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學院

電子信息學院創建於1956年上海船舶工業學校船舶電器裝置專業;1970年隨學校遷至鎮江;1978年改編為三系;1981年三系定名為“自動控制與計算機系”;1988年計算機專業分出三系,成立七系,名稱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996年1月,三、七系合併,定名為“電子與信息系” ;2002年7月改名為“電子信息學院”。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50年瀝風沫雨,50年開拓進取,伴隨著江蘇科技大學前進與發展的歷史步伐,電子信息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一個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多學科專業並舉,規模較大的人才培養單位。

辦學定位

半個多世紀以來,電子信息學院的廣大教職工腳踏實地,艱苦奮鬥,求真務實,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我,造就了學院現有的風貌。電子信息學院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套用型人才,為船舶工業、國防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務”為己任,以“立足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碩士研究生教育,爭取更高層次的人才培養”為拓展,以“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通過科研和學科建設促進教學工作,保證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的穩步提高” 為追求,圍繞學校辦學特色,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逐步形成了能夠體現學院特色、符合學院建設與發展需要的辦學定位。

專業建設

長期以來,學院堅持“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專業建設為突破口,帶動學院各項工作全面開展”的辦學思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專業方向豐富、層次分明、類型多樣的人才培養格局。電子信息學院現有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測控技術與儀器等7個本科專業,有計算機套用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智慧型控制、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和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等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計算機套用技術、控制工程和電子通信工程等3個碩士培養領域。其中自動化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分別為江蘇省特色和特色建設專業,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

師資隊伍

學院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在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的同時,認真做好教師隊伍的穩定、培養和使用工作。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現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並且具有較高教學與科研水平的師資隊伍,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現有教職工171人,其中教師121人,實驗室教師37人。在教師隊伍中,教授16人,副教授49人,講師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人,碩士學位的教師71人,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19人,在讀碩士27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培養人選 4人,“333”工程培養人選1人。

條件建設

學院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堅持“水平、特色、質量、效益”科學發展觀,加大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目前,學院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 4600多台套,固定總資產近2800萬元,擁有“電工電子省級實驗示範中心”、計算中心、自動化專業實驗室、計算機及通信工程專業實驗室、電子工程專業實驗室、大學生科技競賽創新實驗室,中科院計算所智慧型信息處理聯合開放實驗室、美國德州儀器數位訊號處理實驗室、浙大中控過程控制聯合實驗室等,此外,還成立了自動化研究所、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和電子工程與技術研究所,實驗用房面積達到14200平方米。

科學研究

學院充分發揮學科特點和專業優勢,本著科研為教學服務的思想,以科技開發和工程建設為基礎,以船舶和國防科技建設項目為拓展,以縱向科研項目為提升,加大同相關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在大幅度增加科研總量的同時,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學院影響不斷擴大。近年來爭取科研項目近200項,累計科研到款2000多萬元。在學術雜誌和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核心級學術期刊200多篇,SCI、EI、ISTP檢索近30篇;出版專著2部,教材12本。共獲各類科研獎25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江蘇省高等院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8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性專利1項。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學院建設與發展的根本。學院除開展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外,還承擔著海軍國防生的培養與選拔任務。建院以來,為國家的經濟和國防建設培養了大量人才。具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我院各類畢業生人數超過5000人,並在各自崗位發揮著作用。學院注重學風建設,各類活動成績顯著。獲江蘇省先進黨支部表彰1次,江蘇省優秀班級表彰1次,江蘇省社會實踐優秀教師表彰2次,學生就業率和考研錄取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為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國際接軌,不斷引進新的辦學理念,提高辦學水平,拓寬辦學渠道,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2003年學院與法國巴黎高等計算機學院達成協定,雙方邁出了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高級套用型人才的步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