宗敬一、潘朝選等十四名御史具疏力爭。孔允樾所言尤為懇切:“皇后正位三年未聞顯有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謫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且何以服天下後世之心。”“臣思皇上天下之父,皇后天下之母。父有出母之議,為人子者即心知母過,尚不免涕泣以諫,況絕不知母過之何事,又安忍緘口嚴父之側,而不為母一請命乎?”疏上,福臨命諸臣集議。九月初,諸王貝勒大臣等遵旨會議,不同意廢后,認為胡世安、孔允樾所奏“實系典禮常經”,建議皇后“應正位中宮”。議上,福臨批示:“朕納後以來,緣意志不協,另居側宮已經三載,從古廢后遺議後世,朕所悉知。但勢難容忍,故有此舉。”下令再議,並責令孔允樾“指實具奏”。孔允樾上疏引罪,“靜聽處分”。最後濟爾哈朗等再也不能違背皇上的旨意,遂奏言:“所奉聖旨甚明,臣等亦以為是,無庸更議。”後遂廢。

順治十一年(1654)五月,福臨再聘蒙古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六月冊為後。可是,福臨對這位新後仍不愜意。不久,他便以從未有過的熾烈感情傾注於董妃。

董妃的冊封

董妃,又作董鄂妃,內大臣鄂碩之女,順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她原是福臨異母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之妃,大概由於清代命婦入侍的緣故,福臨屢與董氏接觸而萌發好感,遂熱戀起來。襄親王“因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福臨於是將其未亡人董氏收入宮中,時為順治十三年七月,董氏十八歲。八月冊董氏為賢妃,九月晉為皇貴妃。十二月初為冊封皇貴妃,福臨特頒恩詔大赦天下,這是殊典。按清朝制度冊封妃嬪向無頒詔之例。福臨全心熱愛的這位意中人,於十四年十月為他生下一子,即皇四子,他無比歡悅。十五年正月初三,福臨以新皇后當皇太后“聖體違和”時,“起居問安禮節殊覺闕然”為由,命停進中宮箋奏,這又是廢后的不樣之兆。二十四日,出世僅一百零六天尚未起名的皇四子死掉了。兩個月後的三月二十五日,福臨以太后旨,下諭恢復已停止八十二天的新後的中宮箋奏。二十七日追封沒有名字的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不意,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妃卒。

董妃喪事的破格之舉

董妃的逝去,對福臨來說是無比沉重的打擊。福臨哀痛至極,感情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他命內閣中書們起草御製祭文,要求“須盡才情,極哀悼之致”。許多草稿他皆不中意。最後中書舍人張衰的撰文獲得通過,其“末聯有‘渺茲五夜之箴,永巷之聞何日;去我十人之佐,邑姜之後誰人’等語,上閱之亦為墮淚”。他命諸臣議董妃諡號,“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八字、十字而止”。這更是破例,而實際上為十二字,即“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對此,福臨“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葬禮更是過分過格,他命三十名太監和宮女殉葬。董妃之柩,他命八旗二三品官員輪流舁至景山壽椿殿,在其中設靈堂由和尚作道場。三七日,即九月初十火化。秉炬者為茆溪森,茆溪森的偈語是:“出門須仔細,不比在家時,火里翻身轉,諸佛不能知。”葬禮中花費了巨額資財,“皇貴妃的屍體連同棺槨並那兩座宮殿,連同其中珍貴陳設,俱都被燒毀”。福臨還下令“全國均須服喪,官吏一月,百姓三日”。實際服喪日期遠超過此數。按清代定製,皇帝及太后之喪,臣工奏事用藍筆批答,以二十七日為限,皇后之喪即無此制。而董妃之喪福臨卻破例用藍筆批答達四月有餘,這又是“過舉”的行為。

出家不成英年早逝

福臨因董妃之死,陷入了無法擺脫胸困惑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極點。這時只有佛學理論使他還有所寄託,再萌出家之念。約於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琇奉詔到京,聞其徒已為皇帝剃髮,遂大怒,

即命眾聚柴薪準備燒死茆溪森。玉林琇比茆溪森明智得多,他接近皇帝宣講佛法,目的是希皇帝以至高天上的權威,發揮護法作用,他決不要皇帝出家而無所依靠。這點他與木陳態的態度是一致的。因此他勸福臨說:“若以世法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法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其諫,許蓄髮,罷出家之念。茆溪森因以免燒,當月便離京南還。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精神卻再也振作不起來。

福臨自親政伊始,曾雄心勃勃,力圖振興國柞,政治一新,但卻力不從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憊不堪了。在董妃未亡前,他曾對木陳忞說:“老和尚許朕三十歲來為祝壽,庶或可待。報恩和尚(指玉林琇)來祝四十,朕決候他不得矣。”他已自覺骨瘦如柴,體力下支,難以“挨得長久”到四十歲,頂多勉強可以活到三十。現在董妃一死,他的精神支柱已轟然坍塌,已覺不久於人世,再也無力支撐這座輝煌的帝國大廈了。大概是為預留退步,他不希望自己最寵幸而屢乾國法的太監在他身後伏法吧,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胡良輔出家為僧。這天他親臨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家儀式。歸來的當晚即染上天花,發起高燒來。他預感病體沉重,勢將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及原內閣學士麻勒古入養心殿,口授遺詔。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門下西圍屏內,以初七一天的時間撰擬。“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定。”當夜,年漢二十四歲的青年天子便與世長辭了。福臨晏駕後,麻勒吉及侍衛賈卜嘉二人“捧詔奏知皇太后,即宣示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遺詔立八歲的皇三子玄燁為皇太子,繼帝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遺詔實為罪已詔,共羅列十四條罪過,主要是未能遵守租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至於這是否福臨本意,即這十四條是否福臨過目批准的已無從知曉。但卻留給了後世之疑:遺詔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后”;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一不以語子弟,世遂奠得而傳。”“面奉憑几之言有事關國家大計,與諸大臣再三密議而後決者,公終身不以語人,雖子弟莫得而傳也。”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詔本出太后(福臨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授意,實為母責其子之言”。但不論怎么說,福臨一死,他便被徹底否定了。

福臨死後,梓宮置於景山壽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進京的茆溪行森秉炬,舉行火式。茆溪森的偈語云:“釋迦涅盤,人天齊悟,先帝火化,更進一步。大眾會么?壽皇殿前,官馬大路。”火化後寶宮(骨灰罐)安葬於遵化馬蘭峪,是為孝陵。廟號世祖,諡號章皇帝,後世累有尊謚,至乾隆元年尊謚加為二十二字: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皇后系列

廢后博爾濟吉特氏

她是清朝唯一一位被廢黜的皇后。

史料記載:

清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生卒年不詳),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太宗孝莊文皇后之親侄女。後聰慧貌美。睿親王多爾袞攝政,為世祖選定。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吳克善送女入京師,八月,冊封為皇后。世祖福臨以其奢侈、嫉妒,因而不和。十年(1653年)八月,提出廢后。經爭議,終廢為靜妃,改居側室。她是清代唯一的一位廢后。

電視劇《少年天子》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奢侈和嫉妒心極強的皇后,她加害謹貴人使皇長子胎死腹中(虛構),又加害懷孕的佟妃佟佳氏(後來的孝康章皇后)未成。這使順治皇帝忍無可忍。同時,這位皇后是由睿親王多爾袞所選定的,加上這層緣由,順治廢皇后似乎成了必然。

順治十年,這位博爾濟吉特氏被廢。史載,她被降為“靜妃”,改居側宮。之後,清朝官方檔案中便再也沒有她的記載。甚至她何時死亡,安葬何處都是歷史疑雲。在順治皇帝陵寢-孝陵的東邊,是孝惠章皇后的陵寢-孝東陵。這座孝東陵同時袝葬了28名妃子,唯獨沒有這位廢后。

廢后的命運如何呢?我們在徐廣源先生所著的《正說清朝十二帝陵》中找到了相關信息:

根據《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博爾濟吉特氏被廢黜以後,被清廷逐出了皇宮,回到了蒙古科爾沁。不久,博爾濟吉特氏生下了一個男孩,並將他撫養長大,有賢名。清廷聞知,恐蒙古另立皇帝,曾經向蒙古所要這個男孩,但是蒙古拒不送還。至於廢后母子後來的情況,尚待考證。

孝惠章皇后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的第二位皇后。廢后的親侄女,也就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

史載:

她於順治十一年五月被聘為妃,是年六月立為皇后。十五年(1658年)正月,世祖以侍奉太后疾不勤,詔停其宮中箋表。三月,遵孝莊皇太后旨恢復如初。聖祖康熙皇帝玄燁繼位,尊為“仁憲皇太后”,居慈仁宮。聖祖奉孝莊太皇太后出巡皆隨行侍奉。太皇太后病重,孝惠皇太后朝夕相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移居新建成的寢宮-寧壽宮居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孝惠皇太后病逝於寧壽宮,享年77歲。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曰: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葬孝陵之東,稱孝東陵,祔太廟。雍正、乾隆朝加謚,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

這位孝惠皇后心地質樸、善良,在孝莊皇太后的庇護下安安穩穩地當了皇后,又在康熙朝當了五十六年皇太后,她在宮中的地位是無比尊崇的。由於在康熙二年,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皇后病逝,所以據推測,孝惠皇后在21歲開始當太后起,應該也參與了年幼的康熙皇帝的撫育工作。沒有親生子女的她對康熙的成長付出了心血和母愛。孝莊去世後,孝惠皇太后的地位逐漸上升,康熙將其視為生母奉養。使孝惠皇太后安度晚年。

孝獻皇后董鄂氏

生前是僅次於孝惠皇后的皇貴妃,實際地位應該超過了皇后。死後追封為皇后,但只有皇后之名份,實際地位卻很糟糕--她的諡號不稱“章皇后”。牌位在太廟中擺放在為皇貴妃準備的位置。耐人尋味。

史料記載:

清世祖孝獻皇后(?-1660年),又稱“董鄂妃”, 董鄂氏,世祖福臨之妃,內大臣鄂碩之女,撫遠大將軍費揚古之姊。18歲入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破格頒詔大赦,其父亦進為三等伯。次年,生皇四子,僅三月夭折,未命名。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追謚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孝陵。

以董鄂氏在宮中的待遇,說明她端莊淑慎,作為皇貴妃是十分稱職的。不過仍可以和順治皇帝同葬孝陵,也算欣慰了。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生育了一代英主康熙,母以子貴。但佟佳氏卻無福消受,英年早逝。

史料記載:孝康章皇后是少保都統佟圖賴之女。其家佟氏本漢軍,世祖命將佟佳氏改入滿族,是為此族入滿洲旗之始。初入宮冊為妃。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生皇三子玄燁,即聖祖康熙帝。聖祖繼位,上徽號“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1663年)卒,年24歲。上謚,合葬清東陵孝陵,祔太廟。雍正、乾隆朝累加謚,為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雖在剛晉封為皇太后不足半年,年僅24歲時就因病謝世,但她給佟佳氏家族帶來了了好運。佟佳氏一族在康熙朝有“佟半朝”之稱: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兩個兄長國舅佟國剛、佟國維以及其子孫先後擔任要職。佟佳氏家族在康熙朝出了一位皇后:孝懿仁皇后(康熙第三位皇后,康熙二十八年病危時由皇貴妃晉封皇后。僅在皇后位一天。),一位皇貴妃:愨惠皇貴妃(康熙三十九年32歲時冊封貴妃,後宮地位最高。是年起主管後宮,雍正二年晉封皇貴妃,乾隆八年去世)。

貴妃系列

靜妃

廢后,靜妃,博爾濟吉特氏,是孝莊皇太后的哥哥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和順治皇帝是姑表兄妹。順治八年八月冊為皇后,因兩人性格不合《清史稿》中記載“上好簡樸,後則嗜奢侈,又妒。”順治十年被廢。

董鄂妃

董鄂妃|孝獻皇后,董鄂氏,滿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女,生於崇德四年,十八歲入宮,入宮後即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立為賢妃,九月,進皇貴妃(十二月行冊封禮)。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七年八月,薨。順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一,追贈孝獻端敬皇后。

貞妃

貞妃,董鄂氏,一等阿達哈哈番巴度的女兒,孝獻皇后族妹。順治皇帝崩後,她即隨之殉葬。康熙帝追封為皇考貞妃。

淑惠妃

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的妹妹。順治十一年,冊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為皇考淑惠妃。

恭靖妃

恭靖妃,浩齊特博爾濟吉特氏,多羅額爾德尼郡王博羅特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恭靖妃。

端順妃

端順妃,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一等台吉布達希布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端順妃。

寧愨妃

寧愨妃,董鄂氏,長史喀濟海女。順治十年,生皇二子福全;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寧愨妃。

恪妃

恪妃,石氏。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兒。康熙六年薨,是宮裡正妃中唯一漢人妃子。

其他庶妃

順治皇帝有子女的庶妃還有八位: 穆克圖氏,一子,八歲殤; 巴氏,一子鈕鈕,為世祖長子,二歲殤,二女,分別與六歲和七歲時夭折; 陳氏,一子,常寧; 唐氏,一子,奇授,七歲時夭折; 鈕氏,一子,隆禧; 楊氏,一女,下嫁納爾杜; 烏蘇氏,一女,八歲殤; 納喇氏,一女,五歲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