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八連在解放上海之後,負責警衛南京路。雖然上海已經解放,但是美蔣的殘餘勢力仍在暗中活動,妄圖用資產階級的香風毒氣來瓦解我們解放軍戰士的鬥志。三排長陳喜在進駐南京路後,受到香風毒氣的薰染,不僅扔掉有補丁的襪子,還嫌棄妻子春妮太土跟不上潮流。新戰士童阿男自由主義思想嚴重,受到批評後竟離開連隊揚長而去。班長趙大大看不慣這大上海,鬧著要到有仗打的地方去。指導員路華和連長魯大成覺察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決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從階級教育著手,進行“敵前練兵”。這時,童阿男的姐姐遭到特務分子的謀害,幸虧路華、魯大成等掌握了情況及時搭救,並逮捕了特務阿七。這件事使戰士們提高了覺悟,在路華等的教育下,他們決心痛改前非,紛紛報名參加志願軍赴朝參戰,陳喜、趙大大、童阿男等被光榮批准了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徐林格 | 路華 | 簡介 指導員 |
宮子丕 | 魯大成 | 簡介 連長 |
廖有梁 | 童阿男 | 簡介 新戰士 |
馬學士 | 陳喜 | 簡介 三排長 |
陶玉玲 | 春妮 | 簡介 陳喜的妻子 |
劉鴻聲 | 洪滿堂 | 簡介 老班長 |
袁岳 | 趙大大 | 簡介 八班長 |
丁尼 | 周德貴 | |
王學士 | 周阿榮 | |
吳斌 | 童媽媽 | |
張耐霞 | 童阿香 | |
余肖梅 | 林媛媛 | |
李傳弟 | 羅克文 | |
李恩琪 | 林乃嫻 | |
姜曼璞 | 曲曼麗 | |
安家祥 | 老K | |
金甲 | 老七 | |
桂步雲 | 非非 | |
袁之遠 | 戴維斯 | |
顧也魯 | 眼鏡 |
職員表
製作人 | 沈錫元 |
導演 | 王苹、葛鑫 |
副導演(助理) | 王潔、呂薇 |
編劇 | 沈西蒙 |
攝影 | 黃紹芬 |
配樂 | 呂其明 |
剪輯 | 諸錦順 |
美術設計 | 張漢臣、徐克己 |
造型設計 | 倪亦非、陳雲 |
錄音 | 丁伯和 |
布景師 | 莊繼光 |
特技設計 | 曹有光 |
特技攝影 | 陳渭滄 |
演奏 | 上影樂團 |
指揮 | 呂其明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在開始拍攝前,周總理請前線話劇團《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組的主創人員吃飯,強調政府很重視這部電影的拍攝,國產膠片不穩定,所以給他們用的是伊斯曼膠片,一艘遠洋貨輪的農產品只能換回一小艙這樣的膠片,鼓勵大家好好拍 。
•片中有一個情節是春妮給丈夫陳喜寫了一封長信,告誡他不要忘記黨的教誨。編劇沈西蒙在寫完這封信後找來導演葛鑫和參與電影劇本改編工作的陳清泉一起朗讀。因為沈西蒙寫得情懇意切,讀完信後,極易動感情的葛鑫已經泣不成聲,陳清泉也聽得淚水漣漣 。
•因為演員全部是南京前線話劇團的原班人馬,為了讓這些話劇演員儘快適應電影表演,王苹請白楊、秦怡、孫道臨等人來給他們講課、做示範 。
•影片是在南京路實景拍攝的,為了便於劇組取景拍攝,上海市史無前例地封鎖了南京路 。
•為了拍好南京路黎明的鏡頭,上影廠的照明工人在圖書館到西藏路3公里的地段上布燈,南京路上高樓林立,工人們從一樓到二十樓都要布好燈,把上影廠所有的燈都用上了。而在拍這場戲時,高樓的住戶們為了配合拍攝沒有一家開燈 。
•影片將話劇中的美國新聞記者在南京路上違法拍照的情節改為美國領事館人員開車衝撞遊行隊伍 。
幕後製作
創作緣起
《霓虹燈下的哨兵》最初是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於1962年創作演出的話劇。故事藍本取材於駐守上海南京路上的好八連。該劇公演後獲得極大反響,全國各地劇團爭相排演。1963年,前線話劇團進京演出期間,周恩來總理指示一定要把該劇搬上銀幕,並且特別關照:電影要用前線話劇團的原班人馬,一句台詞不能改,一個演員不能換 。為了方便拍攝,文化部決定由好八連所在地的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製,而周總理又點名要八一廠的王苹執導,因為她既熟悉部隊生活,也熟悉上海 。
劇本改編
王苹接到任務後,與沈西蒙一起研究修改劇本,還到八連體驗生活,聽取戰士看完話劇的感受和對未來要拍的電影有什麼希望 。在創作中,她根據電影特點對劇本修改提了意見,以打破舞台框框,豐富片子的情節和細節。比如,話劇中有的戲發生在連隊宿舍,王苹考慮宿舍空間窄小,在場面調度上受制約,攝影機鏡頭拉不開,就提議把劇情發生地點改在南京路先施公司門口 。
分鏡頭劇本完成後送到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審閱,夏衍提出片子不能超過兩小時,要遵循嚴謹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建議刪掉“反美鬥爭”一場戲。所以,在拍攝時,王苹按照他的意見沒有拍“反美鬥爭”。但是等到樣片完成送審時,負責審查的領導指出話劇中“反美鬥爭”一場是得到過毛澤東主席肯定的,不能刪除。於是,王苹又補拍了相前情節 。
影片評價
該片既保持了舞台演出的許多優點,又發揮了電影藝術的特長,有了新的創造與發展。影片一開始的幾個戰鬥的鏡頭,既交代了時代和環境,又突出介紹了主要人物。而陳喜在讀完春妮的信後出現的那些回憶場面也是非常精彩的。陶玉玲在銀幕上把春妮這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幹部演得更加光彩四射,表演沒有舞台痕跡,非常自然 。 (戲劇導演歐陽山尊評)
該片激盪人心的力量在於它的深刻的主題思想是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體現的,特別是其中的一群革命戰士的英雄形象,在主題思想的完滿體現上承擔著重大的任務。他們有共同的品質,又生活在同一個集體中,但絲毫不妨礙他們各具鮮明的個性。創作者們通過劇烈的衝突使每個人物的思想都從不同的起點有所發展,通過性格化的語言動作,讓人物表現出性格差異。當然,如果將銀幕與舞台對比,那么某些角色或是由於銀幕上某些場次情緒不如舞台那么連貫,或是由於表演上還留有舞台痕跡,比舞台上似顯遜色一些。而春妮一角在銀幕上卻進展顯著,導演鏡頭調度突出了劇場觀眾不易充分察覺的人物的細膩表情和情緒變化,演員也準確地掌握了分寸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羅藝軍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