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10-40厘米,肉質,無毛或疏生白色短柔毛,散生紫褐色斑點,不分枝,具4-7節。葉對生;葉片稍肉質,乾時草質,橢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22厘米,寬1.4-8厘米,全緣或中部以上具淺鈍齒,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常不相等,上面散生短柔毛或近無毛,深綠色,背面無毛或沿脈疏生短柔毛,淡綠色或紫紅色;皮下散生蠕蟲狀石細胞;側脈每側5-6條;葉柄長0.5-5.5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或假頂生,具(1-)3-10餘花;花序梗長2-4(-13)厘米,無毛;總苞球形,直徑1.5-2.2厘米,頂端具突尖,無毛,開裂後呈船形;花梗粗壯,長2-5毫米,無毛。萼片5,長橢圓形,長6-9毫米,寬3-4毫米,無毛,乾時膜質。花冠白色,具紫斑,長3.5-4.2厘 米;花冠筒長2.8-3.5厘米,外面疏生腺狀短柔毛,內面基部上方5-6毫米處有一毛環。口部直徑13-15毫米,基部上方直徑5-6毫米;上唇長5-6毫米,2淺裂,裂片半圓形,下唇長6-8毫米,3淺裂,裂片半圓形。雄蕊: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4-15毫米處,長8-13毫米,狹線形,無毛,花葯橢圓形,長3-4毫米,頂端連著;退化雄蕊3,中央1個小,長2毫米;側面2個長5-8毫米,頂端小頭狀,分離。花盤環狀,高1-1.2毫米。雌蕊長3.2-3.5厘米,子房線形,無毛,柱頭鈍,略寬於花柱。蒴果線狀披針形,多少彎曲,長1.5-2.2厘米,基部寬3-4毫米,無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分布範圍
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浙江南部、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00-2100米的山谷林下石上或溝邊陰濕處。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治療瘡腫毒、蛇咬傷和燒燙傷。可作豬飼料。
性味:微苦、澀,涼。有毒。
用 途:清熱解毒,利尿,止咳,生津。用於傷暑,蛇咬傷,瘡癤。
來 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植物降龍草HemiboeasubcapitataClarke,以全草入藥。秋後采,洗淨曬乾。
名稱
降龍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馬拐、牛耳朵(廣西),水泡菜(雲南),散血毒蓮、虎山葉、雪汀菜(貴州),白雌雄草、山蘭(浙江),秤桿蛇藥(湖南),降蛇草(湖北)
變種
密齒降龍草 (植物分類學報) 白四門(廣西)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緣密生小牙齒,雄蕊內藏於花冠筒的中部下方。
特產廣西西部(凌雲)。廣西醫藥研究所引種栽培。模式標本系采自栽培植株。
藥用,有涼血止咳的功效。
污毛降龍草 (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原變種主要區別在於葉兩面密被污褐色柔毛,花盤較高。
特產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000米的密林下。模式標本采自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