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嗜粘液蛞蝓

雙線嗜粘液蛞蝓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屬柄眼目,蛞蝓科。分布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南、廣西、廣東、雲南、四川、貴州、河南、新疆、北京等地。主要為害蔬菜、花卉、草莓、農作物、食用菌等。​

形態特徵

雙線嗜粘液蛞蝓 雙線嗜粘液蛞蝓

成體裸露,柔軟而無外殼。體前端較寬,後端較狹長,灰白色或淺黃褐色,伸展時體長35~37 mm,寬6~7 mm。卵為橢圓形,膠質狀,半透明,有光澤,卵粒外有粘液物將卵粘在一起。幼蟲與成蟲相似,較小。

生活習性

一年繁殖一代,活動的最適溫度為15℃-25℃,產卵的適宜溫度比平時活動的適宜溫度低4℃-5℃。當地溫平均穩定在9℃以上、土壤濕度在75%左右時適於其產卵,卵多產於土壤縫隙中。蛞蝓的生活習性是晝伏夜出、晴伏雨出,白天躲藏在陰暗潮濕的草叢、枯枝、落葉、石塊、磚塊、瓦礫下邊,夜晚和陰雨天外出活動進行危害。

防治方法

編號:11140
拉丁目名:Stylommatophora
中文目名:柄眼目
中文科名:嗜粘液蛞蝓科
拉丁科名:Philomycidae
拉丁屬名:Philomycus
拉丁種名:bilineatus
定名人:(Benson)
年代:1842
中文名:雙線嗜粘液蛞蝓
原始文獻:Ann. Mag. Nat. Hist., IX: 486
生境:陸生 農田、住宅附近陰暗潮濕、多腐殖質的石塊落葉下或草叢中
國內分布:江蘇, 上海, 浙江, 廣西, 廣東, 四川, 雲南, 湖北, 貴州, 江西, 湖南, 黑龍江, 新疆, 北京, 台灣
國外分布:蘇聯, 朝鮮, 日本以及中美, 南美, 南亞等地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動物志 陸生軟體動物

.

①搞好房內外的環境衛生,清除磚塊、石塊、枯枝落葉和雜草等,地面上撒一層石灰粉。

②根據蛞蝓晝伏夜出、晴伏雨出,夜晚或陰雨天危害菇體的規律,進行人工捕殺。

③藥物誘殺。用砷酸鈣與餅糠製成毒鉺於傍晚撒於菇房附近。

④在經常出入處噴灑5%的煤酚皂溶液,防治效果良好。 身體柔軟,裸露、無外殼,外套膜覆蓋全身。活體長35一37毫米,寬6一7毫米。體為灰白色或淡黃褐色、背部中央有一條黑色斑點所組成的縱帶,兩側也各有一條色帶、並有細小的黑色斑點,較背部者色深。身體前端較寬,後端狹長。尾部有一嵴狀突起。觸角兩對,前一對短,後一對長。呼吸孔呈圓形,在體右側距頭部約5毫米處,右側的一條色帶從下方繞過呼吸孔。嗻面為肉白色,粘液為乳白色

分類系統:Animalia:動物界 - Mollusca:軟體動物門 - Gastropoda:腹足綱 - Pulmonata:肺螺亞綱 - Stylommatophora:柄眼目 - Phiolomycidae:嗜粘液蛞蝓科 -Phiolomycus:
學名:Phiolomycus bilineatue(Benson,)
中文名: 雙線嗜粘液蛞蝓
中文拼音:ShuāngXiànShìZhānYèKuòYú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不祥
CITES公約級別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未定
中國特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