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悅周

韋悅周

韋悅周,男,1962年9月17日生於中國廣西,1983 年中南礦冶學院 ( 現中南大學 ) 礦物工程系本科畢業,1984 年赴日本留學,1990 年取得日本東北大學冶金工程博士學位。1993 年在東京工業大學原子爐工學研究所讀博士後。自 1992 年至今在日本財團法人產業創造研究所工作,現任該所原子能化學工學中心化學工學部長及主席研究員。2010年入選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千人計畫,現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自92年起在日本財團法人產業創造研究所原子能化工中心工作,歷任研究員,主任研究員,主席研究員,核化工研究部長。2008年至2010年在日本東北大學加速器與同位素研究中心工作,2009年任核燃料科學研究部負責人,教授。

主要從事核化工領域,特別是乏燃料後處理以及高放廢液核素分離新技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世界上首創採用陰離子交換法與電解還原法相結合進行核燃料後處理新工藝的研究,從乏燃料的硝酸溶液中有效地分離回收鈾,鈽,鎿等主要有用元素。發表論文140餘篇,專利20項。作為項目負責人擔任日本政府以及東京電力等在核燃料循環研究領域的科研課題14項(其中國際合作5項),取得競爭性科研經費約30億日元(約2.2億人民幣),經過近10年的攻關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進展,該技術於2006年被日本政府選定為今後次錒系核素分離的主力候選技術,作為先進快堆燃料循環體系國家基幹技術戰略性研發的重要攻關課題之一納入長遠的研發計畫中。

曾被美國化學會以及歐美多家核能研究機構邀請作專題講演10多次。目前擔任日本原子能學會編委,日本離子交換學會理事,Ion Exchange Letter 編委。2007年受聘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2009年受聘中科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10年受聘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2010年入選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千人計畫,作為講席教授到上海交通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任院長,兼任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教授。

1979年9月-83月7日,中國南礦冶學院中(現中南大學),礦物加工系統本科生。

1983年9月-84月1日,同上,預備研究學生離開中國。

1984年2月-84年9月, 大連外語學院 日語培訓。

1984年10月-85年4月,秋田大學,日本研究生院地雷(選礦研究)學員。

1985年4月-87年4月,碩士研究生,同上。

1987年4月-90年,工程研究生院,東北大學教授,日本金屬工程(化學和冶金)博士(工學博士)。

1993年4月,核工程,東京技術學院,日本反應堆工程研究所 ,專門研究學生別。

1990年4月-92年4月,日立金屬粉末有限公司研究和開發部的研究員。

1992年4月(日本)化學工程研究所研究與創新中心的核科學家

1996年4月,高級研究員同上。

1998年4月,鉛研究員同上。

1998年9月,於利希研究中心研究員客籍工人。

2001年4月,獲得(日本)化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與創新中心的主要核科學家席位。

2005年4月,化學工程,研究部司員工長。

兼職

日本江戶川大學兼職教授 , 埃及開羅大學理學院物理化學科 學位審査委員。

所屬學會

日本原子力學會 ( 核燃料循環物質利用研究專門委員會幹事,先進後處理技術研究專門委員會委員 ) 。

資源素材學會。

日本離子交換學會。

電気化學會電力貯藏技術研究會。

離子膜研究會。

研究項目

1 .工程業原收費從礦收廢料廢水有用的組成部分中等選礦離回技術研究(浮選,磁選)( 1984~1987年)

2 .從電加工廢料回收稀有金屬貴金屬(水庫,鈷,鎳,銅,鈀,釕,銠,鉭,鈮,鋯,鉬)和濕法冶金的研究和分離提純技術(交換離子,萃取信息層分顏色,電解,晶體析等) ( 1987年~)

3 .用粉末冶金方法製造高頻領域用軟磁性合金 ( 1990~1992 )

4.用催化劑化學交換法分離氫的同位素 ( 1992~1996)

5 .用電解法以及離子交換法 , 萃取色層分離法進行核燃料後處理 , 放射性元素分離 ( 1993~)

6.放射性元素高度分離用吸附劑 , 萃取劑的研製 ( 1995~)

7.離子交換法在FBR燃料後處理中的適用性研究(2000~2005)

日本核燃料循環開發機構(JNC)資助,項目總負責

8.電力貯存用高性能氧化還原流體電池的開發(2000~2001)

日本新能源與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國際共同研究,項目總負責

9. 使用ERIX工藝的高速爐燃料後處理系統技術開發(2002~2006)

日本文部科學省資助,項目總負責

10.電力貯存用超大容量電雙層電容器的開發(2002~2004)

日本新能源與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國際共同研究,項目總負責

11.利用新型萃取劑/吸附劑的TRU以及FP分離的關鍵技術開發(2005~2010)

日本文部科學省資助,子項目負責人

12. 使用新型R-BTP吸附劑分離次錒系元素的簡易化工藝開發(2008~)

日本文部科學省資助,項目總負責

13.新原子能利用研究領域的開拓-放射性核素的高度分離和利用(2009~)

日本文部科學省特別教育研究資助,項目負責人

授獎

1990年4月,紙物質資源獎。

2004年9月,日本社會科學術獎。

代表性論文

1. Y.-Z. Wei, A. Zhang, M. Kumagai, M. Watanabe and N. Hayashi, “Development of the MAREC Process for HLLW Partitioning Using a Novel Silica-Based CMPO Extraction Resin”,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1(2004), 315-322

2. Y.-Z. Wei, B. Fang, T. Arai and M. Kumagai,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Uranium(VI) in Nitric Acid- Hydrazine Solution s”,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Vol.262(2004), 409-415

3. Y.-Z. Wei, T. Arai, H. Hoshi, M. Kumagai, A. Bruggeman and P. Goethals,“Development of a New Aqueous Process for Nuclear Fuel Reprocessing: Hot Tests on the Recovery of U and Pu from a Nitric Acid Solution of Spent LWR fuel”, Nuclear Technology, Vol.149 (2005), 217-231

4. Y.-Z. Wei, B. Fang, S. Iwasa and M. Kumagai,“A Novel Electrode Material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141(2005), 386-391

5. H. Hoshi, Y.-Z. Wei, M. Kumagai, T. Asakura and Y. Morita, “Study on Valence of Pu, Np and Tc in Nitric Acid after Electrolytic Reductio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444-445(2007),663-667

6. L. Jelinek, Y.-Z. Wei, T. Arai and M. Kumagai, “Study on Separation of Eu(II) from Trivalent Rare Earths via Electro‑Reduction and Ion Exchang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451(2008),341-343

T. Arai, Y.-Z. Wei and M. Kumagai,“An Efficient Elution Method of Tetravalent Uranium from Anion Exchanger by Using Formic Acid Solutio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451(2008),400-4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