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2006年,全縣共轄6鄉4鎮3農場(不含省屬元江農場):澧江鎮、東峨鎮、因遠鎮、青龍廠鎮、窪垤鄉、龍潭鄉、羊街鄉、那諾鄉、咪哩鄉、羊岔街鄉、紅光農場、紅河華僑農場、甘莊華僑農場。共有70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705個村民小組,644個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縣總戶數55816戶,總人口198705人,其中:男101976人,女96729人;農業人口172015人,非農業人口26690人;少數民族人口158723人,占總人口的79.88%,其中哈尼族81709人,彝族44027人,傣族24387人,白族6381人,苗族728人,拉祜族960人,其它少數民族531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1.12%、22.16%、12.27%、2.20%、0.37%、0.48%、2.6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9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9人。
歷史沿革
元江,古屬西南夷地,稱“西南荒裔”;夏商周時名惠籠甸,屬梁州地;蜀漢、西晉時名羅槃甸,屬興古郡地;隋、唐時名步頭,屬黎州地;宋大理時名因遠部、羅必甸,屬威遠瞼治地;元至元元年(1264年)名羅槃部,屬元江路治地,至元二年(1265年)改為元江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設元江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設元江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設元江直隸州;民國2年(1913年)改設元江縣,屬普洱道;1949年8月成立元江縣臨時人民政府,屬蒙自專區;1954年7月改屬玉溪專區;1979年12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元江縣,1980年11月22日元江縣正式掛牌成立。氣候特徵
元江縣位於玉溪市的西南部,地處東經101°39'至102°22',北緯23°18'至23°55'之間,總面積為285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阿波列山)為2580米,最低點海拔(小河垤)為327米,相對高差達2253米。由於元江縣高差海拔懸殊,地形地貌多樣,以及受山川走向、植被疏密等因素影響,對光、熱、水等主要氣候要素起著重要的分配作用。所以,全縣跨五個氣候類型,即熱帶、亞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寒帶。形成了“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山頂穿棉衣,山腰穿袷衣,山腳穿單衣”獨特現象。元江地處低緯高原,屬季風氣候,冬夏半年各受兩種不同的大氣環流影響,冬半年(即乾季11-4月)受北非及印度北部大陸乾暖氣流和北方南下的乾冷氣流影響,空氣乾燥溫暖,降水量少,蒸發快,晴天多,日照充足。夏半年(即雨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和太平洋東南暖濕氣流的影響,空氣濕度大,降水量多,多陰寡照,形成了冬暖夏熱,冬春乾旱風大,夏秋多雨濕潤,乾濕季明顯,雨熱同季的氣候。
縣境內各地年平均氣溫12℃-24℃,最冷月平均氣溫7℃-17℃,最熱月平均氣溫16℃-29℃,極端最低氣溫-0.1℃--7℃,極端最高氣溫28℃-42.5℃,大於等於10度年積溫4000-8700度。無霜期200-364天,年平均降水量770-2400mm,雨季平均於5月16日開始,10月22日終止。
交通郵電
2006年,全縣交通運輸業進一步發展,道路狀況進一步完善。元紅二級公路一標段(除5號橋尚未完成外)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梅浦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東峨客運站建設通過初驗;大水平至東峨公路、南(溪)安(定)公路和都貴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順利啟動;石(屏)紅(龍廠)公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2423千米,其中:國道116千米,縣道481千米,鄉村道1754千米,專用道72千米。全縣10個鄉鎮、70個村委會都已通公路,縣鄉公路通車率達100%,鄉村公路通車率達90%,自然村通車率達98.59%。全縣共有大型汽車1095輛;小型汽車2761輛;農用運輸車534輛;拖拉機1185輛;機車20272輛。全年共完成客運量33.76萬人次,旅客周轉量4001萬人千米。200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008萬元,比上年增201萬元,增長11.12%,其中:郵政完成352萬元,電信完成16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65%、11.89%;郵電業務收入1753萬元,比上年減44萬元,減2.44%,其中:郵政完成343.90萬元,電信完成140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11.69%、減5.37%。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8994門,與上年持平。全縣電話用戶27735戶,比上年9854戶,增55.11%,其中:住宅電話用戶15735戶;流動市話用戶8758戶;公用電話840部(其中IC公用電話97部)。固定電話(含流動市話)普及率為每百人13.62部,比上年減0.59部。行動電話用戶49800戶(不含神州行卡用戶),比上年增加17261戶,增長53.05%,其中:移動公司用戶36000戶(不包括神州卡用戶),聯通公司用戶138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25.18部,比上年增10.72部。年末共有網際網路用戶2769戶,比上年增加618戶,增28.73%。
全縣全年共訂銷報刊23.08萬份(其中報紙14.73萬份,雜誌8.35萬份),比上年減63.18萬份;傳遞郵件26.21萬件(其中函件25.43萬件,包件0.78萬件),比上年增3.97萬件。
特色生物產業
2006年,特色生物產業仍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成為元江經濟成長的新亮點。年末全縣蘆薈種植面積5112畝,蘆薈產量14254噸,實現農業產值606萬元,比上年增加99萬元,增長19.53%,實現工業產值5040萬元,比上年增加1287萬元,增長34.29%。茉莉花種植面積7800畝,鮮花交易量達3449噸,實現農業產值2194萬元,比上年增加570萬元,增長35.10%;加工花茶4827噸,實現工業產值386萬元,比上年增97.05萬元,增長33.59%。熱帶花卉種植面積3233畝,比上年減少90畝,實現產值2017萬元,比上年增加12萬元,增長0.60%。台灣青棗種植面積3295畝,產鮮果3924噸,實現產值919萬元,比上年增加31萬元,增長3.54%。科教文衛體
2006年,教育工作繼續全面貫徹實施《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三免一補”政策;“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改革穩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成績再創歷史新高,600分以上人數位列全市第三。年末全縣共有國小校73所(不含教學點);普通中學15所(其中:高中2所,國中13所);職業高中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共有教職工2570人(其中專任教師2169人)。在校學生34006人,其中:國小20495人,國中9853人,高中2960人,職中698人。年內招生8310人,其中:國小3403人,國中3432人,高中1098人,職中377人。當年畢業7715人,其中:國小3491人,國中3486人,高中655人,職中83人;大學錄取人數為480人,錄取率為43.17%;中專錄取人數為395人,錄取率為17.02%。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13.29%。全縣共有幼稚園9所(其中社會力量辦園5所),學前班87個班;在園(班)幼兒3789人。全縣共有黨(職技)校11所,其中:縣委黨校1所,鄉鎮黨職技校10所。縣委黨校年末共有大、中專函授班5個班,在讀人數278人,年內畢業人數146人。2006年,科技工作緊緊圍繞“科技興元”戰略,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突出科技進步與創新,積極開展科技進村入戶活動,科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713人,其中已取得專業技術資格的3606人(其中:高職137人,中職1267人,初職2202人),在崗未評定職稱的專業人員107人;專業技術人員占全縣總人口的1.87%。年內全縣共舉辦各種科學技術培訓2264期,受訓164530人次;共有6個科技項目榮獲縣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1個項目榮獲市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06年,文化部門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活動;文化市場進一步規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取得新進展。年末全縣文化單位主要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歌舞團1個、電影院1個、國營書店1個、文化站10個。縣圖書館藏書77271冊;文化單位全年共舉辦各種文藝演出357場,觀眾達32.7萬人次(其中縣民族歌舞團演出90場,觀眾15.1萬人;縣文化館組織演出60場,觀眾7.6萬人;各鄉鎮文化站組織演出207場,觀眾10萬人);全年共放映電影1893場,觀眾達19.8萬人次;新華書店發行圖書104.13萬冊,全年完成銷售收入552.90萬元(其中門市銷售90萬元,一般圖書發行264.71萬元,其它銷售收入198.19萬元),實現利潤49.4萬元。
2006年,廣播電視工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條主線,切實將廣播電視宣傳和廣播電視事業建設任務落到實處,繼續深入開展“村村通,戶戶看”創建工程,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26座,解決1020戶民眾看電視難的問題;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宣傳優勢,為構建和諧元江、推進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年末全縣共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580,電視覆蓋率為95%;廣播覆蓋率達100%。縣電視台全年共播出電視新聞1400條(其中被中央電視台採用11條,省電視台採用101條,玉溪電視台採用518條);播出各種電視專題欄目34期、專題片7部。縣廣播電台全年共播出新聞稿件1400條(其中被省廣播電台採用43件,市廣播電台採用473條)。
2006年,衛生工作圍繞醫療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縣共有140581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2.85%;積極推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衛生防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傳染病總發病率大幅度下降。年末全縣共有各種衛生機構59個(含個體),其中縣級衛生機構5個,鄉鎮級衛生機構12個,其它衛生機構42個;有鄉村醫療點72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51人,鄉村衛生人員219人,個體開業人員184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3人。擁有病床344張,每張病床對應人數為578人;病床使用率為53.26%,病床周轉率為20.09次。全年門診總診療病人40.54萬人次;住院人數8136人次,出院人數8094人次;治癒率37.55%,好轉率45.33%。兒童計畫免疫四苗覆蓋率達98.57%。傳染病發病率為245.20/10萬。2006年,體育工作認真貫徹執行《體育法》,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綱要》第二期工程,加強體育設施建設,積極組織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全民健身活動,努力構建具有元江特色的多元化全民健身體系,全面加快體育事業發展。全年共舉辦體育運動會48次,共有319支體育代表隊參加比賽,參賽人數達9.63萬餘人次。學校體育達標率達98.9%。全縣體育人口占總人口的38.5%。全年共向上級體育部門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14人。在市級以上體育競賽中,本縣運動員全年共獲金牌18枚、銀牌16枚、銅牌15枚。
參考連結
http://www.yjx.gov.cn/
http://www.xzqh.org/quhua/53yn/0428y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