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陳橋頓出生在革命老區廣東惠州市惠陽縣(現仲愷區)瀝林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改革開放後,他憑藉黨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勞智慧,將一個小建築工程隊發展成一個綜合性的集團公司,經營業務包括建築工程、電子、五金製品等。
陳橋頓10多年如一日堅持擁軍優屬、扶貧濟困,樂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奉獻。2007年獲廣州軍區“第三屆國防之星”、2006“感動惠州”年度人物、2006年獲全國“軍民共建”先進個人、200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2004年獲廣州軍區首屆“愛國擁軍民營企業家”。
二00三年,陳橋頓在全國率先發起建立軍烈士聯繫戶制度,讓軍屬們互相照顧,困難的軍烈屬得到了廣大社會的關心,軍人離家舍不下的心情得到了撫慰。這一舉措也得到了全國雙擁辦的肯定,陳橋頓成為了全國的擁軍優屬的典範。
陳橋頓說,他曾經的心愿就是當一名軍人,可惜當時條件所限,夢寐的願望與自己失之交臂。他覺得軍人很偉大,保衛祖國,無私奉獻,長年在外,他們的家屬缺了照顧。儘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讓在邊防、在祖國各地奉獻的軍人安心,也讓已犧牲的軍人安心。
十六年來,他為家鄉惠州市瀝林鎮的孤寡老人每人每月發放二十元的水果費,節假日還發放慰問金。把鎮上的孤寡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十多年如一日。
十九年來,每年發起舉辦運動會,讓當地的青壯年熱衷體育事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十七年來,給當地的學校和老師每年每人發放五十元生活補貼,且每年設立高額獎學金等。
陳橋頓十多年如一日堅持擁軍優屬、扶貧濟困,樂為建設和諧社會做貢獻。
2008年05月09日,陳橋頓穿著運動服裝,高舉著火炬神采飛揚,充滿朝氣,完全看不出已是五旬之年,顯得很高興、很興奮,百年一遇的盛事讓他覺得無上光榮。
陳橋頓自豪地說,他要把祥雲火炬當成傳家寶,一代傳一代,並教育後代努力為社會多做貢獻。
人物榮譽
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軍民共建先進個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光彩事業獎章”,並多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18年11月29日,中央文明辦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舉辦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並發布11月“中國好人榜”。陳橋頓堅持30多年如一日扶貧幫困,入選中國好人榜。
感言
“國家強大了,腰桿子硬了,有條件、有能力承辦世界性的奧運會了。我很高興看到我們祖國的強大,這些離不開軍人的奉獻,離不開國防技術的發達。我們對軍烈屬的關懷是應該的。”廣東省橋勝集團董事長陳橋頓作為惠州這個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的擁軍優屬典範和民營企業家代表,參加了2008年05月09日在舉行的奧運聖火的傳遞活動。他作為一名火炬手,感到十分自豪和驕傲。
談到自己當選火炬手時,陳橋頓十分激動。“選為火炬手,感到肩負的社會責任更加重了。”他說,當初參加火炬手選拔是抱著檢驗自己的態度,同時也看自己是否已得到社會認可。“如果得到社會認可了,我會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為社會多做貢獻;如果沒被認可,我也會加倍努力。”
相關訪談
愛國擁軍的壯歌,陳橋頓唱了16年。
陳橋頓從小就夢想當兵報國。他的家鄉惠城區瀝林鎮是革命老區,走出了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革命家和著名將領,功勳卓著的東江縱隊就曾經戰鬥在這塊紅土地上。
陳橋頓的軍人夢沒有實現。但經過20多年的拼搏打磨,他成長為擁有固定資產數千萬元的民營企業家,他的橋勝集團有限公司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 0強行列。
富裕起來的陳橋頓,仍然懷揣兒時的夢想。他常對家人說:“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安定和平的環境,發家致富也就沒有保障。致富思源,居安思危,鋼鐵長城要靠我們大家共同來維護。”
2004年7月28日,已經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陳橋頓,被廣東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聯合授予“愛國擁軍模範”榮譽稱號。這位廣東省政協常委、惠州市橋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面對此項榮譽時仍然覺得激動萬分,他覺得這是對他多年來擁軍擁屬的鼓勵,也是對他未來工作的鞭策。
民企與駐軍共建開先例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陳橋頓愛國擁軍的情懷也逐漸濃厚。在他的倡議下,1996年,橋勝集團有限公司與駐惠某部結為雙擁共建對子,開創惠州民營企業與駐軍開展共建活動的先例。
陳橋頓經常請部隊領導到公司給員工上國防課,增強員工的國防觀念。應部隊邀請,他也經常到部隊和官兵談理想,談人生,談改革開放政策給人民帶來的好處。
12年間,陳橋頓先後投入200多萬元為駐軍解決實際困難。而他思考最多的,還是新形勢下民營企業如何開展愛國擁軍活動這一嶄新課題。為擴大擁軍規模,今年3月,陳橋頓向家鄉惠城區瀝林鎮的民營企業家發出倡議,積極投入擁軍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防建設。
全鎮43位民營企業家積極回響,紛紛與駐軍結成了共建對子。
號召民企幫扶軍烈家庭
有一句話常掛在陳橋頓嘴邊:“讓死去的人安心,給活著的人信心。”他先後和29戶生活困難的烈軍屬建立扶助關係。烈軍屬家庭經濟拮据,他慷慨解囊;烈軍屬家的屋頂漏雨,他派人維修;烈軍屬子女上學交不起學費,他熱情相助。他把烈軍屬當成自己親人一樣關心備至。
張岩好新婚沒幾年,丈夫便因病去世。兒子長大後參了軍,卻在自衛反擊戰中壯烈犧牲。女兒長大後,張岩好招了個上門女婿,可沒幾年光景,女婿又撒手西去,留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孫子。一連串的不幸,使這個家庭一度陷入絕境。
陳橋頓向他們伸出了援手。他親自帶著施工隊,將張家的房子修葺一新。每逢農忙季節,他都要吩咐公司員工,買上一批化肥農藥,前去張家增援。為讓張家儘早脫貧致富,他專門聘請了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張家實施科學種養。
陳橋頓深知,濟困扶弱,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全社會來共同關心。12年來,在他的模範帶動和奔走呼籲下,僅瀝林鎮就先後有15位民營企業家和他一道,與29戶烈軍屬建立了幫建聯繫戶制度。
廣開轉業退伍軍人就業門路
惠州市駐軍較多,每年都要接納不少轉業退伍軍人和過往軍屬。
幾年前,河南省一家傷殘轉業退伍軍人興辦的工廠,由於生產不景氣,產品滯銷,工廠面臨倒閉。陳橋頓獲悉情況後,一次性購買了這家工廠數萬元產品,並無償資助他們1萬多元。為儘早幫他們走出困境,陳橋頓專程趕到河南,面對面指導他們如何創業興廠,與他們建立了長期扶助關係。很快,這家工廠起死回生,生意紅紅火火。這些轉業退伍軍人十分感動,特地從河南給陳橋頓送來“竭誠支殘、義重情深”的錦旗。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下用工制度的不斷改革,轉業退伍軍人的安置難度越來越大。為減輕政府負擔,陳橋頓為轉業退伍軍人廣開門路,先後在自己的公司安排了20多名來自河南、四川、廣西的退伍軍人。
在風雲變幻的商戰中,陳橋頓時刻不忘愛國擁軍。除支援部隊建設外,他還先後捐資社會公益事業500多萬元,堅持為全鎮70多名孤寡老人每人每月發放20元水果費。他不斷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回報社會,回報國家,為黨和政府分憂,劃出了一道閃光的人生軌跡。
出資10多萬支持家鄉舉辦腳踏車比賽
上月20日,火炬手名單出爐,陳橋頓榜上有名。“我很高興,也激動。”陳橋頓告訴記者,“當選火炬手,這是對我的一種鞭策,意味著以後要更加努力為社會做貢獻,回報社會。”
陳橋頓一直用行動支持著奧運會。上月24日舉行的惠城瀝林腳踏車文化節暨春季招商會活動,他就贊助了10多萬元。活動中,以迎奧運會為題的首屆瀝林腳踏車公開賽開賽,營造出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上月28日,陳橋頓得知本報開展“東江時報讀者林”植樹活動,他一口氣以個人名義捐種30棵,其中10棵樹命名為“火炬手樹”,以此為奧運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