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
總述
學院擁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輕化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7個本科專業,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套用化學、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化學工藝、分析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材料學博士點和環境生態系統及其複雜性博士點授權方向;擁有材料工程、化學工程和環境工程3個工程碩士點、材料學和系統理論專業環境生態系統複雜性方向2個高校師資碩士授予權。學院有全日制本科學生22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00餘人,另有校外聯合培養研究生及本、專科學生千餘人。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辦學歷史悠久、科研底蘊豐厚。開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兩個本科專業,擁有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三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材料學一個博士授權學科,是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主要支撐學科之一,有兩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一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兩個山東省工程技術中心、一個青島市行業技術中心。
該系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師資隊伍,行政在冊教職工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含相當職稱)9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0人,90%以上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其中博士6人、在讀博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1人。其中有多人曾在美國、德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工作、學習過,與多所國內外著名大學有廣泛的學術交流。
該系先後承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973前期、863、國家攻關等近十項國家重大研究計畫和一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還有山東省和青島市科技發展計畫等研究課題。在國外高水平學報和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和EI 收錄50餘篇次。科研成果套用於生產後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山東省教育廳優秀理論成果一等獎等國家、省、市獎勵20餘項。
學院和專業內擁有齊全的可以用於培養本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生的大型儀器設備,如研究級高級偏光顯微鏡(日本尼康,帶精密熱台)、美國PE公司差示掃描量熱計、美國進口傅利葉轉換紅外光譜儀、動態光散射、高壓液相色譜、動態接觸角測定儀、VP0分子量測定儀、膜滲透分子量測定儀、密度梯度儀,用於高分子加工的螺桿擠出機、濕法紡絲機(腈綸/粘膠)等。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加工工藝、聚合物研究方法、前沿材料概論、納米新技術、計算機原理及市場行銷等。本專業培養牢固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科學知識,能從事塑膠、橡膠、纖維、複合材料等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生產與管理、市場行銷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系主任:唐建國 副主任:馬艷玲
輕化工程系
輕化工程專業本科始建於1979年,1998年獲批紡織化學及染整工程碩士學位點,2003年與高分子材料專業合作獲批材料學博士學位點。經過20多年的發展,該專業已為國家培養了1000餘名生,輕化工程專業每年招收90名左右本科生,15名左右碩士生,4名左右博士生,在校生400名左右。 輕化工程學科為青島大學重點學科,為山東省功能纖維及紡織品工程重點實驗室、青島市纖維及紡織品工程重點實驗室的三個研究方向之一。輕化工程系擁有輕化工教研室、實驗室、青島大學染整新技術研究所和青島大學-蘭雁集團研究中心。輕化工程學科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功能助劑及功能紡織品研究方向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輕化工工藝及理論研究方面在國內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為首的梯隊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目前有教學科研人員17人,其中正、副教授共8人,講師(實驗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學位7人。有2名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1名教育部輕化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紡織教育委員會委員,5名研究生導師,2名博士生導師。近幾年承擔國家、省市科研課題及企業合作橫向課題3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項目1項,國家“863”高技術發展項目1項。近幾年爭取到科研經費500多萬元。在各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餘篇,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6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4項。 學科注重同國內外相關大學和研究單位的聯繫與合作,教師多次赴國外合作研究,多次邀請國內外教授來青大講學,有三位國內外大學教授被聘為本學科客座教授。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化工原理、生物化學、高分子化學及物理、纖維化學、染料化學、染整工藝原理、輕化工助劑、顏色光學、功能整理、造紙原理與工藝、製革原理與工藝、專業英語等課程。經過四年的學習,培養適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交際與溝通能力,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以及作為合格專業領導者;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在染整工程、皮革工程、製漿、造紙工程等輕化工領域以從事工業生產、工藝設計、科學研究、技術管理和新產品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系主任:朱 平(兼) 副主任:柳榮展
化學工程系
化學工程系現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該專業又包括化學工藝、精細化工及製藥工程三個方向,前身為1992年成立的青島大學精細化工專業和1993年成立的化學製藥專業,擁有碩士授予權的。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培養本專科學生550餘人,在培養本科生300餘人,碩士研究生10人。 化學工程系特別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經過十餘年的引進與培養,全系已擁有16名平均年齡不到34歲的中青年教師,形成了一隻學歷層次高,年富力強、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專業師資隊伍,其中正、副教授共8人;博士5名,在讀博士4名。年輕並具有高層次學歷的教師隊伍為化工系的辦學與近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化學工程系十分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傳授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並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社會好評。教師工作責任心強、教學效果好,教師多人次被評為校、院兩級優秀教師。 化學工程系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在承擔縱向課題的同時,積極承擔橫向課題,先後獲得省、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多篇為SCI、EI所摘錄;先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並獲得授權,編寫專著一部。 化學工程系正努力建設好現有的碩士點,並積極創造條件,以紡織漿料、生態環保型染料及助劑、天然產物的提取與合成、功能有機化合物等在國內已經取得領先的研究地位為基礎,通過加強碩士點的建設,爭取在五年內申報成功博士點,省級重點實驗室或省級重點學科,為我校辦學水平的提高做出應有貢獻。 本專業主要課程包括:化工原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化工設備與設計、合成單元反應、化學反應工程、製藥工程、精細化學品化學、精細化學品分析、精細化工工程、生物化學、分離工程、計算機套用等。培養具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所必須的合成、分析、套用等基本理論與技能和化工廠設計與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有機化工產品的合成、分析、套用方面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產品的市場與行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系主任:張曉東(兼) 副主任:王士財 聶兆廣
套用化學系
套用化學專業本科始建於1987年,1998年獲批套用化學工學碩士學位點。該專業已為國家培養了1200多名本科生,20餘名碩士研究生。現套用化學專業每年招收120名左右本科生,20名左右碩士生,在校生達500餘人,是化工學院最大的系之一。 套用化學系現有教師10人,其中,3名正教授、3名副教授、5名博士,由於治學嚴謹、愛生親教,多人次榮獲教學名師或教學優秀獎。套用化學系教師注重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近幾年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10餘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多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套用化學學科注重套用,為經濟建設服務,在同企業合作和成果產業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效益,多項產品榮獲國家級產品稱號,在企業界享有良好聲譽。 套用化學是根據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人類生產、生活實踐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進行套用基礎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實驗開發研究的一門技術科學。套用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要為國家建設培養具備紮實的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掌握化學在相關領域中套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與化學相關的某些領域中從事套用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工作及科技和生產管理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等四大化學的基礎上,還重點開設專業方向素質所需的天然產物化學、綠色化學與綠色設計、天然產物製劑及其套用、海洋化工概論、海洋藥物概論、藥物經濟學與新藥研究開發、化工技術經濟、精細化工製劑成型技術、高新化工技術、現代儀器分析、專業綜合實驗等10餘門主幹專業課程。應化系的專業方向為綠色化學與綠色產品設計、海洋化工與藥物合成、現代工業分析與檢測技術。21世紀是海洋經濟的世紀,是回歸自然的世紀。綠色化學一直是套用化學專業傳統優勢學科,天然色素、天然功能成分提取技術也是該專業的重要科研方向。海洋化工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省是沿海大省,海洋資源豐富,圍繞海洋的產業興隆,人才需求旺盛。應化系是海洋化工、天然產物及藥物產業高級技術人才的搖籃。
系主任:李 群 副主任:王 萍
化學系
青島大學化工學院化學系正式成立於2002年,其前身是創建於1985年的青島大學化學系。建系已20年來,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艱苦努力,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現已形成一個學科分布合理、富有特色的教學和科研體系,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和科研隊伍,成為我國培養高水平化學教育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化學系現有套用化學碩士點和分析化學碩士點。現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4個教研室,不僅承擔全校的四大化學基礎課的本科生教學及實驗任務,而且承擔研究生的教學,同時進行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和教學研究等科研工作。化學系現有教職工13名,其中正、副教授共9人,講師2名,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4名,碩士學位的3名,在讀博士2名。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其中有一批高質量的論文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曾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目前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有1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省教委和企業合作項目等。
化學系專業方向包括天然產物化學、納米化學,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高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物理化學、結構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業務培養要求:化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化學專業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為進一步深造打下紮實的基礎,畢業生將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紮實的化學各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掌握必要的數學、物理基礎和某些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具有較熟練地運用機算計的能力和用英語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的能力;了解現代化學的發展動態,掌握化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本專業培養目標: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基本實驗技能,具有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從事該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畢業生主要作為化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生的高質量生源,也可在科研機構、大中學校、化工外貿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及管理工作。
系主任: 王宗花 副主任:張立新
環境科學系
青島大學環境科學系成立於1986年,目前有環境科學本科專業,並有環境科學專業碩士學位和環境生態系統複雜性研究方向博士學位的授予權,是山東省“十一五”高教強省行動計畫的省級重點學科。現有專職教師2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講師6名,具有博士學位的9名、碩士學位的6名。環境科學系在校本科生320人,研究生60人。二十多年來,為國家輸送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等專業人才,為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環境科學系以環境科學基礎研究與套用性基礎研究為對象,集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於一體,培養環境科學與環境保護領域急需的科研技術與管理人才,並探索與開發研究國家急需的、以中國生態環境問題和區域環境為重點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污染防治的理論和方法。在學科上已形成了以環境系統模擬、評價、預測、管理與污染控制相結合的環境科學學科發展體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環境評價;城市生態規劃與管理;水資源與水環境;環境化學;環境經濟學;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廢物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環境科學系的軟硬體設備齊全,具備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良好條件,在國內同行中處於先進水平。
環境科學系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是:環境化學、環境規劃學、環境管理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數據處理、環境質量評價學、環境流體力學、環境監測、環境科學中的現 代測量技術、環境工程、化工原理、環境地學、系統分析與仿真、環境水力學、水環境模型、環境信息系統、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大氣污染防治原理、大氣化學模擬與模式、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環境科學導論、環境系統工程概論與環境材料導論等課程。
在科研方面,環境科學系主要開展水污染治理理論及技術、大氣污染與控制工程、環境系統規劃與管理、環境地球化學、固體廢棄物處置等領域的研究。建系二十多年來,承擔並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委級研究課題和幾十項國內橫向合作研究課題。通過不斷研究和協作攻關,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
環境科學系將瞄準國際環境科學的發展前沿和中國環境與發展的實際需要,重點發展六個領域,即環境污染化學、環境評價、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環境污染治理理論與技術、環境生物技術,以培養環境與發展所需的複合型人才為重點,通過不斷創新和勵精圖治,使環境科學系成為我國重要的環境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系主任:趙全升
環境工程系
環境工程系成立於2006年4月,她是在原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基礎上,為突出環境工程的特點成立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籌建於1986年,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開始招收環境規劃與管理本科專業學生,1994年增設環境監測專業。1998年根據教育部本科專業調整設定的要求,將原專業調整為環境科學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同年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科生。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本專業於1999年被評為青島大學重點學科。2002年開始招生環境工程本科,2005年獲得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於2006年開始招生。專業教師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人,具備博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1人,均為中青年教師。已形成水、大氣、固廢、環境生物工程等四大專業方向。系教師共承擔了包括“863”項目子課題、國家及省基金在內的各級項目12項,其中在研項目6項,科研經費達122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EI、SCI收錄14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獲得省、市和校級各級獎勵多次。新購圖書1000多本(套),新訂專業雜誌20餘種,已建立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和環境生物技術三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室面積達到260平方米,儀器達55台(套)。環境工程專業努力構建“寬專業、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外向型、複合型、套用型人才。教學計畫注重本科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通識性教育,提倡研究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的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的學生能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院所、工業企業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或技術管理等工作。
系主任:張培玉
師資力量
該院有教職工13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20人,副高職稱40人,85%以上的專任教師和科研人員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30人,另有在讀博士20人。有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4人榮獲省市拔尖人才稱號,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優秀人才,1人擔任教育部輕化工程專業教育指導分委員會委員,1人擔任教育部化學類專業教育指導分委員會委員,2人入選省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入選青島大學2005年特聘教授人才工程,1人被評為青島大學教學名師。
教學工作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師生為根本”的工作理念和“以理論創新為先導、以先進的文化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的思路為前提、以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為基礎、以全面推進學院工作為目的”的工作方針,確立“紮實工作,科學發展,加快學院建設,爭創一流學院”的總體發展目標,倡導“身在學院,心在學院,熱愛學院,建設學院”的精神,營造“團結、和諧、拼搏、奉獻”的工作氛圍;學院重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教學教改研究成果頗豐,多項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其中《高分子材料》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並被省教育廳推薦參評國家級精品課程,也是我校唯一首批入選並獲全程資助的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試點課程,多人次榮獲省級和校級教學優秀成果獎和教學優秀獎,累計承擔各級教學研究項目達20餘項;學生考研錄取率蟬聯全校第一,2006年達到51.6%,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5%。學院已形成了一種昂揚向上的院風、教風和學風,自建院以來,連年被學校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和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
科研工作
榮譽
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國家“973”前期研究項目1項、國家 “863”高新技術項目4項,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2項,在研項目經費1000多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20多項,桑麻傑出青年學者獎1項,桑麻紡織科技一等獎、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多項。有50餘項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科研機構與方向
機構名稱 | 研究方向 | 負責人 | 成立時間 | 批准部門 |
青島市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功能纖維及環境友好纖維;纖維集合體的先進制造理論與技術;功能紡織助劑與生態染整;成纖高分子的複合改性方法與理論。 | 夏臨華 | 2004 | 科技部 |
青島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 |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 李 悅 | 2005 | 國家環保 總局 |
山東省功能纖維及紡織品工程實驗室 | 功能纖維和纖維改性研究;新型紡織技術;紡織品功能整理。 | 夏延致 | 2001 | 省教育廳 |
山東省材料微複合最佳化技術實驗室 | 聚合物材料微複合最佳化技術; 有機/無機材料微複合最佳化技術;無機非金屬材料微複合最佳化技術。 | 宋國君 | 2001 | 省教育廳 |
山東省功能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功能性纖維材料;納米纖維;纖維改性助劑;成纖聚合物及高分子材料。 | 夏延致 | 2000 | 省科技廳 |
山東省多相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多相聚合物彈性體材料;多相聚合物功能材料;多相聚合物增強增韌材料;多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 宋國君 | 2001 | 省科技廳 |
青島市紡織品行業技術中心 | 1998 | 青島市經委 | ||
染整新技術研究所 | 功能助劑及功能紡織品研究 | 朱 平 | 1998 | 青島大學 |
紡織助劑研究室 | 功能助劑合成及套用研究 | 朱 平 | 1997 | 青島大學 |
青島大學-蘭雁集團研究開發中心 | 紡織化學品的合成及套用 | 房寬峻 | 1997 | 青島大學 |
染整研究室 | 紡織化學品的合成及套用 | 房寬峻 | 1997 | 青島大學 |
阻燃纖維研究所 | 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 | 夏延致 | 1997 | 青島大學 |
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 高分子材料反應性擠出加工;高分子多相材料;聚合物基納米複合材料;聚合物一維納米材料;高性能熱塑性硫化膠;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 宋國君 | 2001 | 青島大學 |
青島大學-澳柯瑪高技術材料研究所 | 納米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 | 宋國君 | 1997 | 青島大學 |
青島大學-凱聯新材料研究開發中心 | 納米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 | 宋國君 | 1999 | 青島大學 |
套用化學研究所 | 套用化學與技術 | 李群 | 1997 | 青島大學 |
青島大學-紅領企業發展研究中心 | 企業文化研究;企業市場及行銷策劃研究;企業發展策劃 | 張穩磐 | 2005 | 青島大學 |
青島大學-曹縣恆信中業創新產品研發中心 | 功能巾被產品開發 | 李 群 | 2004 | 化工學院 |
精細化工研究室 | 精細有機化學品化學 | 張曉東 | 1995 | 化工學院 |
海洋化工研究室 | 海洋化工與藥物合成 | 李 群 | 2004 | 化工學院 |
廢水處理研究室 |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 石寶龍 | 1992 | 化工學院 |
紡織新材料研究中心 | 新型紡織材料 | 隋淑英 | 2004 | 化工學院 |
功能複合材料研究所 | 高分子基納米雜混複合材料、高分子基功能梯度複合材料、天然生物材料和組裝式維向材料 | 唐建國 | 2005 | 化工學院 |
青島大學-青島通力達科技研發中心 | 綠色功能產品 | 李 群 | 2004 | 化工學院 |
青島大學-東營中威印染助劑研究所 | 印染助劑 | 呂 洲 | 2004 | 化工學院 |
青島大學-龍科精細化工實驗室 | 節能材料與技術 | 薛 雲 | 2004 | 化工學院 |
對外合作
學院還先後與日本、美國、德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聯繫,與國內外100餘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特別是與國內知名大企業聯手合作,創立了“對接式培養”模式,受到了教育部門和企業的高度評價,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