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目 次:
第一篇 佛
001.怎樣才是真正的讚嘆佛陀?
002.佛陀的修學歷程
003.佛陀的初轉法輪
004.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005.能成就無量福道的教誡教化
006.如何知道聖者
007.聖者的恬靜淡泊性格
008.佛陀如何面對謾罵
009.久離恐怖的佛陀
010.不聞雷聲的讚嘆
011.對佛陀最誠敬的供養
012.佛滅後的「大師」
013.佛陀普渡眾生了嗎?
第二篇 法
014.緣起甚深
015.神射手的啟示──深徹的四聖諦
016.法最尊貴而不是血統──正法中沒有種族歧視
017.無關年資的非時通達
018.登頂之美
019.耕一種不一樣的田
020.善知識與精進不放逸
021.彌醯的獨修挫折
022.貧窮的財主摩訶男
023.金縷衣的布施
024.作福不嫌多,但用於解脫
025.人心不足
026.苦從哪裡來?
027.有愛就有痛苦
028.文荼王的喪妻之痛
029.就像接連中了兩支毒箭
030.佛陀受了風寒
031.身苦心不苦
032.在黑牛與白牛之間
033.大師就說調伏欲貪
034.以欲愛斷欲愛
035.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的感官欲樂──阿梨吒比丘的邪見
036.優填那王的讚嘆──性慾的降服方法
037.同理心──自通之法
038.鹿住優婆夷的疑惑
039.佛法的修根
040.時時刻刻不染著
041.鷹與猴的死亡之路
042.在竹竿上特技表演的啟示
043.就像六隻不同類的動物
044.就像馴服一頭牛
045.安般念的教說因緣
046.都說止觀二法
047.就像郵遞馬車的次第接力
048.逐層突破的觀空法── 小空經的觀法
049.一舉突破的觀空法── 大空經的觀法
050.死亡的壓迫
051.勇猛銳利的隨死念
052.擔心來生嗎?
053.誰來享用祭品?
054.藝人塔羅布吒的悲泣
055.佛陀的無記回答
056.不能導向涅槃的無記──一個治療箭傷的譬喻
057.佛陀的沉默回應
058.眾多邪見的原因
059.有真我嗎?──薩遮迦的論辯挑戰(之一)
060.午睡是痴的表現嗎?──薩遮迦的論辯挑戰(之二)
061.焰摩迦的我見
062.誰受苦樂
063.同一個識在輪迴嗎?──嗏帝比丘的邪見
064.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065.遍尋不著瞿低迦的識
066.自以為是創造主的大梵天王
067.企圖找尋世界邊緣的赤馬仙
068.愚蠢的善宿
069.複雜的業報
070.[和+心]破錯誤的惡業報應論
071.淳陀所喜歡的清淨修行法門──浮起來啊!石頭
072.意業為最重──優婆離外道居士的歸依
073.說與不說之間
074.興邦衛國的七不衰法
075.戰爭與勝負
076.念佛等六念法門的開示
077.在家居士的安樂八法
第三篇 僧伽
078.舍利弗的得解脫
079.舍利弗對昔日老友的關懷
080.無不散的筵席
081.舍利弗的「深信」
082.不要只是相信
083.質多羅居士的不必相信佛陀所說
084.二十億耳的精進
085.勇者富樓那
086.病比丘的看護
087.差摩比丘的病中證悟
088.銳利的阿支羅迦葉──朝聞道,朝入涅槃
089.須深盜法
090.見井水的準解脫者
091.面不改色的優波先那
092.縈發目揵連的參訪
093.殺人魔鴦掘利摩羅的得解脫
094.朱利槃特的成就
095.佛陀對羅畝羅的教導
096.弗區沙提的奇遇
097.誰先見佛陀
098.闡陀的證入
099.善於說法的優陀夷
100.證初果的天帝釋
101.摩訶男捨身為眾的菩薩行典範
102.善於領導統御的手長者
103.師子將軍的歸依
104.瞻波城的布薩事件
105.拘睒彌地方僧團的紛爭──六和敬的教說
106.耆那教分裂的警惕──滅諍七法的教說
作者介紹
自 序:
公元二千年夏初,參加了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舉辦的「佛法度假營」,六月間,結束邁阿密州奧蘭多市的營隊後,限於簽證的有效期限,不能隨團繼續南美洲的行程,就繞道德州休士頓市,參訪玉佛寺及其拉瓦卡分會,並在拉瓦卡分會盤桓了一周,與當地的學友有了幾場佛法研討。
拉瓦卡分會的聯絡人劉啟斌、蘇鳲惠夫婦,原為台灣岡山清涼學佛會的學友,我們在討論以什麼研討主題才契合大家需求時,蘇居士說,分會的成員對講故事的方式反應很好,建議選一些《阿含經》里的故事來談,大家應該會有興趣。當時,我也覺得這個意見很好,只可惜我沒能力在一兩天內備妥這樣的素材而作罷,可是我答應她回去後會嘗試整理看看,並決定成為我的下一個工作。
同年十月,又隨團前往多倫多、溫哥華,繼續當年度印順導師基金會「佛法度假營」的最後兩個營隊。在溫哥華營隊期間,因為另一個機緣,答應了李祖鵠師兄的建議,在我回台灣時先寫《學佛的基本認識》一書,而延後了《阿含經》故事的整理。當時的想法是,要利用整理《阿含經》故事的同時,閱讀南傳大藏經的四《尼柯耶》,並與北傳四《阿含經》對讀,這會需要較長的時間。相較之下,《學佛的基本認識》這樣的主題,覺得比較熟悉,估計不必花太多時間準備,所以就選擇先寫《學佛的基本認識》,直到二○○一年八月,才開始寫了本書的第一篇故事。
故事取材的原則,以兼顧法義與故事性為主,期望能藉由一個事件發生的陳述,加深其中所涉及法義的印象。故事的選擇,儘量排除或淡化神話色彩,以符合整體《阿含經》人間現實性的風貌。撰寫文字則以淺白明確自許,並儘可能地契合經文原意,避免添油加醋。經文版本的依據,北傳四《阿含經》的部分,以《佛光阿含藏》為主,並參照印順法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以及《大正藏別譯雜阿含經》;南傳《尼柯耶》的部分,則以元亨寺《南傳大藏經》譯本為主,兼參照Bhikkhu Bodhi 與Maurice Walshe的英譯本。
邊讀、邊選、邊寫,最後共完成了一○六則。由於不是先擬定主題,再依此作有系統的選材與寫作,所以一○六則故事在整體上難有理想的組織結構,只能試著依故事內容的相關性,略加排列整理,而大略將之區分為佛、法、僧(伽)三篇。另外,每篇故事後面的按語部分,除了註明故事的出處外,就是個人的一些詮釋與感想了,這部分或許不見得都很成熟,還請大家指正。
本書能與您見面,除了緣於蘇居士的建議外,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的給予個人經濟照顧,劉有容、鄭 健、呂勝強、陳參權、吳世全等諸位學長學友的指正,美國佛教會圖書組李祖鵠師兄與高雄市正信佛青會印經基金的印刷費用支付,同為主要因緣,謝謝他們!
莊春江 二○○三年一月 於後勁