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核

雙核

雙核簡單來說就是2個核心,核心(core)又稱為核心,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片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矽以一定的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快取、二級快取、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匯流排接口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基本信息

簡介

從雙核技術本身來看,到底什麼是雙核心?毫無疑問雙核心應該具備兩個物理上的運算核心,而這兩個核心的設計套用方式卻大有文章可作。據現有的資料顯示,AMDOpteron處理器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添加第二個核心,兩個CPU核心使用相同的系統請求接口SRI、HyperTransport技術和記憶體控制器,兼容90納米單核心處理器所使用的940引腳接口。而英特爾的雙核心卻僅僅是使用兩個完整的CPU封裝在一起,連線到同一個前端匯流排上。可以說,AMD的解決方案是真正的“雙核”,而英特爾的解決方案則是“雙芯”。可以構想,這樣的兩個核心必然會產生匯流排爭搶,影響性能。不僅如此,還對於未來更多核心的集成埋下了隱患,因為會加劇處理器爭用前端匯流排頻寬,成為提升系統性能的瓶頸,而這是由架構決定的。因此可以說,AMD的技術架構為實現雙核和多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MD直連架構(也就是通過超傳輸技術讓CPU核心直接跟外部I/O相連,不通過前端匯流排)和集成記憶體控制器技術,使得每個核心都有自己的高速快取可資遣用,都有自己的專用車道直通I/O,沒有資源爭搶的問題,實現雙核和多核更容易。而Intel是多個核心共享二級快取、共同使用前端匯流排的,當核心增多,核心的處理能力增強時,肯定要遇到堵的問題。

HT技術

HT技術是超執行緒技術,是造就了PENTIUM4的一個輝煌時代的武器,儘管它被評為失敗的技術,但是卻對P4起一定推廣作用,雙核心處理器是全新推出的處理器類別;HT技術是在處理器實現2個邏輯處理器,是充分利用處理器資源,雙核心處理器是集成2個物理核心,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其實引用《現代計算機》雜誌所比喻的HT技術好比是一個能用雙手同時炒菜的廚師,並且一次把一碟菜放到桌面;而雙核心處理器好比2個廚師炒兩個菜,並同時把兩個菜送到桌面。很顯然雙核心處理器性能要更優越。按照技術角度PENTIUM D 8XX系列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只是兩個處理器集成,但是PENTIUM D 9XX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而K8從一開始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

概念

為什麼用雙核處理器?

出於技術挑戰,雙核被強加給產業,而產業並沒有事先做好準備。英特爾和AMD採用這項技術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雙核是一種突然出現的一種優秀創意。實際上,晶片廠商本可以非常滿足地不斷推出速度越來越快的單核處理器。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因為隨著時鐘速度超過3GHz,單核處理器開始消耗過多的功率。確實,英特爾在2005年取消了計畫中的4.0GHz “Tejas”處理器,因為該晶片的功耗可能超過100W。隨著功耗的上升,超快單核晶片的冷卻代價也越來越高,它要求採用更大的散熱器和更有力的風扇,以保持其工作溫度。利用雙核方案,既可以繼續改善處理器性能,又可以暫時避開功耗和散熱難題。

AMD商業解決方案主管Margaret Lewis表示:“這是因為,作為處理器廠商,這是我們能夠在一定的功耗範圍內提高性能的唯一途徑。” 此外,有些人認為雙核並不是萬能藥。正如2005年6月發表的文章《深入了解雙核》所言:“從我們的立場來看,雙核並不是新東西;它只是改頭換面的老產品(對稱多重處理)……在單一處理器基礎上建立的雙處理器系統所面臨的同樣的性能問題仍然存在。” 但是,這作為一種簡單的解釋,基本上足夠了。Lewis補充道:“物理定律沒有改變;我們只是想出了如何進一步改進的方法。”

技術

簡而言之,雙核處理器就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換句話說,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核中。企業IT管理者們也一直堅持尋求增進性能而不用提高實際硬體覆蓋區的方法。多核處理器解決方案針對這些需求,提供更強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實際空間。

雙核心處理器技術的引入是提高處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為處理器實際性能是處理器在每個時鐘周期內所能處理器指令數的總量,因此增加一個核心,處理器每個時鐘周期內可執行的單元數將增加一倍。在這裡我們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如果你想讓系統達到最大性能,你必須充分利用兩個核心中的所有可執行單元:即讓所有執行單元都有活可乾!

區別

雙芯

AMD和Intel的雙核技術在物理結構上也有很大不同之處。AMD將兩個核心做在一個Die(晶元)上,通過直連架構連線起來,集成度更高。Intel則是將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兩個核心封裝在一起,因此有人將Intel的方案稱為“雙芯”,認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雙核”。

優勢

計算機廠商可以輕鬆地提供同一硬體的單核心與雙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環境穩定性的客戶,能夠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升級到雙核心。

Intel

Intel的雙核處理器分成PentiumD、酷睿、酷睿2和至強系列

PentiumEE只有840

也是PentiumD的一部分

PentiumD又分800系列和900系列

但是都是Netburst架構

PD800系列 代號:Smithfield

就是兩個Prescott整合在1個CPU核心里啊

每個CPU集成1M快取,製程90nm,沒有超執行緒技術

用北橋承擔仲裁器

所以只有945以上的晶片組支持PentiumD處理器

FSB分為533MHz和800MHz兩種

編號方法:

PD8x5(如805)都是533MHz FSB

PD8x0(如820)都是800MHz FSB,支持64位(EM64T)技術

PentiumD 900系列 代號:Presler

使用2個Cedar Mill處理器(就是65nm P4的處理器家族)

製程65nm,都支持64位(EM64T)技術

每個CPU獨享2M快取

也只有945以上的主機板支持PentiumD 900系列

比PentiumD 800系列強的是

PentiumD 900系列支持HT超執行緒技術

而且PD9x0系列還支持VT(Virtualization Techlonogy)虛擬化技術

可以虛擬1個系統

PentiumD 900的功耗比PentiumD 800低很多

同樣3GHz頻率:

PD900系列只有214W

PD800系列要252W!

酷睿2是Intel的主流的英特爾構架的雙核CPU

包括雙核和四核處理器! 還有強勁的六核處理器!!

酷睿只有14級流水線

相對於P4 Northwood 的20級和P4 Prescott的31級減少了很多

酷睿的架構是類似PentiumM Banias的低功耗高效率設計

比PentiumD 系列效率高出40%

同時酷睿保留了EM64T技術

奔騰雙核E2000\E5000系列都為800MHz FSB

酷睿2E6000\E7000系列的FSB升級到1066MHz

酷睿2E8000系列都是1333MHz FSB

同時,酷睿採用共享二級快取的方式,減少使用前端匯流排進行數據交換

效率更高

編號方法

⒈開頭為T和P的系列都是筆記本CPU,T系列的CPU中,T2xxx都是Yonah

T5xxx/T7xxx是Merom

T4XXX/T6XXXX/T8XXX/T9XXX和P系列都是Penryn核心

T20xx、T2xxxE是533MHzFSB

⒉開頭為E、X的系列都是台式機CPU

其中E開頭是雙核,奔騰雙核系列是800MHz FSB,E7000系列的FSB是1066MHz,E8000系列是1333MHz FSB

X、Q開頭是四核處理器

Nehalem構架的酷睿i5和酷睿i7處理器是目前英特爾最新一代的處理器,採用了諸多先進特性,比如Turbo Boost、英特爾智慧型互連技術(QPI)、英特爾智慧型高速快取技術技術等等。

酷睿i5和酷睿i7處理器都是1333MHz FSB。酷睿i7分為Core i7 9XX和8XX系列。

⒊筆記本的45納米技術的T系列的處理器的功耗25W,而P系列作為迅馳和迅馳2酷睿雙核功耗也是25W,超低電壓處理器(ULV)的SU和SL系列,功率在15W之下,而凌動(Atom)系列處理器,功耗更是小於10W。

發展歷程

開端

2005年第二季度伊始,英特爾率先發難,推出了採用雙核設計的桌面級處理器。其中最高端型號為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為了滿足一般用戶的需要英特爾同時還推出了Pentium D 820、830、840這三款處理器。雖然英特爾在雙核技術推廣上占得先機,但在幾個星期之後AMD立刻發布了Athlon64 X2系列處理器還以顏色。就此,兩大處理器巨頭——英特爾與AMD的雙核之爭正式拉開序幕。

如果要為雙核之爭溯源的話,就必須簡單回顧一下此前單核處理器的是是非非。就Pentium 4時代的高端產品來說,英特爾處理器占有絕對優勢,但畢竟市場中較量的不是最強技術實力,而是面對主流甚至底端的產品。AMD Athlon64系列異軍突起,高性價比的優勢換來了不可小視的用戶認可度。此外即便64位作業系統很少,對其64位技術的炒作也的確獲得一定成功。如果說AMD的策略更勝一籌,英特爾是不會甘心這樣被AMD領跑的,於是兩大處理器巨頭真正較量的舞台非常默契的被選定在“雙核”上。

升級還是徹底革新?

2005年可謂是“雙核元年”,揭開了雙核平台的新篇章。自第一款雙核處理器發布至今已一年多光景了,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在雙核道路上英特爾與AMD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路線——革新與升級。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也正是這兩條不同的線路給最終用戶帶來了什麼。

革命

重溫Pentium D 8xx系列處理器的歷程,其中Pentium D 820是對用戶來說最為實際的雙核產品,即便今天也同樣如此。Pentium D 8xx雙核處理器引發了一場平台革命,桌面級PC性能得到了根本提升。自英特爾超執行緒技術以來,雙核處理器的出現無疑再次肯定了多執行緒套用。而雙核處理器由於具備兩個物理運算核心,這種與生俱來的多執行緒處理能力是超執行緒技術所無法逾越的。

不過作為整個行業的風向標,Pentium D 8xx處理器經受的壓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由於發布時間較早,最低端型號Pentium D 820無奈成為AMD Athlon64 X2 3800+的主要競爭目標,這也難免成為世人評價英特爾與AMD雙核技術實力的依據。在這裡我們可以將AMD Athlon64 X2 3800+的發布作為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因為此刻兩大處理器製造商均完成了由單核到雙核的技術革新,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與Athlon64 X2 3800+相比,性能上Pentium D 820雖不占優勢,但從上市價格來看彼此根本不是同一定位的產品,彼此之間存在近65%的價格差異。上市前期迫於OEM訂單的壓力,AMD再次暴露出產能問題,零售市場有價無市的情況時有發生。AMD雙核處理器的發布大有炒作之嫌,此後不久爆出的“雙核門”事件也再次印證了AMD不成熟的雙核技術。雖然 Pentium D 820處理器擁有巨大的價格優勢,但在關於性能的輿論下仍路途坎坷。

初次過招雙方在價格和性能上爭執不下以平局收場。而最終用戶得到的是以較低的價格便可享受Pentium D 820帶來的雙核體驗,卻無法購買到一顆性能略優的Athlon64 X2 3800+。面對這樣的結果,英特爾與AMD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65nm製程

Pentium D 820在實際市場競爭中的成功並沒有讓英特爾安於現狀,這是因為Athlon64 X2 3800+的性能優勢無時無刻不在觸動他敏感的神經,更重要的是Pentium D 8xx處理器由於封裝了兩個Prescott核心因而功耗偏高。為了擺脫競爭對手的糾纏,英特爾在發布雙核處理器後又醞釀著新一輪的轉變——90nm到 65nm。

製成的變化使得處理器核心面積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集成更大容量二級快取,採用65nm製成的Pentium D 9xx處理器二級快取容量達到破天荒的4MB,每核心可以獨享2MB。由於採用了更先進的功耗控制技術,Pentium D 9xx處理器運行頻率再次得到突破,主頻高達3.73GHz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965處理器設計發熱功率為130W,與前一代90nm製程Pentium D處理器相當。Pentium D 9xx系列雙核處理器的退出使英特爾65nm製程技術逐漸成熟起來,這為日後發生的另一場技術巨變埋下了伏筆。

英特爾緊鑼密鼓的調整戰略的同時AMD則進入了雙核處理器發展的真空期,Athlon64 X2系列處理器主要技術規格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牽絆Athlon64 X2發展腳步正是其內置的記憶體控制器。

Pentium D 930處理器入主市場,Pentium D 820價格走低讓位,用戶獲得的不僅是新功耗控制技術帶來的寧靜,更是可以花費更少的資金體驗到雙核的卓越性能。而AMD方面似乎成竹在胸,Athlon64 X2 3800+處理器的價格仍不肯鬆動。

由於英特爾處理器的記憶體控制器集成在主機板晶片組中,因此早在雙核處理器發布之前的Intel 915晶片組就已經率先支持DDR2記憶體了。而與Pentium D雙核處理器對應的Intel 945P晶片組更是支持當時最為先進的DDR2-667記憶體技術。雙核處理器數據吞吐量更大,擁有更大傳輸頻寬的DDR2記憶體無疑為Pentium D平台整體性能提升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相應的,939接口Athlon64 X2系列處理器受到內置記憶體控制器和相對薄弱的研發能力的束縛,使得它很難在短時間內跟上記憶體的發展腳步,僅支持DDR-400記憶體一時成為AMD被世人譏笑的話柄。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內置記憶體控制器,這和Athlon64 X2架構設計思路有關。雖然內置記憶體控制器理論上可以獲得更佳的記憶體傳輸性能,不過一旦要對控制器進行升級就必須對現有處理器構架作較大調整,相應研發周期也較長。

另一方面,AMD處理器的產品線規劃混亂且低端產品生命周期過長,處理器接口無法統一為用戶購買和日後升級帶來的不小的難題,新產品研發更是困難重重。在AMD與ATi聯姻之前,AMD沒有自己的晶片組產品線,nⅥDIA nForce晶片組曾給予Athlon64 X2處理器極大幫助,甚至可以說nForce晶片組使Athlon64 X2處理器性能得以最大化。然而處理器接口不統一,在推廣新產品時就需要兼顧新老用戶的需求,這樣給配套晶片組廠商也帶來不小的麻煩。因此記憶體技術和統一接口是AMD亟待解決的兩大問題。

終於,自AMD第一代雙核處理器問世後近一年的時間,也就是2006年中旬,支持DDR2規格記憶體並採用AM2接口的處理器發布了。在付出極大努力後,除雙核處理器外,低端和主流單核產品也一致向DDR2看齊。雖然AMD順利完成了此次技術調整並統一了接口,但新處理器發布後的測試數據令人尷尬。以 Athlon64 X2 3800+為例,測試數據表明使用DDR2記憶體後系統性能並沒有獲得大幅提升,甚至某些測試項目成績呈下降趨勢。在對AM2接口雙核處理器的測試時我們發現記憶體的實際運行頻率會低於記憶體標稱頻率。舉例來說,最高端Athlon64 FX-62處理器的主頻率為2.8GHz,倍頻為14。如設定記憶體頻率為400MHz則沒有問題,一旦記憶體頻率設定為533MHz或667MHz,記憶體實際頻率則無法達到標稱值,分別約為510MHz和622Mhz。其實,這樣的分頻方式基本上沿襲了K8架構的記憶體頻率模式。完全重新研發記憶體控制器對 AMD來說是不現實的,因為對於AMD處理器構架來說,新記憶體控制器的研發難度甚至不亞於製程轉變。因此隨著AM2處理器的上市,頗為詭異的記憶體匹配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AM2支持DDR2的記憶體控制器實為敗筆,此後人們普遍認為AMD最新推出AM2接口支持DDR2為虛,統一接口才是真正目的。這和英特爾即將推出的全新酷睿2處理器不無關係。

AMD新推出的AM2接口在短時間內對最終用戶毫無幫助,性能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增加了用戶採購DDR2記憶體的成本,統一接口也只是AMD單方面的長期戰略。最終的結果就是DDR2記憶體對用戶來說並不親切,對AMD來說仍然是十分惱人的問題。

核心革命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Pentium D處理器採用的Netburst構架無法實現性能的再次突破。在長達一年半之久臥薪嘗膽後,英特爾推出了採用全新架構的酷睿2處理器並一舉獲得成功。從英特爾產品路線圖上可以清楚看到未來還將推出採用酷睿2架構的低端處理器,這樣AMD統一接口的目的也顯而易見了,因為它需要一套完整的產品體系與英特爾酷睿2進行全面競爭。然而就有關測試數據來看,AMD現有雙核處理器根本無法與酷睿2抗衡。為什麼酷睿2處理器具有如此驚人的性能呢?這需要從基於全新架構的四大技術說起。

首先是寬區動態執行技術。此項技術加強了酷睿2處理器指令的處理能力,經過改進的編碼器和邏輯運算單元使處理器執行效率大幅提升。第二點是高級智慧型快取。我們知道Pentium D系列處理器二級快取是每個核心獨立的,Athlon64 X2處理器也是如此,這樣兩快取互相通信需要占用匯流排資源。酷睿2處理器二級快取則是各核心共享的,這樣核心間數據交換得以在處理器內部完成。其三是智慧型記憶體訪問。這項技術採用更為先進的記憶體預取算法,能夠更準確的找到即將被處理的數據,從而減少處理器等待時間以提高效率。第四點是高級數字多媒體增強技術,這項技術使得酷睿2處理器處理一個128 bit的指令僅需要一個時鐘周期,而在從前需要兩個時鐘周期才可以完成。因此當處理SSE指令集或進行多媒體操作時酷睿2處理器的性能顯著提高。

未來發展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POWER4,2000年發布的第一個雙核心模組處理器。

* IBM的POWER5雙核心晶片,還有套用在蘋果電腦PowerMac G5中的PowerPC 970MP雙核心處理器。

* Broadcom SiByte (SB1250,SB1255,SB1455)

*PA-RISC(PA-8800)

* Sun Microsystems UltraSPARC Ⅳ,UltraSPARC Ⅳ+,UltraSPARC T1

* AMD在2005年4月22日發布了它的雙核心Opteron伺服器/工作站用處理器,還有2005年5月31日發布的雙核心桌面處理器Athlon 64 X2家族,AMD還發布了FX-60和FX-62高性能桌面處理器,以及Turion 64 X2移動處理器。

* Intel的雙核心Xeon處理器,開發代號為Paxville和Dempsey,初識頻率為3 GHz。該公司當前還在開發雙核心版本的Itanium高端伺服器CPU架構並生產了Pentium D,Pentium 4的移動版。一個更新的處理器晶片Core Duo,套用在蘋果電腦的iMac、高端的Mac mini、MacBook以及MacBook Pro中,以及其他多種如索尼、東芝、華碩等廠家的筆記本電腦中。下一代版本Core 2 Duo,開發代號Conroe,在2006年7月發布。

* Motorola/Freescale在PowerPC e600和e700的基礎上開發雙核心晶片。

* Microsoft的Xbox 360 遊戲終端使用了三核心的PowerPC微處理器。

* Raza Microelectronics的 XLR 處理器擁有8個MIPS核心。

* Cavium Networks的Octeon處理器擁有16個MIPS核心。

Intel雙核

Intel的雙核處理器

Intel推出的台式機雙核心處理器有Pentium D、Pentium EE(Pentium Extreme Edition)和Core Duo三種類型,三者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

INTEL雙核 INTEL雙核

Pentium D和PentiumEE分別面向主流市場以及高端市場,其每個核心採用獨立式快取設計,在處理器內部兩個核心之間是互相隔絕的,通過處理器外部(主機板北橋晶片)的仲裁器負責兩個核心之間的任務分配以及快取數據的同步等協調工作。兩個核心共享前端匯流排,並依靠前端匯流排在兩個核心之間傳輸快取同步數據。從架構上來看,這種類型是基於獨立快取的鬆散型雙核心處理器耦合方案,其優點是技術簡單,只需要將兩個相同的處理器核心封裝在同一塊基板上即可;缺點是數據延遲問題比較嚴重,性能並不盡如人意。另外,Pentium D和Pentium EE的最大區別就是Pentium EE支持超執行緒技術而PentiumD則不支持,Pentium EE在打開超執行緒技術之後會被作業系統識別為四個邏輯處理器。

酷睿雙核

能效表現更出色

英特爾® 智慧型功效管理功能,無需增加處理器功耗就能輕鬆享受全面的性能提升。

多任務處理能力更強悍

不論是玩遊戲、下載音樂、掃描病毒還是編輯照片,新一代英特爾酷睿™ 微體系結構都能讓用戶同時搞定!英特爾® HD Boost 技術更可令高清編碼性能提升高達70%。

套用保護更全面

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內建高級硬體輔助安全功能和維護技術,全面保障套用安全。

視覺享受更豐富

最新英特爾®顯示卡內建英特爾清晰視頻技術,盡情享受更出色的視頻體驗和更流暢的回放效果。全新英特爾® HD Boost 技術,更可令視頻編碼等密集型多媒體套用輕鬆獲得高達 50% 的速度提升。

Windows Vista* 終極體驗

英特爾顯示卡全方位享受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帶來的視覺震撼。

AMD雙核

AMD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分別是雙核心的Opteron系列和全新的Athlon 64 X2系列處理器。其中Athlon 64 X2是用以抗衡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系列。

AMD雙核 AMD雙核

AMD推出的Athlon 64 X2是由兩個Athlon64處理器上採用的Venice核心組合而成,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512KB(1MB)L2快取及執行單元。除了多出一個核芯之外,從架構上相對於Athlon 64在架構上並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

雙核心Athlon 64 X2的大部分規格、功能與我們熟悉的Athlon 64架構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新推出的Athlon 64 X2雙核心處理器仍然支持1GHz規格的HyperTransport匯流排,並且內建了支持雙通道設定的DDR記憶體控制器。

與Intel雙核心處理器不同的是,Athlon 64 X2的兩個核心並不需要經過MCH進行相互之間的協調。AMD在Athlon64 X2雙核心處理器的內部提供了一個稱為System RequestQueue(系統請求佇列)的技術,在工作的時候每一個核心都將其請求放在SRQ中,當獲得資源之後請求將會被送往相應的執行核心,也就是說所有的處理過程都在CPU核心範圍之內完成,並不需要藉助外部設備。

對於雙核心架構,AMD的做法是將兩個核心整合在同一片矽晶核心之中,而Intel的雙核心處理方式則更像是簡單的將兩個核心做到一起而已。與Intel的雙核心架構相比,AMD雙核心處理器系統不會在兩個核心之間存在傳輸瓶頸的問題。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Athlon 64X2的架構要明顯優於Pentium D架構。

雖然與Intel相比,AMD並不用擔心Prescott核心這樣的功耗和發熱大戶,但是同樣需要為雙核心處理器考慮降低功耗的方式。為此AMD並沒有採用降低主頻的辦法,而是在其使用90nm工藝生產的Athlon 64 X2處理器中採用了所謂的Dual StressLiner應變矽技術,與SOI技術配合使用,能夠生產出性能更高、耗電更低的電晶體。

AMD推出的Athlon 64 X2處理器給用戶帶來最實惠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更換平台就能使用新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只要對老主機板升級一下BIOS就可以了,這與Intel雙核心處理器必須更換新平台才能支持的做法相比,升級雙核心繫統會節省不少費用。

由於開發時間(2000-2001年)較早的緣故,Windows XP是一個針對單核處理器的產品。雖然支持對稱單核多處理器(SMP),但是對2005年以後出現的雙核單處理器如AMD 雙核移動炫龍和英特爾酷睿移動處理器支持並不理想。很多的雙核用戶反應雙核處理器在運行沒有針對雙核設計的程式和遊戲時,出現Windows XP系統運行不穩定的情況或者跟單核處理器相比,運行速度不增反而減慢的奇怪現象 尤其是在遊戲中,經常出現遊戲玩家口中所謂的“卡機”現象。鑒於雙核補丁對單任務系統性能有最多可達接近30%的提高,並且提高了Windows系統核心檔案版本,所以建議用雙核處理器且用XP系統的朋友最好打上這些補丁,但同時注意,筆記本可能會因此加大耗電量;

6個補丁是:

1、官方雙核驅動(CPU驅動 1.3.2.0版,此驅動是雙核,單核是1.2.2.0版,請另外下載。)-amdcpusetup.exe

2、微軟補丁KB929338 - WindowsXP-KB929338-x86-CHS

3、微軟補丁KB931784(原來的是繁體版,不能安裝,這個是簡體版的。) - WindowsXP-KB931784-x86-CHS.exe

4、微軟補丁KB924441 - WindowsXP-KB924441-x86-CHS.exe

5、官方雙核最佳化程式 - Setup.exe

6、微軟雙核補丁KB896256 - KB896256chs

AMD和英特爾

雙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從而提高計算能力。“雙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構的高端伺服器廠商提出的,不過由於RISC架構的伺服器價格高、套用面窄,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

雙核主要是指基於X86開放架構的雙核技術。在這方面,起領導地位的廠商主要有AMD和Intel兩家。其中,兩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對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組件都直接連線到CPU,消除系統架構方面的挑戰和瓶頸。兩個處理器核心直接連線到同一個核心上,核心之間以晶片速度通信,進一步降低了處理器之間的延遲。而Intel採用多個核心共享前端匯流排的方式。專家認為,AMD的架構對於更容易實現雙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構會遇到多個核心爭用匯流排資源的瓶頸問題。

AMD和Intel不同結構

雙核與雙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從用戶端的角度來看,AMD的方案能夠使雙核CPU的管腳、功耗等指標跟單核CPU保持一致,從單核升級到雙核,不需要更換電源、晶片組、散熱系統和主機板,只需要刷新BIOS軟體即可,這對於主機板廠商、計算機廠商和最終用戶的投資保護是非常有利的。客戶可以利用其現有的90納米基礎設施,通過BIOS更改移植到基於雙核心的系統。計算機廠商可以輕鬆地提供同一硬體的單核心與雙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環境穩定性的客戶能夠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升級到雙核心。在一個機架密度較高的環境中,通過在保持電源與基礎設施投資不變的情況下移植到雙核心,客戶的系統性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樣的系統占地空間上,通過使用雙核心處理器,客戶將獲得更高水平的計算能力和性能。

手機

雙核手機 雙核手機

2011年,各大廠商的旗艦產品都進入了1GHz的配置,某些機型甚至是到了1.5GHz(如小米手機),但目前來看,1GHz的處理器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的流暢運行了,但我們還不滿足 就像PC上的CPU一樣,2010年手機處理器也進入了“雙核時代”,首個推出的是著名顯示卡晶片廠商Nvidia的Tegra 2,Tegra 2(實際型號Tegra 250)基於台積電40nm工藝製造,共包含2.6億個電晶體,核心尺寸約為49mm2,8.8mm BGA封裝。按照NⅥDIA的說法,Tegra 2共有8個獨立的處理器核心(第一代Tegra為7個)。核心的兩個核心,實際上來自於一顆雙核ARMCortex-A9處理器,最高頻率1GHz。在第一代Tegra中,NⅥDIA使用的是單核心的ARM 11,而此次則跳過了Cortex-A8這一代,直接升級雙核版Cortex-A9,性能備受期待。NⅥDIA表示,該處理器的性能是現有智慧型手機的10倍,上代Tegra的4倍。餘下的六顆核心,則分別對應不同的多媒體套用。包括一個音頻解碼核心,一個支持1080p H.264硬體加速的視頻解碼核心,一個高清視頻編碼核心,一個最高支持1200萬像素攝像頭的圖片/照片處理核心,一個GeForce 2D/3D圖形核心以及一個用於晶片內部數據/功耗管理的ARM 7處理器核心。這個處理器在CES2011大會上出盡了風頭,眾多廠商的旗艦機都採用了這款處理器,從軟體測試的得分來看,Tegra 2的表現非常搶眼,大大超過了頂級的高通MSM 8225/三星S5PC110/蘋果A4/TI OMAP 36XX等頂級處理器,特別是圖形晶片方面(GPU)。

軟體許可

另外一個問題是對多核心處理器的軟體授權。企業級的伺服器軟體是以處理器為單位授權。從前,中央處理器只有一個核心而多數電腦只有一個處理器,當然沒有問題。在雙核心處理器剛面世時,問題來了,有些軟體是以核心為單位授權,結果雙核心處理器需要兩個授權。主流是把雙核心或多核心處理器計算成一個處理器,而微軟、英特爾和超微支持這個觀點(舉例說:微軟的Windows入面系統只支援最多四核心的電腦),甲骨文也支持這個觀點,但是甲骨文只計算英特爾和超微的多核心處理器為一個處理器,但是把其他的多核心處理器當成多個處理器。國際商業機器、惠普和微軟把多處理器模組當成多處理器,理由是如果把多處理器模組當成一個處理器,處理器廠商會製造大型、昂貴的多處理器模組來幫助客戶節省軟體費用,所以行業上漸漸把一枚晶片當作一個處理器。

MTK6577

架構:Cortex-A9同步雙核 主頻:1.0GHz~1.2GHz

製程:40nm

圖形單元:PowerVR SGX 531加強版

視頻能力:支持800萬像素攝像頭、1080p/30fps視頻的錄製和播放

支持系統: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作業系統

MT6577主要的優勢在於優異的系統性能、高端多媒體支持以及聯發科技先進的無線連線技術。在1Ghz的默認頻率下,MT6577的通用性能為2500MIPS。另外,MT6577的自動調頻級數為998MHz—798MHz—648MHz—459MHz—312MHz—208MHz,在運行低任務時可以自動降頻進行處理,從而降低能耗。

頻率:1.0-1.2G Cortex A9雙核。

GPU:PowerVR SGX531超頻版

HDMI(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鏡像

最高支持解析度 1080*720

支持1080p/30fps視頻的錄製和播放(註:這是官方給出的數據,經過真機測試,不支持大部分1080P視頻的播放)、最高支持800W攝像頭,雙攝像頭

製程採用40納米Dolby 5.1環繞聲

立體3D捕捉和回放

集成3G移動寬頻連線

支持單模HSPA+網路,下載速度達14 Mbps,上傳速度達5.6Mbps,支持GSM、GPRS和EDGE

內置第八代GPS引擎,具有獨立GPS和輔助GPS模式

支持Wi-Fi和藍牙連線

支持雙卡雙待(W+G)

2012年已投入使用,安兔兔跑分在5000以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