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出生於英國倫敦東區一個普通的、以販賣蔬菜為生的家庭,父親是威廉·希區柯克,母親是艾瑪。希區柯克從小接受的是正規、嚴格的天主教的教育,並在由耶穌會創辦的聖伊格內修斯學校讀書。除了從事蔬菜販賣方面的事務外,他於1915年在亨利電話電報公司謀到了一份評估員的工作。由於工作上的關係,他經常出入電影院,並閱讀了大量的美國商貿期刊,而他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對電影產生了興趣。1920年,希區柯克在得知拉斯基明星將在倫敦創建一家電影公司的時候,他就設法在拉斯基謀到了一份字幕設計的職位。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這家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的字幕都是由希區柯克構思、設計的。1922年,由於希區柯克在電影製作方面的天才表現,公司主管決定由他執導《十三號(Number 13)》這部影片。遺憾的是,這部影片的製作因為拉斯基公司在英國經營的結束停止。1923年,由於執導《永遠告訴你的妻子(Always Tell Your Wife)》的導演生病了,希區柯克這才獲得了第一次執導電影的機會。此後,希區柯克得到了麥可-巴爾康的賞識,並在他創辦的蓋恩斯波洛電影公司謀到了一份助理導演的工作。然而,希區柯克所從事的工作遠不只是這些。除此之外,他還是劇作家、片名設計師和藝術指導。在蓋恩斯波洛公司拍攝了數部影片之後,希區柯克於1925年再次得到了執導電影的機會,並導演了英德聯合製作的影片《快樂之園(The Pleasure Garden)》,這也標誌著他的導演生涯的開始。在接下來的50多年裡,希區柯克導演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一位著名的導演。
生平
電影大師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於英國倫敦,童年時代的經歷一直影響著他後來的電影藝術創作實踐。希區柯克電影的一個特點是喜歡使用交通工具,這同他幼時經常跟作生意的父親去拜會船長們,從而養成對地理和旅行的興趣是分不開的。希區柯克家附近有一座法院,他常常去那裡旁聽謀殺案的審理,形形色色的謀殺故事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生動而豐富的素材。
希區柯克早年曾求學於倫敦聖伊格內修斯學院,後入工程航校學習機械、電力、動力和航海。19歲時進入一家電報公司擔任工程師,同時在倫敦大學進修藝術課程。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好萊塢倫敦分公司當字幕設計員,不久升為主任,開始指導拍攝無對白場景。從1922年起,他先後在多家英國電影公司從事助理導演、製片、編劇、藝術指導和美工師等工作。1925年,他參加導演了第一部影片《快樂的花園》,但他認為他的第三部影片《房客》(1926)才是自己的第一部力作。在積累了初步的執導經驗之後,他開始拍攝驚險片,並一舉成名。在完成了《39級台階》(1935)和《失蹤的女人》(1938,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兩部傳世之作後,希區柯克名聲大噪,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被請到好萊塢,拍攝了他的第一部美國片《蝴蝶夢》。影片獲得巨大成功,榮膺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從此他定居美國。儘管受到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重重束縛,希區柯克仍能自如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為驚險、懸念、犯罪片的創作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希區柯克在他作為導演的55年電影生涯中,共拍攝了53部影片,其中包括《39級台階》、《蝴蝶夢》(1940)、《疑影》(1943)、《美人計》(1946)、《後窗》(1954)、《西北偏北》(1959,國內發行時譯為《諜影疑雲》)、《精神病患者》(1960)和《群鳥》(1963)等十幾部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除《蝴蝶夢》獲得奧斯卡獎以外,《救生船》(1944)、《愛德華大夫》(1945)、《後窗》和《精神病患者》四部影片先後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1967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他撒爾伯格紀念獎。1979年,他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由於他始終保持著英國國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他去世那年封他為爵士。
就影片的手法而言,希區柯克喜歡在最公開的場合表現最恐怖的罪行。如將犯罪地點安排在遊樂場、音樂廳、戲院、公共汽車和火車上等。他的影片多與現實社會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影片中的人物亦都善惡分明、一目了然,主人公往往是精幹、英俊的男性和冷靜、漂亮的小姐。希區柯克電影最講究的是講故事的藝術,注重在情節上下功夫,在技巧上做文章。事件接連不斷地發生,永遠將觀眾置於懸念之中,他因而被譽為“懸念大師”。看他的電影無疑是一種美好的緊張的享受。
希區柯克的故事大致包括三種類型。其一:被冤枉的好人,如《愛德華大夫》、《捉賊記》、《火車上的陌生人》、《西北偏北》等;其二:有罪的女人,如《蝴蝶夢》、《帕拉廷案件》、《暈眩》、《精神病患者》等;其三:心理變態者,如《疑影》、《繩索》、《火車上的陌生人》等。有的影片幾種類型兼而有之。由此可見,希區柯克的電影文化是建築在精神壓抑、性別的不平等和極端的統治欲之上的。
希區柯克那富於幽默、擅長製造懸念的手法風靡世界影壇,他的電影受到世界各國觀眾的廣泛歡迎。作為一代宗師,希區柯克對年輕一代導演,特別是法國的弗朗索瓦·特呂弗和克洛德·夏布羅爾、英國的林德塞-安德森以及美國的彼得-波格丹諾維奇等人各自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1980年初,身染癱瘓症已數年的希區柯克在好萊塢開始拍攝他的最後一部影片《短夜》,但因病情惡化,影片未及拍竣,這位“懸念大師”便於當年4月29日在洛杉磯辭別人世,享年80歲。
演員作品
Hitchcock, Selznick and the End of Hollywood (2000)捉賊記 To Catch a Thief (1955)
敲詐 Blackmail (1929)
導演作品
大巧局 Family Plot (1976)
狂凶記 Frenzy (1976)
黃寶石 Topaz (1969)
衝破鐵幕 Torn Curtain (1966)
艷賊 Marnie (1964)
群鳥 The Birds (1963)
驚魂記 Psycho (1960)
諜影疑雲 North by Northwest (1959)
迷魂記 Vertigo (1958)
擒凶記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
伸冤記 Wrong Man, The (1956)
捉賊記 To Catch a Thief (1955)
怪屍案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電話情殺案 Dial M for Murder (1954)
後窗 Rear Window (1954)
懺情記 I Confess (1953)
火車怪客 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
慾海驚魂 Stage Fright (1950)
歷劫佳人 Under Capricorn (1949)
奪魂索 Rope (1948)
淒艷斷腸花 The Paradine Case (1947)
美人計 Notorious (1946)
愛德華醫生 Spellbound (1945)
Bon Voyage (1944)
救生船 lifeboat (1944)
辣手摧花 Shadow of a Doubt (1943)
海角擒凶 saboteur (1942)
諜網情鴛 Mr. & Mrs. Smith (1941)
深閨疑雲 Suspicion (1941)
蝴蝶夢 Rebecca (1940)
牙買加客棧 Jamaica Inn (1939)
貴婦失蹤案 The Lady Vanishes (1938)
年輕姑娘 Young and Innocent (1937)
密使 Secret Agent (1936)
三十九級台階 The 39 Steps (1935)
擒凶記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1934)
奇怪富翁 Rich and Strange (1931)
敲詐 Blackmail (1929)
水性楊花 Easy Virtue (1928)
編劇作品
Lifepod (1993)
奇怪富翁 Rich and Strange (1931)
敲詐 Blackmail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