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若

阿蘭若

阿蘭若,佛教用語,原意是森林、樹林,也指曠野、荒涼之地。廣義指供古印度的修道人禪修的寂靜處。《有部毗奈耶》卷二十四雲(大正23·756c)∶‘在阿蘭若住處者,去村五百弓,有一 拘盧舍阿蘭若名處。《俱舍論光記》卷十三載,‘阿’言無,‘練若’名喧雜。一曰聲,謂無人聲及無鼓譟等聲;二曰斫,謂無斫伐等喧鬧。至後世,阿蘭若一語與梵剎、精舍等詞混用,被用作 寺院的別稱。明 王世貞 《游匡廬不能從南康道入取瀑布石樑之勝志嘆》詩:“阿蘭地寂寂,籃筍天茫茫。

出處

阿蘭若阿蘭若
《有部毗奈耶》卷二十四雲(大正23·756c)∶‘在阿蘭若住處者,去村五百弓,有一 拘盧舍阿蘭若名處。《俱舍論光記》卷十三載,‘阿’言無,‘練若’名喧雜。《玄應音義》卷二十三謂∶‘阿,此雲無。練若,有兩義。一曰聲,謂無人聲及無鼓譟等聲;二曰斫,謂無斫伐等喧鬧。雖言去聚落一俱盧舍為阿練若處,亦須離斫伐處也。’ 又《慧苑音義》卷上認為阿蘭若有三種∶(1)達磨阿蘭若(dharmāraṇya,諸法本來湛寂),(2)摩登伽阿蘭若(mataṅgāraṇya,即墳場),(3)檀陀迦阿蘭若(dandakāraṇya,指沙磧處)。至後世,阿蘭若一語與梵剎、精舍等詞混用,被用作 寺院的別稱。

宋 王安石 《草堂懷古》詩:“ 周顒 宅入 阿蘭若, 婁約身歸窣堵波。”

明 李贄 《初往招隱堂堂在謝公墩下》詩之二:“盡日阿蘭若,吾生事若何!”

清 郝懿行 《證俗文·梵語》:“梵言阿蘭若, 漢 言精舍也。譯曰無諍也,或曰空靜處也。”

明 王世貞 《游匡廬不能從南康道入取瀑布石樑之勝志嘆》詩:“阿蘭地寂寂,籃筍天茫茫。”

阿蘭若 “若”讀作“惹”音

經文

出家樂住阿 蘭若晝夜應作如是觀

阿蘭若處真道場 一切如來成正覺

阿蘭若處妙法空 出世正法之所生

阿蘭若處聖所尊 能生三乘 聖道故

阿蘭若處聖所宅 一切聖賢常住故

阿蘭若處如來宮 十方諸佛所依故

阿蘭若處金剛座 三世諸佛得道故

阿蘭若處涅槃宮 三世如來圓寂故

阿蘭若處大慈室 菩薩住此修慈故

阿蘭若處是悲田 三世諸佛修悲故

阿蘭若處六通室 菩薩於此遊戲故

阿蘭若處大無畏 能斷一切恐怖故

阿蘭若處三摩地 諸求道者得定故

阿蘭若處陀羅尼 諸持咒人神力故

阿蘭若處善法堂 增長一切善法故

阿蘭若處菩提室 菩薩修道得忍故

若欲永超三界苦 菩提涅槃當修證

遍周法界 利群生 應居蘭若菩提室

所修六度四攝法 回施三有及四恩

自他俱入甘露城 同證一如真法界

出自 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 03 冊 No. 015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全文連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