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濕遍

青衫濕遍

青衫濕遍,詞牌名。納蘭性德首創,押平聲韻。雙調,上下片各五句,押平聲韻。全詞一百二十二字。●○○、●●○○●,●○○,●●○△。納蘭與盧氏夫妻伉儷情篤,故盧氏的早亡使納蘭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他悲痛欲絕,柔腸寸斷,遂於此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猶多。關於“咫尺玉鉤斜路”,盧氏過世後靈柩暫厝雙林禪院,約在阜成門外二里溝,與納蘭曾撰寫的《淥水亭雜識》中明代葬宮人的“靜樂堂”相距甚邇,完全可以稱作“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陽”(此處解作“咫尺之外的宮人斜,也與此處——雙林禪院一樣,消受著荒煙蔓草,斜陽殘照。

基本內容

詞牌名:青衫濕遍詞牌名:青衫濕遍詞牌名:青衫濕遍

詞牌名青衫濕遍

詞牌簡介

青衫濕遍,詞牌名。納蘭性德首創,押平聲韻。雙調,上下片各五句,押平聲韻。全詞一百二十二字。

詞牌由來

《青衫濕遍》最早見於清代詞人納蘭容若筆下。容若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其妻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本詞就是容若在盧氏往生忌日所作,自編詞牌,寄託哀思。

詞牌格式

《青衫濕遍》:清.納蘭性德自度曲,雙調一百二十二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韻,唯上下片起句異。詞譜如下:

○為平聲,●為仄聲,△為韻腳。

○○●●,○○●●,●●○△。●●○○○●,●○○,○●○△。●○○、●●●○△。●○○、●●○○●,●○○,●●○△。●●○○●●,○○●●○△。

●●●○○●,●○○●,●●○△。●●○○●●,○○●,●●○△。●○○、○●●○△。●○○、●●○○●,●○○,●●○△。●●○○●●,○○●●○△。

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容若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拼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考據:悼亡對象

納蘭性德前妻盧氏卒於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納蘭與盧氏夫妻伉儷情篤,故盧氏的早亡使納蘭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他悲痛欲絕,柔腸寸斷,遂於此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猶多。“(葉舒崇《皇清納臘室盧氏墓志銘》寫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其中有的明確標出悼亡,有的雖未明標悼亡的字樣,但卻明顯地是為亡妻而作。這些詞在納蘭的三百多首詞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是他的詞中最為生動感人的佳作。

這首詞,從“半月前頭扶病”句來看,當是他所賦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詞情悽惋哀怨,真可說是一曲聲聲血、字字淚的奄歌惋唱,讀來令人為這淚下。周之琦《懷夢詞》中有和此調者,題曰:“道光乙丑余有騎省之戚,偶效納蘭容若為此,雖非宋賢遺譜,其音節有可述者。”故可知此調為納蘭之自度曲。

關於“咫尺玉鉤斜路”,盧氏過世後靈柩暫厝雙林禪院,約在阜成門外二里溝,與納蘭曾撰寫的《淥水亭雜識》中明代葬宮人的“靜樂堂”相距甚邇,完全可以稱作“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陽”(此處解作“咫尺之外的宮人斜,也與此處——雙林禪院一樣,消受著荒煙蔓草,斜陽殘照。”,庶當無誤。)。而“破鏡重圓”的典故,亦是用在尋常夫妻之間,所謂“密誓”,並非“秘誓”,解作與傳說中的表妹私下的誓言不合理(見《長恨歌·密誓》,亦是形容明皇與貴妃夫妻之間的天上人間相見誓言)。後人多以納蘭用典精準為判,又怎會將“悼亡”、“重圓”這樣的字眼用在沒有夫妻之實人的身上?因此此篇為悼亡妻之作無誤。

《賃廡筆記》晚出,開表妹說之濫觴,蘇雪林為民國期人,所作考證多牽強附會,後人所言“表妹事”,於正史無據,野史亦根據寥寥。

中華書局的《飲水詞箋注》和上海古籍的《納蘭詞箋注》等都將此詞的悼亡對象注為盧氏,大多研究者亦持相同觀點。

詞牌格式

註:每一句最後一字為韻腳,共十個韻腳(依平水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後人應和

青衫濕遍

周之琦作

道光己丑夏五,余有騎省之戚,偶效納蘭容若詞為此,雖非宋賢遺譜,音節有可述者。

瑤簪墮也,誰知此恨,只在今生。怕說香心易折,又爭堪、燼落殘燈。憶兼旬、病枕慣懵騰。看宵來、一樣懨懨睡,尚猜他、夢去還醒。淚急翻嫌錯莫,魂銷直恐分明。

回首並禽棲處,書幃鏡檻,憐我憐卿。暫別常憂道遠,況悽然、泉路深扃。有銀箋、愁寫瘞花銘。漫商量、身在情長在,縱無身、那便忘情。最苦梅霖夜怨,虛窗遞入秋聲。

青衫濕遍

佚名

春風過也,難分此際,顧念平生。便與香塵同墮,只流連 、霏雨殘燈。怎相知、暮色已傾城。笑而今、幾許銷魂意,為伊人、醉撫弦箏。又把韶光錯過,休提囈語三更。

月下並禽還棲,一枝幽冷,夢繞卿卿。且訴天涯道遠,聲聲似、軟軟叮嚀。照銀鋐、眉筆畫分明。漫徘徊、玉露溶花影,問清樽、恁煞多情。最怕中宵獨步,空階亂抹霜痕。

青衫濕遍

佚名

秋風凜冽,窗前月冷,少別經年。莫道平生惆悵,念傾城,誰願孤眠。記當時,豆蔻倚闌乾。笑如花,薄汗玄衫透。步翩躚,婉若青蓮。趙璧瑩瑩翠燦,天邊尚見春山。

憶取淚沾香臂,玉啼猶墮,似雨潸潸。列肆曾逢碧玉,斜陽盡,鬧市人喧。素箋傳,心有恨纏綿。撫柔荑,續命長絲繞。蹙蛾眉,絕世容顏。此夜愁痕滿地,魂銷夢裡墟煙。

作者簡介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

《青衫濕遍》《青衫濕遍》

號楞伽山人。納蘭性德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滿漢融合的時期;他貴族家庭興衰關聯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以及侍従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構成特殊的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在研究納蘭性德和他的作品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在近距離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由此不難看到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和深刻意義。

納蘭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

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後誥贈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後妻子亡故,繼娶官氏,賜淑人。其妾顏氏,後納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選夢詞》。納蘭性德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葬於京西皂莢屯。留有三子四女。

納蘭性德一生所交,多為漢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其居淥水亭經常為他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無形中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

納蘭性德雖然生命短暫,但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賦一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而且,這些多是其鞍馬扈從之餘完成,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9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多稱《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艷,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