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史(第1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學術研究著作。《中國文學史(第1卷)》倡導文學本位,並將文學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作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各章均有詳細的附註,以介紹各家之說,各卷之後附有研修書目,為讀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線索,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前瞻性,以及較大的信息量。出版後獲得國家圖書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這次修訂,在保持原來的編寫宗旨、指導思想、體例、框架、特色、結構和篇幅的前提下,彌補已發現的缺失,審慎地增加新的資料、吸收新的成果,對內容也有所增刪,體例和文風得到進一步的統一。
《中國文學史(第1卷)》適合作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學愛好者、研究者參考。
作者簡介
袁行霈,江蘇武進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學部主任、國學研究院院長。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晉升為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1982年4月至1983年3月任日本東京大學外國人教授;1992年7月至1993年9月以及1998年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1997年9月至12月任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4年9月至11月任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2005年9月開始兼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與北大聯聘)。此外,還先後在日本愛知大學、美國哈佛、耶魯、哥倫比亞、華盛頓、夏威夷等大學以及香港大學、台灣大學講學。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九、十屆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目錄
第一卷
總緒論
第一節 文學本位、史學思維與文化學視角
第二節 中國文學的演進
第三節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
第一編 先秦文學
緒論
第一章 上古神話
第二章 《詩經》
第三章 《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第四章 《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第二編 秦漢文學
緒論
第一章 秦及西漢散文
第二章 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
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
第四章 兩漢樂府詩
第五章 東漢辭賦
第六章 《漢書》及東漢散文
第七章 東漢文人詩
第二卷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緒論
第一章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 兩晉詩壇
第三章 陶淵明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 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變
第六章 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第七章 庾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第二章 盛唐的詩人群體
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曆詩風
第六章 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第七章 自居易與元白詩派
第八章 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
第九章 唐傳奇與俗講變文
第十章 晚唐詩歌
第十一章 李商隱
第十二章 詞的初創及晚唐五代詞
第三卷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宋初文學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第四章 蘇軾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
第七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第十章 姜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後期和遼金的詩歌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第二章 關漢卿
第三章 王實甫的《西廂記》
第四章 白樸和馬致遠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八章 元代散曲
第九章 元代詩文
第四卷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三國志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展與繁榮
第七章 湯顯祖
第八章 《西遊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第九章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第十章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興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
第四章 《聊齋志異》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紅樓夢》
第七章 清中葉詩文詞多元發展的局面
第八章 清中葉的小說戲曲與講唱文學
第九編 近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說與戲曲
第三章 黃遵憲、梁啓超與近代後期詩文詞
第四章 近代後期的小說與戲曲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