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木纖維紙品

百科名片

科學利用非木纖維原料非常重要,在我國木漿和廢紙進口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它直接涉及我國紙業原料產業安全問題。另外,我國占世界非木纖維原料製漿總量的90%。如果中國綠色非木纖維原料製漿技術成熟,不僅能解決中國的非木纖維製漿污染問題,對世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也有重要意義。

非木纖維紙品套用的歷史發展

造紙術,起源於中國,是四大發明之首,中國古法造紙在非木纖維原料使用上源遠流長。
蔡倫發明造紙術時,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破布、魚網和樹皮。《後漢書·蔡倫傳》中記載:“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到了東晉成帝鹹康五年至安帝隆安五年間,即公元339-401年間,開始利用禾草造紙。晉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一書中介紹了“蜜香紙”,“以蜜香樹皮葉作之,微褐色,有紋如魚子,板香而堅韌,水漬之而不潰爛。太康五年大秦獻三萬幅。帝以萬幅賜陣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令寫所撰《春秋釋例》及《經傳集解》以進”。
利用竹子造紙,我國也是最早的。南朝梁書法家蕭子良(公元460~494年)寫的一封書信中有“張茂作箔紙,王右軍用張永叉紙,取其流利,便於行筆”。據《中國造紙技術簡史》(1994年出版)論證“箔紙即嫩竹造紙”,這說明在晉代就有了竹紙。
明朝末年,公元1600~1644年間,我國的造紙作坊開始利用廢紙造紙。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其廢紙去朱墨污穢,浸爛人槽再造紙,全省從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紙,耗亦不多。名曰還魂紙”。在現有文字記載中,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廢紙來重新抄造紙的記錄。
利用蔗渣造紙,我國始於清光緒29年,即公元1904年。《江西農工商礦紀略》中記載:上高縣張仲曙(張東銘)在徐家渡設造紙廠,以蔗渣造紙,由縣評稟請獎六品功牌。
同期,我國也開始對廢紙脫墨處理,1904年《東方雜誌》一卷10期記載:“(四川)劉開芹等,以泰西各國造紙法,多套用廢物舊紙煉化而成。川省殘書舊紙不可勝計,擬用新法滌去墨跡,製成佳紙,可獲大利,現稟奉商務總局批准試辦”。

非木纖維紙品分類

1竹漿纖維紙品
l 竹的生長周期短,生長速度快,且一次種植,永續利用。
l 竹子的根系發達,是防止土壤沙化和洪水的理想植物。
l 每年每公頃竹林可以吸收12噸的二氧化碳,比其他植物多釋放35%的氧氣。
l 製造的複印紙滿足雷射複印、雷射列印、噴墨列印、雙面複印等多功能使用需求。
2、蔗漿纖維紙品
l 蔗漿纖維屬製糖工業廢料變廢為寶,每噸蔗渣可以代替 1-1.25立方米木材。
l 木漿纖維的生長周期通常要5-20年,蔗漿纖維的生長周期在6個月以內。
l 製造的複印紙滿足雷射複印、雷射列印、雙面複印等多功能使用需求。
3葦漿纖維紙品
l 葦漿纖維過往處理方式大多以焚燒為主,循環利用製紙,減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l 製造的複印紙滿足雷射複印、雷射列印、雙面複印等多功能使用需求。
4廢紙再生纖維紙品
l 一噸廢紙可生產品質良好的再生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立方米(相當於保護24棵大樹或者增加0.24畝森林),同時節水100立方 米,節省化工原料300公斤,節煤1.2萬噸,節電600度,製造過程中可以使廢水排放量減少50%。
l 可以省去造紙前期的幾道工序,不會產生污染最為嚴重的黑液,大大減輕,是低能耗、輕污染的環保型用紙。
l 優質再生紙可以滿足政府企業一般辦公檔案複印、列印使用。2000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再生紙製品技術標準,並要求黨政機關政府部門帶頭使用再生紙。

非木纖維紙品技術套用的意義

擴大非木纖維原料使用、破解原料緊缺難題
制約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原料,不少專家用“逼上梁山”一詞來強調擴大非木纖維原料使用的必要性。中國造紙學會資深專家楊懋暹說,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森林面積占世界的 3.9%,森林蓄積量不足 3%,森林面積覆蓋率僅為 13.92%人均森林面積、蓄積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時2009年進口商品木漿已達1368萬噸、進口廢紙已超過2750萬噸,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木漿和廢紙進口量將會居高不下。近年進口木漿和進口廢紙價格漲勢不減,在進口原料依存度過高的情況下,不能不引起憂慮。
“十二五”期間,我國造紙產能將達到1億噸,如果我國按照國際原料結構發展,以木漿為主,需要木材5000萬噸,將近1億立方米。而我國年產木材只有八九千萬噸,有限的木材不可能只給一個行業用。另外,我國現在進口木漿量為一兩千萬噸,未來將達到3000萬噸,已到極限。因為國際上沒有那么多木漿資源專供中國。沒有辦法,我們必須用好非木纖維原料。
2007年國家出台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提出“以木漿、廢紙為主,以非木纖維原料為輔”發展方針非常恰當,符合國情。但在當前國內林紙一體化“遠水解不了近渴”、進口廢紙數量價格節節攀升的中國國情狀況下,必須加強合理利用非木纖維力度,繼續加快中國造紙工業發展。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比較豐富的非木纖維資源。全國有1.2億多公頃耕地,年產糧食已超過5億噸,農業桔稈6億多噸(含不產糧食的棉、麻、甘蔗等經濟作物)。非木纖維年產7億噸以上,包括蘆葦(芒稈、蘆竹)、竹子、龍鬚草、芨芨草及皇竹草等能用於造紙的可再生資源。
目前,國際上認同利用非木纖維原料造紙的經濟價值、環保價值和生態價值。我國有豐富的非木纖維原料資源,製漿造紙業科學利用這一資源是明智的選擇。
丹麥的一家紙廠的生產經驗表明,生產某些紙品添加部分麥草漿能改進質量。同樣,在我國,通過實驗和生產檢驗,用高白度的麥草漿部分替代進口闊葉木漿,同長纖維木漿搭配使用,完全可以生產出高品質的紙。另外,用麥草半化學漿做出來的瓦楞原紙挺度很好,特別是受潮以後,仍能保持很好的剛度。

非木纖維紙品技術的實際套用

新中國造紙工業的發展,非木纖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山東用100%麥草漿生產出口有光紙,六七十年代江蘇用100%麥草漿生產出口書寫紙、膠版紙,全國各地用全稻草、全麥草或稻麥草混合生產凸版紙、“毛選”用紙,用稻草漿作芯底漿生產優質牛皮箱紙板、全草漿生產高強瓦楞原紙可以替代全木漿進口紙。
九十年代以來,竹漿、甘蔗漿、麥草漿、稻草漿、配用木漿生產銅版原紙、低定量塗布紙、靜電複印紙、無碳複寫原紙、證券紙、膠印書刊紙及衛生紙等高檔文化用紙、辦公用紙及生活系列用紙,都具有較好的質量和較強的競爭能力。如中國三大商用紙供應商之一的安興紙業從2000年起,即積極開發竹漿、甘蔗漿、蘆葦漿等非木材纖維資源以及廢紙再生資源。目前已將以上資源廣泛套用於自有複印紙、電腦紙、收銀紙、商業郵函等產品,年製造銷售達6萬餘噸,並遠銷日本、美國等已開發國家。
同時,隨著中國造紙設備的高自動化發展、造紙工藝的高科技發展,造紙原料也越來越多樣化了,非植物纖維已成為特殊用紙的重要生產原料,如有機合成纖維、粉煤灰纖維在特種紙上的套用,今年兩會期間“石頭紙”的推出。

非木纖維紙品技術套用的前景

綠色技術不斷升級
“在全球範圍,只有污染的技術,而沒有污染的行業。”
非木纖維原料往往被描述為中國製漿行業最大的污染源。用非木纖維原料製漿污染問題不是解決不了的,非木纖維原料應是中國必須保留的一種原料。因為現有技術能很好地控制污染,只是現在我們沒有把它完全用好。
我國針對用非木纖維原料製漿全流程進行科技創新,目前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但仍有部分人將非木纖維原料混同於草類原料,認為其製漿生產是行業主要污染源。這說明有兩個問題他們不清楚,一是非木纖維原料不等於草類原料,二是用草類製漿也不等於污染。
我國的非木纖維原料包括稻草、麥草、蘆葦和竹子等。用竹子製漿是我國的特色。近幾年,我國用竹子製漿技術取得可喜的進步,一些現代化製漿生產線已投入生產,如貴州赤天化的年產20萬噸的第二代緊湊型硫酸鹽法連續蒸煮生產線、四川永豐紙業的年產16萬噸間歇式低能耗置換蒸煮生產線等,不光解決了環保問題,生產的紙和紙板也受到市場歡迎。
而使用非木纖維造紙關鍵是環境污染的治理。值得欣喜的是近幾年來,隨著麥草漿鹼回收、黑液提取、循環蒸煮技術、製漿廢水澆灌、固化燃燒、黑液回用等廢水綜合治理技術難關已經攻破並廣泛套用,包括“非木纖維乙醇製漿技術”、“超聲無氯麥草製漿漂白一體化新技術”、“生物技術製漿”、“高效快速清潔製漿法”、“自偶氧化清潔製漿工藝”、“IBMP環保製漿新技術”、“秸稈清潔製漿及綜合利用新技術”、“一步法清潔製漿技術”和“膜分離技術套用於製漿造紙廢水深度處理”等。而且一些新技術較傳統的末端治理技術先進,因為它從源頭控制污染物的產生。這表現在工廠循環用水、不向天上排煙、不向地面排污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它符合《清潔生產促進法》要求,能夠節能減排。
非木纖維製漿造紙環境污染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為利用非木材纖維資源創造了良好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